×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与路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与路径

1星价 ¥148.5 (7.9折)
2星价¥148.5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93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030709301 ; 978-7-03-070930-1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PISA数学素养测评体系,借鉴教育认知诊断评估理论与技术中的有关认知诊断模型,运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中的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等原理和技术手段,对课程标准所界定的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进行测量与评价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主要内容有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量与评价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实现路径探究,内容涉及数学抽象素养培养路径的构建与案例、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路径与公理化思想的教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案例研究、教育技术对数学思维的影响及发展研究暨T-TPACK理论模型的建构与教学案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研究等。 本书适合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教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核心素养 1 
1.2 研究的问题 3 
1.3 理论基础 6 
1.3.1 基于数学思想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数学教育方式 6 
1.3.2 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数学教育理论 7 
1.3.3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8 
1.3.4 PISA测评理论 9 
1.3.5 TIMSS测评理论 9 
1.3.6 SOLO分类理论 10 
1.4 研究方法 12 
1.5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2 
参考文献 14 
**篇 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第2章 数学抽象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17 
2.1 数学抽象素养研究概述 17 
2.1.1 课程视角的相关研究 17 
2.1.2 PISA有关数学素养的研究 21 
2.2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 23 
2.2.1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23 
2.2.2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 25 
2.2.3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水平划分 26 
2.3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29 
2.3.1 研究过程 29 
2.3.2 研究对象 30 
2.3.3 研究工具 30 
2.4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33 
2.4.1 测试得分率总体分析 33
2.4.2 各案例测试结果的分析 34 
2.4.3 小结 45 
2.5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培养探究 46 
参考文献 51 
附录2-1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 53 
第3章 逻辑推理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55 
3.1 逻辑推理素养研究概述 55 
3.1.1 逻辑推理能力研究概述 56 
3.1.2 逻辑推理素养研究综述 58 
3.1.3 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素养 60 
3.2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 61 
3.2.1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61 
3.2.2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各个维度的刻画 63 
3.2.3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 66 
3.3 研究设计与过程 69 
3.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69 
3.3.2 研究工具 71 
3.3.3 研究对象 75 
3.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76 
3.4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77 
3.4.1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整体分析 77 
3.4.2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各测评维度结果分析 82 
3.5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之研究结论与建议 96 
3.5.1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测评研究结论 96 
3.5.2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培养建议 98 
3.6 反思与展望 102 
参考文献 103 
附录3-1 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测试卷 105 
附录3-2 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调查问卷 108 
第4章 数学建模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110 
4.1 数学建模素养研究概述 110 
4.1.1 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素养 111 
4.1.2 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体系 113 
4.2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114 
4.2.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14
4.2.2 研究的对象和工具 115 
4.2.3 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 117 
4.2.4 数学建模素养测试工具 118 
4.2.5 预测试结果分析 121 
4.3 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24 
4.3.1 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现状 124 
4.3.2 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现状 133 
4.3.3 初中生与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对比分析 140 
4.4 结论与建议 142 
4.4.1 研究结论 142 
4.4.2 建议 143 
参考文献 145 
附录4-1 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现状调查 147 
附录4-2 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测试卷 149 
第5章 直观想象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150 
5.1 直观想象素养研究概述 150 
5.1.1 课程视角的研究 150 
5.1.2 直观想象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5.1.3 喻平教授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153 
5.2 直观想象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与水平划分 155 
5.2.1 直观想象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 155 
5.2.2 直观想象素养测评的水平划分 157 
5.3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159 
5.3.1 思路与方法 159 
5.3.2 研究对象 160 
5.3.3 数据编码与整理 161 
5.3.4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测试卷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162 
5.4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167 
5.4.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整体分析 167 
5.4.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170 
5.4.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172 
5.4.4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各维度结果分析. 174 
5.5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测评结论与培养建议 183 
5.5.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测评结论 183 
5.5.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建议 184
参考文献 185 
附录5-1 高中课程中考查直观想象素养的知识点 187 
附录5-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测试卷 188 
附录5-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调查问卷 192 
第6章 数学运算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194 
6.1 数学运算素养研究概述 195 
6.1.1 数学运算能力的相关研究 195 
6.1.2 数学运算素养的相关研究 195 
6.1.3 数学运算素养测量与评价的研究 197 
6.1.4 本章研究的问题 198 
6.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 199 
