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94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00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399432 ; 978-7-5203-9943-2

内容简介

本书凝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研究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为切入点,从几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智媒研究:智能媒介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给人类生活各个层面都带来了靠前的改变,传统的新闻与传播研究理论和方法急需深刻的反思与演进;国家治理战略和行业发展变革方面也对相关研究产生了迫切需求。目前主要从理论、运用及其伦理层面开展。媒介素养与科学传播: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素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乎个人、社群、行业,乃至国家发展。媒介素养与科学传播紧密关联,互为要义,是传播中的赋权与赋能,以及国家政策治理的基础要素。涵盖网络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多个方面系统、扎实的经验研究与理论总结。健康传播:健康传播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在优选都显现出迫切需求。此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乃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公共健康领域中的传播研究,推动健康传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应用。环境传播:环境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凸显。环境传播包括与环境议题相关的多元议题,涉及人际、群体、组织、公众和媒介等多元主体及方面,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从技术、政策、行为、文化诸多方面开展前沿研究。

目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序

智能传播篇
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
智能时代人的数字化生存
——可分离的“虚拟实体”“数字化元件”与不会消失的“具身性”
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
风险意识的社会建构:信息流行病与自治舆论区
网络连接观:类型划分、演化逻辑及风险防范
重新认识“信息茧房”——智媒时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共生机制研究
数据本地化:一种基于有限理性的数据防御主义
科幻美剧中的人工智能核心议题

科技应用传播篇
互联网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研究
社交媒体公共讨论中理智与情感的传播机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使我们更加不容忍了吗?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基于全球32个国家的实证研究
流动的身份展演——重访社交媒体演进
在华留学生的孤独感、个人主义与智能手机沉迷研究
“在深伪中发现更具魅力的自己”:深伪视频接触中的自我增强效应
社交媒体上的冒险者——青少年风险自拍行为的整合视角
蒙太奇、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新闻生产的视觉逻辑变迁
……

健康环境风险传播篇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规制与伦理。出版有《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美国传媒规制体系》、《网络时代的盛世危言——互联网与社会变迁》、《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上、下)、《香港报业纵横》(当代香港报业史)、《蜂飞蝶舞——旧中国著名报纸副刊》、《魔镜丛书》(4册,媒介素养系列)等,翻译出版《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美国传媒控制系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大课题“中国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等等,曾主持多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曾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多届北京市期刊论文奖,并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等。    蒋俏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学位项目主任,研究兴趣为人与媒介交互、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数字融入与信息无障碍、计算传播等,人选***青年人才,担任SSCI期刊Technology in Society副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智库专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