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望江南
读者评分
5分

望江南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商品评论(2条)
mao***(三星用户)

一个系列里的一本,买了。

一个系列里的一本,买了。

2024-02-02 18:14:29
0 0
ztw***(二星用户)

!!!真不错

2022-07-15 17:51:3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96335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6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33963354 ; 978-7-5339-6335-4

本书特色

□□讲述的是杭氏家族的故事,但它展现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传达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品格和理念。茶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也是特殊年代中国商人换取外汇、助力国家崛起的重要物资。在某种程度上,茶还能代表中国人,代表温文尔雅的中国品格。王旭烽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让□□□得有血有肉。在她笔下,“国家”被无数颗赤子之心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让人感受到□□厚度之外的人情温度。

内容简介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近期新长篇力作。该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近二十年(1945—1964)为历史背景,这一时间段既包含了新旧政权的交替(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杭州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小说正面描写了世代从事茶业的浙江杭州杭氏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面临的火热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活。小说的主体杭氏家族以“茶”为生计。但在经历了战火频仍的年代后,中国的茶业跌入历史上的大力度优惠点,杭氏家族主营的龙井茶也不例外。以杭家人为代表的茶人,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建设茶事,在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用“茶”贡献了自己优选的努力。

目录

楔子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尾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我挑了一些器具出来, 给大家留着做个念想。都是杭家人,后代凭这个也好相认。好了好了,得荼,得荼而解之, 爷爷先给你一个。”

这是一只粉青斗笠碗,形似倒扣斗笠,斜腹壁,小圈足。盼儿一见, 脱口而出:“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方越毕竟是艺专的,自然不甘落后,也随口接上:“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出自陆游的《夏日六言》。婉罗推着得荼问:“乖宝宝,你快回啊,你比他们是不是都强?”

得荼对着幽暗的天花板想了想,清脆地背诵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啊!

大家都拍起手来,说不出这些词句与茶碗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就是觉得得荼的*好。

斗笠碗在嘉和的手中,于灯光下发出不可名状的湿润之光。

嘉和却点到为止:“这种碗, 可说是*常见的,为何人人说好?此乃本器之故。何为本器?顾名思义,根本之器也。本器之要,无非极简无饰却韵味无限,本器之奥,无非妥帖至极却飘逸洒脱。收下了,杭得荼,记牢大道至简。”

第二把壶是一尊诗文锡包壶,说是清中叶的,可杭天醉却考证说是清末匠人仿的,虽仿犹真。这种外部锡包内胎为紫砂的锡包紫砂壶,一度很是流行,创始人是个叫朱石梅的人,石梅是个文人,

擅长书画金石篆刻。问何以紫砂为胎,却要包以锡质料?说是当时宜兴紫砂壶上外地文人要篆刻,极不容易,紫砂壶胚胎做好,通过船运来回,损耗极大,故石梅想出此招。

这把锡包壶,造型张弛有度,红木飞把,且镶嵌银丝,铭文上刻:“兰为国香, 生彼幽荒。贞正内积,芬华外扬。乙酉秋日录仲子陵赋。石梅。”把款为“铁壶庐制”, 壶内底款为“红珊馆制”, 文意盎然,趣味甚高,做工考究。

嘉和将此壶给了罗力和寄草。寄草不吭声,只是对大哥竖起了大拇指,罗力不太懂这个门道,便说:“讲一讲, 讲一讲。 几个意思?”

“一个意思足矣。这是大哥要我们保护好自己,芯子是软的,易碎的,得有金属皮包着。”

“明白了, 还不能是铜的铁的,必须是锡的。你说它软吧,它能保护里面的紫砂;你说它硬吧,它也砸不烂,砍不碎。 大哥谢了,我带它去朝鲜。”

寄草一把抢过来说:“我替你收着,这文器不沾武夫气。”给方越的很是奇怪,不是茶壶,竟然是一只两宋时期的越窑茶托。在座的人中恐怕只有方越知道这器物的高贵了。盖因当时社会崇尚内敛的品味,讲究低调的奢华,以并不贵重的原料制作的质朴而古雅的陶瓷器物,完美呼应了这一时代的精神追求。

这一越窑青釉葵瓣式盏托的样式,常见于宋代同时期的漆器及金银器,其设计灵感可能来源于五瓣锦葵。盏托花瓣重叠, 五曲带筋, 施青釉, 釉面有细小开片。方越接过盏托 深深鞠了个躬,说:“爸爸, 我去上了户口,姓杭,杭方越。 明天就去报名参军,我是志愿军战士杭方越。”

接着轮到忘忧了。给忘忧的,人人说配,原来是一只邢窑的白釉鼓式钵,有人说是唐代的,嘉和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佛教传入中国,催生了对各种用于仪式和庆典的新器具的需求,这些新

器具通常具有印度风格的造型。这只白釉钵就带有来源于印度的装饰主题。 陆羽所著《茶经》中,即以如银似雪来比喻邢窑茶器的素雅之美,配忘忧,真是天作之合。送给盼儿的却是一只吉州窑的木叶盏, 奇特的是里面印着一对桑叶。 茶盏里落一片桑叶, 确实是一个惬意又风雅的意外。 桑叶与陶瓷茶盏完美融合的工艺, 只有江西吉州窑生产, 可谓□□。江西恰巧又是禅宗五宗七派的共源地,吉州境内禅宗寺庙众多, 作为南宋时期□□创造力窑口的江西吉州窑, 处于众多禅宗寺庙的中心。怪不得有人说,宋代的木叶茶盏跟禅宗有关。 这把桑叶壶的意义更大, 它是在杭天醉亲自监制下完成的, 而且还是一对双叶,喻义自在其中 盼儿接过这只茶盏,激动地把盏扣在眼睛上,哭了。给杭汉和蕉风的这把紫砂壶,杭嘉和不说穿,谁都会以为是一

把真曼生壶,但事实上这还是一把晚清的仿壶。谁不想拥有一把无争议的曼生壶本尊呢?可是杭家真正的曼生壶只有一把, 这把镜瓦壶,虽镌有“陈曼生杨彭年合作”字,底款也是“桑连理馆”,但还是高仿的。镜瓦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 以其丰富的□□自成一派,文人照鉴,女美见容,纷纷见诸笔端,一面镜子,照进了多少真情与唏嘘。铜镜产生之前,古人常盛水于瓦缶之类的器具鉴客照影, 相照相鉴, 这也逐渐成为文客士人的修身之则。 杭汉心口如一, 里外一致,堪配镜瓦。

婉罗和小撮着也各得一件,嘉和特意让他们自己挑,结果婉罗挑了一只汝窑天青釉三足奁式水盂,她说可以在里面放针线纽扣布头什么的,还请大家放心,她绝不会用针头划拉宝贝的。小撮着却相当有趣地选了一把黄釉鹦鹉壶,没标什么朝代,他说好玩,可以用来当酒壶。得荼反对说:“撮着爷爷,你不能当酒壶的,当了酒

壶要不小心摔坏的。”

小撮着连忙笑着说:“吓吓你的, 吓吓你的。我把他放到我阿爹像下的香案上,说不定我阿爹也拎过这把壶呢。”

作者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四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约1000多万字作品,作品涵盖□□、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