6.2.1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199 
6.2.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各维度的刻画 205 
6.2.3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 207 
6.2.4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划分 207 
6.3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210 
6.3.1 研究思路 210 
6.3.2 研究工具 211 
6.3.3 研究对象 216 
6.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16 
6.4 高中生数学运算分析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217 
6.4.1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整体分析 217 
6.4.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各测评维度结果分析 224 
6.5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研究结论与建议 234 
6.5.1 高中数学运算素养测评研究结论 234 
6.5.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培养建议 236 
参考文献 237 
附录6-1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试卷 239 
附录6-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调查问卷 241 
第7章 数据分析素养的测量与评价 243 
7.1 数据分析素养研究概述 243 
7.1.1 数据分析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研究. 244 
7.1.2 数据分析素养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46 
7.1.3 数据分析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248 
7.2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 249
7.2.1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249 
7.2.2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各个维度的刻画 253 
7.2.3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的指标体系 256 
7.2.4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水平划分 256 
7.3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259 
7.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259 
7.3.2 研究工具 261 
7.3.3 研究对象 267 
7.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68 
7.4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269 
7.4.1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整体分析 269 
7.4.2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各测评维度结果分析 276 
7.5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研究结论与建议 297 
7.5.1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研究结论 297 
7.5.2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培养建议 298 
参考文献 304 
附录7-1 SOLO分类理论中的水平特征表 306 
附录7-2 高中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统计板块知识点 307 
附录7-3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测试卷 308 
附录7-4 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调查问卷 313 
第二篇 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实现路径探究 
第8章 数学抽象素养的路径与案例 317 
8.1 数学抽象素养培养路径的构建 317 
8.2 数学抽象素养培养路径案例——椭圆概念的抽象 318 
8.2.1 把握逻辑起点,创设适宜情境 318 
8.2.2 简约化——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本质,抓住主要矛盾 320 
8.2.3 符号化——引导学生自主地产生寻求更一般化表达的心理需求 323 
8.2.4 形式化——归纳整理,得到数学对象 324 
8.2.5 深入辨析,准确把握数学对象 326 
8.2.6 反刍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思想方法 326 
第9章 逻辑推理素养的路径与公理化思想的教学 328 
9.1 “平面的基本事实”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328 
9.2 “截面问题”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340
第10章 HPM视域下的双曲线教学 349 
10.1 双曲线的历史渊源 349 
10.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设计与实施 351 
第11章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365 
11.1 T-TPACK数学教育理论模型的建构 365 
11.1.1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模型 365 
11.1.2 T-TPACK数学教育理论模型的建构 367 
11.2 Geogebra环境下“椭圆概念的探究”的可视化教学设计案例 371 
第12章 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边”的设计与实施 379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绪论 1.1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核心素养 乔治 康托尔(GeorgeCantor,1845—1918)曾经说道“数学的本质就在于它的自由(The essence of mathematics lies in its freedom)”(Mathematische Annalen,Bd.21).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1877—1968)在其有名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将“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 苏联著名数学家A.D.亚历山大洛夫详细考察分析了数学的特点,并从数学历史的视角对算数、几何、初等数学、变量的数学以及现代数学的产生、研究对象以及内容、思想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考察,在对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关于数学本质的深刻论述基础上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指出á:“独*的‘公式语言’,应用的广泛,数学结论的脱离实验的特征以及它们的逻辑的不能避免和令人信服.数学的这种思辨的特征是它的非常本质的特点”“数学的思辨的特点,它的结论的逻辑必然性和看来不可变动的性质,以及新概念和新理论产生于数学内部的事实;数学应用的特点也被这个与内容无关的性质所规定.”所以数学的抽象性成为数学*本质的特点之一,也是数学的力量所在. 美国著名数学家R.柯朗和H.罗宾在他们的名著《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中指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用途和它的崇高价值.” 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于2020年5月出版,其中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以及学业质量内涵与水平的描述和划分,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一个相对理性和成熟的新时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分别从数学的研究对象、来源以及数学的思维方式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等层面阐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性,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同时阐述了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及其教育价值,指出:“数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常常需要对网络、文本、声音、图象等反映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使数学的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数学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从数学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不仅涉及数学教育观——“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数学课程观——“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以及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还涉及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观——“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等数学教育哲学的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与研究.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达成贯穿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始终.