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

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

1星价 ¥46.8 (6.0折)
2星价¥46.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77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00877745 ; 978-7-5008-7774-5

本书特色

生动展示10位不同领域的**工匠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全面、深刻地挖掘其成长为**工匠的秘诀。 生动阐述了普通劳动者也能创造巨大社会、经济价值的观点。 以小人物的成长折射国家的大发展。在他们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而一个普通劳动者要实现人生价值,也要把人生理想与国家的时代发展主题紧密结合。 弘扬“劳动创造幸福”理念以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学习读物。 图文结合、四色精美印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10位在我国高铁、航天、港口、土木基建、建筑、传统手工业等领域的杰出工匠,通过对话形式,讲述他们如何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时代需求、国家发展需求当中。他们当中有年近九旬的中国航天一院“院士班组长”,也有“80后”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有“复兴号”的动车组调试员,也有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在他们的故事中,能看到我国发展壮大的缩影,也能感受到在时代变迁中,普通劳动者应以怎样的姿态去奋斗。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态度,实现了自身价值,创造了美好生活,也为企业、行业、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重要力量。他们成长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励广大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目录

002

余梦伦

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

030

包起帆

对荣誉清零 才能不断前行

057

林 鸣

向着*好的方向去做

082

高凤林

像火箭一样燃烧自己

112

巨晓林

只有热爱 才能干好事业

141

陆建新

坚持是蛮重要的事情

171

姚惠芬

我不愿意重复自己

198

郑春辉

把精力放在*值得的地方

227

罗昭强

不信命 信奋斗

260

竺士杰

当一根好用的烧火棍

287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包起帆 对荣誉清零 才能不断前行 受访者 包起帆 采访者 蒋菡 采访时间 2021年6月9日 不管后来具体岗位怎么变化,我的底色都没有改变。我的做派、我的很多想法、我大大咧咧的样子,都还是工人的样子 蒋: 一提起您,很多人会想起“抓斗大王”的称号,也有人评价您是“创新先锋”,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您说过的一句话—— “我就是一个有出息的工人”。这算是您的“自我定位”吗? 包: 是啊。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年代里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一个缩影。我先后历经了工人、技革员、车间副主任、工艺科长、技术副经理、经理、副局长、副总裁、政府参事等众多岗位,不管后来具体岗位怎么变化,我的底色没有改变。我的做派、我的很多想法、我大大咧咧的样子,都还是工人的样子。人家说我不像个干部,我说确实是不像。我一直认为,我自己跟看门的、做饭的、扫地的,没有任何区别。我是从工人成长起来的一个劳模、一个典型,但*本质的,我还是一个工人。 蒋: 您17岁在码头当装卸工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工人? 包: 比较认真,比较努力。我总是尽力把工作做到更好,但我不是做得*好的。包括后来做很多事情,如果用平实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就会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点工作,不能因为自己被评为“上海工匠”或是全国劳模,就认为自己特别能干。 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比我聪明、能干的人多了去了。我只是遇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上海港发展的好时机,所以才能够走到今天。 蒋: 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无论起点在哪儿,首先自己要认真,要努力。 包: 只有热爱目前的岗位,才可能有更好的岗位来找你。有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不会成功的。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了,同事、领导才会逐步认识你、发现你,你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就是这么一步一个台阶成长起来的。 我一直讲,我特别感谢工会,因为是工会首先发现了我。在我的各个成长阶段,包括在我很困难的时候,工会给了我很大的鼓励。1981年,在我还是一个工人的时候,上海市总工会推举我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那年我30岁,是个机修工。 蒋: 认真和努力会被看到、被认可。就这么一步一个台阶地,您攀上了一座很高的山峰。 包: 改革开放造就了我。当然我有了荣誉,有了收获,但也有辛酸。那些当初和我一起干活儿的同事,他们也有他们的收获和辛酸。