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功能图集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功能图集

1星价 ¥203.0 (3.5折)
2星价¥197.2 定价¥5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12411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47124116 ; 978-7-5471-2411-6

本书特色

澜沧江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致使该区域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并受到全世界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极大关注。科学技术部于2008年批准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在总项目组的安排下,对该流域生态本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历时5年的综合科学考察。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综合科学考察的任务如下:①探明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揭示流域生态系统分布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关系,获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分布数据;②探明流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LAI(叶面积指数)、NPP(净初级生产力)、TVD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等重要生态参数的格局与变化趋势,揭示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获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基础数据集合;③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蓄积等主要服务功能,进行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完成上述考察任努,本专题考察组先后于2009年8月~9月、2010年10月~11月以及2011年9月对全流域进行了3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考察途中收集了大量森林资源清查等基础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在资料贫乏的典型地区对其主要生态系统开展样方调查,其中对青海省杂多县和囊谦县、云南省云县和景东县,开展了典型地段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样地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等内容。样方调查同时进行标本采集和土壤取样,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加强对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外貌及土壤剖面特征的影像采集,共调查样方77个;同时在西藏沿途各县以及上游源区布设了50个灌草生物量样点。共计完成了8种生态系统类型的127块样地的调查,包括乔木样方73个,灌木样方367个、草本样方478个以及凋落物样方115个;采集土壤样品600多份,植物标本2000多份。在这些大规模野外样地调查与考察的基础上,本专题考察组获取了澜沧江流域典型地段主要生态系统盖度、树高、胸径、物种组成、生物量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数据集,制作完成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分布图,定量评估了澜沧江流域碳蓄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等主要服务动能,揭示了澜沧江流域NDVI. LAI. NPP. TVDI等重要生态特征参数的时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澜沧江流域生态本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考察报告。 澜沧江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致使该区域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并受到全世界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极大关注。科学技术部于2008年批准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在总项目组的安排下,对该流域生态本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历时5年的综合科学考察。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综合科学考察的任务如下:①探明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揭示流域生态系统分布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关系,获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分布数据;②探明流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LAI(叶面积指数)、NPP(净初级生产力)、TVD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等重要生态参数的格局与变化趋势,揭示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获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基础数据集合;③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蓄积等主要服务功能,进行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完成上述考察任努,本专题考察组先后于2009年8月~9月、2010年10月~11月以及2011年9月对全流域进行了3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考察途中收集了大量森林资源清查等基础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在资料贫乏的典型地区对其主要生态系统开展样方调查,其中对青海省杂多县和囊谦县、云南省云县和景东县,开展了典型地段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样地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等内容。样方调查同时进行标本采集和土壤取样,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加强对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外貌及土壤剖面特征的影像采集,共调查样方77个;同时在西藏沿途各县以及上游源区布设了50个灌草生物量样点。共计完成了8种生态系统类型的127块样地的调查,包括乔木样方73个,灌木样方367个、草本样方478个以及凋落物样方115个;采集土壤样品600多份,植物标本2000多份。在这些大规模野外样地调查与考察的基础上,本专题考察组获取了澜沧江流域典型地段主要生态系统盖度、树高、胸径、物种组成、生物量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数据集,制作完成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分布图,定量评估了澜沧江流域碳蓄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等主要服务动能,揭示了澜沧江流域NDVI. LAI. NPP. TVDI等重要生态特征参数的时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澜沧江流域生态本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考察报告。 完成科学考察报告之余,形成了澜沧江流域及香格里拉地区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功能的专题图鉴。本图鉴主要包括五部分: (1)基础图鉴,主要包括澜沧江流域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系、土壤、植被分布及降雨等基础图鉴; (2)生态系统分布图鉴,主要包括本课题研究得到的澜沧江流域及香格里拉地区生态系统分布数据; (3)澜沧江流域重要生态参数数据,主要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叶面积指数、植被干旱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等重要生态参数的格局与变化及其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数据;(4)重要生态功能数据,主要包括澜沧江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植被碳储存和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数据;(5)生态功能区划数据,综合澜沧江流域自然生态要素、生态系统分布和自然保护区分布及社会经济等因素,依据空间叠置方法得到了澜沧江流域乡镇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为流域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编者借此图集出版之际,向澜沧江及香格里拉地区所有捉供过数据资料的相关部门、组织野外科学考察和参加过生态系统本底课题野外考察、图件制作、图集编辑与出版的领导和科技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进一步的关心与支持。