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终达到“三会”之境界——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这就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阶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和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取向,不仅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更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 这值得我们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每一个研究者关注,也是本书特别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终达到“三会”之境界,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2研究的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在为拙著《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一致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科学出版社,2017)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教育领域没有什么问题比“课程改革”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包括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其中.然而作为关联权益群体中*核心的部分——学生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很少具有话语权.课程从研究者、制订者到实际实施者(老师)和受益者(学生)存在着多层级的衰变. 当代美国知名教育家古德拉德(John I.Goodlad,1920—)在对课程概念框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人们谈论课程时实际上涉及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a)、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a)、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a)、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a)、经验的课程(Empirical Curricula)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à.理想的课程来自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理想计划.正式的课程是指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州地方学校委员会等官方批准课程标准(大纲)、教材.领悟的课程是指教师(甚至包括家长)如何理解现有的课程,以及他们对现实持什么态度.运作的课程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部分.而经验的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体验、习得的课程. 课程改革能否有效地实施,取决于教师如何组织有效地实施课程,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真正体验课程内容,而不是课程标准、教材甚至学校课程表所列出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改革必须谨慎,必须在实施改革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研究.既要研究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研究我国自己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特点,特别是在课程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从理想的课程到实施的课程、学生习得的课程——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际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程度的现实状况,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致性水平等问题,对于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正是聚焦于“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以及经验的课程”等领域.具体地说,我们重点研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界定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认知诊断(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与实现路径(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以及经验的课程)等领域的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被认为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要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学生能力国际比较研究“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测评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聚焦在15岁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上,其中将数学素养定义为“个体在各种背景下进行数学表述、数学运用和数学阐释的能力.它包括数学式的推理,以及使用数学概念、步骤、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现象.它帮助个体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以成为具有建设性、参与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公民”.这一项目从2000年开始实施,参与国家(地区)之多,影响之广是空前的,它对21世纪各国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版)》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林崇德先生从国际视域探究大教育背景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关课题,特别是以内容分析法对课程标准所关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林崇德,2016).有学者对数学核心素养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并提出新的数学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何小亚,2016).有学者对某一具体核心素养指标之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史宁中,2008,2016).有学者集中在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其与素质教育比较的分析(陈佑清,2016).有学者从教材编写的视角探究核心素养的落实(章建跃,2016).也有学者探究数学素养的操作定义(王光明等,2016).有学者对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进行过专题研究,但在测评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对PISA的数学素养测评的综述(黄友初,2016).还有学者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曹一鸣,2017)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提出高中阶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指标体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就充分表明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亟待数学界、数学教育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以期为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而,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认知诊断(测量与评价)以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达成的路径的探究,就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摆在数学教育界面前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主体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其机制如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如何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目标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四能”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统一,从而促成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达到“三会”之境界?这一系列问题又都将落实到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如何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关指标及其水平进行认知诊断(测量与评价)?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达成的实现路径又是什么?

作者简介

陈惠勇,1964年9月生,江西上饶人。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7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导师李文林先生,研究方向是近现代数学史);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从事数学教育领域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曾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江西省上饶市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等校工作。2009年7月起在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工作。现任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理事,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高等师范教育数学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学教育学报》编委。著有:《高斯的内蕴微分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一致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科学出版社,2016);译著《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高斯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