人跟人不能比。 蒋: 您的辛酸是什么? 包: 我走过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创新一开始不被人理解,冷言冷语在所难免,所以有一句话是“你的荣耀有多大,你的酸苦就有多少”。把不顺当的事情、辛酸的事情埋在自己心里,去多想想自己还能够为国家、为企业做些什么,这要比你还沉浸在过去无法解脱有价值得多。有本事你可以再搞创新,用新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而不要在老的地方继续纠缠着。 蒋: 对于荣誉您也是这样的态度? 包: 是的,只有在自己内心对取得的荣誉清零,才能不断前行。我现在70岁了,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跟年轻人一起创新,去年又拿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吃过这个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苦,所以以后工作中再遇到苦,跟装卸工比起来都不算苦 蒋: 小时候您父母对您有怎样的要求? 包: 我们家大人对小孩的要求:**要争气,不能落后于别人;第二要讲规矩,不规矩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 蒋: 要力争上游,不甘人后。您小时候读书是不是也很认真? 包: 小时候因为认真,我学习成绩还蛮好的。我一直是大队委员,但上到初二,因为“文化大革命”,停课了。我的哥哥和妹妹去了农村,我进入上海港当装卸工。 码头工作比在农村更辛苦,365天,24小时轮班,不间断工作。但我现在对这段码头装卸工的经历是无怨无悔的。我吃过这个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苦,所以以后工作中再遇到苦,跟装卸工比起来都不算苦。冬天下大雪,我们在船舱里搬生铁,我衣服外面结冰,里面出汗,等到工作一停下来,里面也跟结了冰一样。大热天,外面三四十摄氏度,船舱里面更闷热,气都透不过来,活儿一样要干。 所以当装卸工的那个苦都吃得了,后来其他的苦就不算什么苦了。 蒋: 您17岁时还是个半大孩子,干这么重的体力活儿有没有干不下去的时候? 包: 干不下去也得干。有一次我去挂钩时,手不小心被夹在钢丝里面,骨头都看到啦,十指连心。但船还是要来,活儿还是要有人干。等到工伤好了,我又去干了。但我心里在想,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工人从这种危险的、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这是我后来创新的一种动力。没有这种动力,我也就没有创新的决心。 大家都管木材装卸的工作叫作“木老虎”。从我1968 年进港工作到1981 年这短短十几年里,码头上死于木材装卸的工人就有 11 个,轻伤、重伤的工人竟有 546 人次之多!就在1981年这一年内,我们码头又死了3个工人,他们3个人的年纪加起来不到 80 岁。工人死了,领导让我们去送葬。我不想去,因为我心很软,非常害怕这种场面,心想与其去掉几滴眼泪,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怎么能让工人不再受到伤害。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通过创新,让木材抓斗取代了人力装卸。 蒋: 您创新的原动力就是从希望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而来? 包: 我的初心就是用创新造福职工。后来逐步有了新的岗位,我就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上也培养了我,为我搭建了更好的平台,让我的初心得到了升华,逐步成就了我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 蒋: 在创新路上,您从一开始的发明抓斗到后来融入各种新技术,始终在不断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很多人在五六十岁以后都不怎么愿意学习新东西了。 包: 其实这么多年我所做的创新都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是紧密结合港口的发展而搞的。 我理解的学习是一种对新生事物非常敏锐的触觉,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技术将来可能对我有用,我们叫融合,也就是学以致用,把*新的技术和目前的工作难题结合起来。自动化码头就是把自动化和码头的生产需求融合起来,集装箱电子标签就是把集装箱和电子标签融合起来。把两个看似无关的东西融合起来,使它产生新的价值。 蒋: 您*近在做哪方面的创新项目? 包: 长江口开辟了深水航道,每年挖出来6000万到1亿立方米的疏浚土。过去90%以上的疏浚土都被扔掉了。我看到了这个问题,就思考怎么把它们利用起来。上海的房子多贵啊,就是因为缺少土地,而深水航道挖出来的泥沙能否全部被利用起来进行生态成陆项目的开发?能否为上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项目。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我们的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了,4年来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拓展了56平方千米的面积,快相当于两个澳门了。 蒋: 创新的路越走越宽了。 包: 这个项目还与未来上海的超深新港建设有关。所以人要特别珍爱自己的平台,平台是你成就个人梦想的机会。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没有上海港,哪有包起帆。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离不开让你成长的平台。

作者简介

蒋菡,1976年生,江苏常州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随后进入工人日报社工作至今。20年的记者生涯一直在路上,对于人物报道有浓厚兴趣和独到心得,采访了诸多劳模、工匠以及一线职工,代表作品有《车间》《一个“不可思议”的桥吊司机》《安静·魔镜·图书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