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培养
读者评分
4.6分

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培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结合自己多年来为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历,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深入地剖析了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涉及自卑情结、社会兴趣、环境的变化、在家庭中的位置、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等方面。

¥7.8 (2.4折) ?
1星价 ¥11.2
2星价¥11.2 定价¥3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8178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16817841 ; 978-7-5168-1784-1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结合自己多年来为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历,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深入地剖析了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涉及自卑情结、社会兴趣、环境的变化、在家庭中的位置、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等方面。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批判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有助于父母和教师理解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导论 ; 人格的一致性 ; 优势追求及其教育意义 ; 引导优势追求 ; 自卑情结 ; 儿童的成成长: 预防自卑情绪 ; 社会情感及阻碍社会感发展的因素 ;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状态及纠正办法等。

目录

**章 导论 …………………………………………………1
第二章 人格的一致性 ………………………………………14
第三章 优势追求及其教育意义 ……………………………23
第四章 引导优势追求 ………………………………………40
第五章 自卑情结 ……………………………………………51
第六章 儿童的成长:预防自卑情结 ………………………63
第七章 社会情感及阻碍社会感发展的因素 ………………77
第八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心理状态及纠正办法 ……91
第九章 新处境:对心理准备的考验 ………………………99
第十章 上学后的儿童 ……………………………………110
第十一章 外部影响 ………………………………………126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139
第十三章 教育误区 ………………………………………152
第十四章 教育家长 ………………………………………160
附录一 个体心理学调查问卷 ……………………………168
附录二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评注 …………………………175
展开全部

节选

除了人格的一致性,人性方面*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对优势与成功的追求。这种追求,当然是与自卑感直接相关的。因为若是没有感到自卑的话,我们就不会产生出想要超越当前处境的任何渴望。优势追求与自卑感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不过,为了便于阐述,我们*好还是把它们适当分开来加以对待。在本章中,我们尽量只论述优势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对于优势追求,我们可能会问到一个问题:优势追求是不是像我们的种种生理本能一样,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必须给出的回答就是,这是极不可能出现的一种推测。事实上,我们无法像谈论任何一种明确的先天感官那样来谈论优势追求。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优势追求当中必定存在着某种“基质”,这也就是说,其中必定存在着一种具有各种成长可能性的胚质核心。或许,我们这样来解释*好:人性与优势追求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活动局限于某些领域,有些能力我们永远都培养不出来。例如,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小狗那样
·24·
儿童教育心理学
灵敏的嗅觉,我们的眼睛也不可能像光谱中的紫外线那样具有穿透力。不过,人类的有些功能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也正是在这种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当中,我们才看到了优势追求的心理学根源,以及人格在心理上进行展现的整个源头。
就我们看来,在所有情况之下都展现自我的这种动态欲望,普遍存在于儿童和成年人身上。我们是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欲望的。人性无法忍受持久的顺从,人类甚至还打倒了自己的神灵。那种丢脸和被人瞧不起的感觉,那种世事无常与低人一等的情绪,总是会让人产生出一种达到更高层次的渴望,以便获得补偿、臻于完美。
我们可以说明,儿童身上的某些独特性,暴露出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因为正是在这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儿童身上才形成了自卑感、软弱感与不确定感。反过来,这些感觉又会对儿童的整个精神生活产生出一种刺激作用。儿童的目标,就是将自身从这种状况之下解放出来,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并且获得一种平等感。这种上进的愿望越强烈,孩子为了寻求自身力量的证据而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会越高。可这种证据,常常都超越了人类能力的极限。由于偶尔会从各个方面获得支持,因此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未来想象得几乎同上帝一样。不管怎样,儿童的此种想象都很容易暴露出一个事实:他们都拥有让自己变得像上帝一样的想法。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那些觉得自己*脆弱的儿童身上。
......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生命的意义》(又名《自卑与chao越》)《洞察人性》《渴望chao越》《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感》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