内容简介

本图集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考察”课题(2008FY110300-04)的主要成果。图集在介绍澜沧江及大香格里拉地区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水文水系、降雨、气温、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澜沧江流域生态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考察”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部分:(1)生态系统格局,即系统介绍了该区域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人居等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等地形梯度上的分配规律。(2)重要生态参数,即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反演获取该区域2000-2010年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叶面积指数、植被干旱指数、植被生物量,揭示该区域重要生态参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3)重要生态功能,即系统揭示了该区域生物质更新力(净初级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蓄积、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4)生态功能区划,即在综合该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等因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定位与生态功能区划,为该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本书可作为生态学、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师生的参考资料, 尤其是对从事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目录

澜沧江流域县级行政区划1 澜沧江流域地形1 澜沧江流域地貌4 澜沧江流域水系7 澜沧江流域子流域7 澜沧江流域年降雨量7 澜沧江流域年平均气温10 澜沧江流域坡度10 澜沧江流域土壤类型13 澜沧江流域土壤有机质和机械组成13 澜沧江流域植被分布16 澜沧江流域蒸散量17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一级分布20 澜沧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22 澜沧江流域灌丛生态系统分布25 澜沧江流域草地生态系统分布27 澜沧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分布30 澜沧江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分布32 澜沧江流域荒漠生态系统分布32 香格里拉地区生态系统一级分布35 香格里拉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分布37 香格里拉地区灌丛生态系统分布39 香格里拉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分布39 香格里拉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42 香格里拉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分布44 澜沧江流域十年平均植被指数(EVI)分布44 澜沧江流域十年月平均植被指数分布44 澜沧江流域植被指数波动特征分布44 澜沧江流域十年植被指数变化方向49 澜沧江流域十年植被指数变化方向显著性格局49 澜沧江流域植被指数赫斯特分布49 澜沧江流域植被指数未来变化趋势53 澜沧江流域十年平均地表温度(LST)空间分布53 澜沧江流域十年月平均地表温度分布53 澜沧江流域地表温度波动特征57 澜沧江流域十年地表温度变化方向57 澜沧江流域十年地表温度变化方向显著性格局57 澜沧江流域地表温度赫斯特指数分级57 澜沧江流域地表温度未来变化趋势61 澜沧江流域十年平均叶面积指数(LAI)空间分布61 澜沧江流域十年月平均叶面积指数分布61 澜沧江流域叶面积指数变化方向61 澜沧江流域十年平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空间分布67 澜沧江流域十年月平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分布67 澜沧江流域温度植被千旱指数波动特征61 澜沧江流域十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变化方向71 澜沧江流域十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变化方向显著性格局7l 澜沧江流域温度植被赫斯特指数分级71 澜沧江流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未来变化趋势72 澜沧江流域十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75 澜沧江流域十年月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75 澜沧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波动特征75 澜沧江流域十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方向79 澜沧江流域十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方向显著性格局79 澜沧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赫斯特指数分级79 澜沧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未来变化趋势84 澜沧江流域生物量空间分布84 澜沧江流域降雨侵蚀力分布84 澜沧江流域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分布84 澜沧江流域坡长坡度分布89 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经营管理因子分布89 澜沧江流域潜在土壤侵蚀强度分布89 澜沧江流域现实土壤侵蚀强度分布89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等级分布94 澜沧江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分布94 澜沧江流域土壤N保持量分布97 澜沧江流域土壤P保持量分布97 澜沧江流域土壤K保持量分布100 澜沧江流域水源涵养(水源供给)功能分布102 澜沧江流域植被碳储量分布102 澜沧江流域植被碳密度分布105 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105 澜沧江流域及香格里拉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一级分布108 澜沧江流域及香格里拉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二级分布108 澜沧江上游宽广河谷生态地区生态功能区110 澜沧江——金沙江高山峡谷生态地区生态功能区112 澜沧江下游中低山宽谷生态地区生态功能区114 澜沧江流域及香格里拉地区生态功能定位114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