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这样好读的历史(春秋战国上下)

这样好读的历史(春秋战国上下)

1星价 ¥21.8 (3.2折)
2星价¥21.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618064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01618064 ; 978-7-5016-1806-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6-14岁◆有趣的宋代历史 历史一点不枯燥,相反,还很有趣,《这样好读的历史·春秋战国》带你走进丰富多彩的春秋战国秦的历史,感受这一历史阶段的纷繁昂扬,勃勃生机。 ◆内容丰富 涵盖春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还原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比如晋楚争霸、吴越争霸、秦并六国等等,帮助孩子全面立体地了解这段历史。 ◆重要事件 客观讲述春秋战国秦历史上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原史实原貌,了解历史进程,比如曾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崤之战、鞌之战等,都是后续小读者会在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中学到的。 ◆关键人物 记录和品读关键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比如各个霸主、管仲、西门豹、孙武、孙膑、吕不韦等,增长人生智慧,涵养人格力量。 ◆历史规律 以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贯穿全书,发现历史规律,了解风云变幻。春秋战国秦相当于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决定了后面中国历史的走向,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基本面貌。 ◆知识链接 对春秋战国秦的地理、职官、时令等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小读者深度理解历史背景。 ◆思考问题 每节富有思考问题,启发小读者设身处地思考,强化春秋战国秦的历史知识,让那段历史不再遥远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纲,把春秋战国秦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风云变幻交代得清晰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关系错综复杂,纷争不已,作者能把相关内容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读得清晰晓畅,毫不混淆。该书在关注春秋战国秦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同时,同时聚焦春秋战国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带领小读者了解多姿多彩、有趣有料的历史。 本书故事感、场面感强、细节丰富,内容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作者在写作春秋战国秦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运用了大量细节,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故事场景,一下子能把小读者带入到历史语境中去,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春秋战国秦相当于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决定了后面中国历史的走向,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很多重要的政治制度、思想文明等沿袭至今,对中华民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方便小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国家积淀和文化传承。 为了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扩充知识面,本书设置了“知识链接”板块。同时每节都有“思考问题”及“参考答案”,鼓励孩子进行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进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目录

**章?

霸主初兴

003 **节?周室的衰微

013 第二节?春秋首霸

023 第三节?九合诸侯

035 第四节?宋襄公的“霸业”

第二章

秦晋之好

043 **节?骊姬之乱

053 第二节?秦穆公的霸业

060 第三节?晋文践土

074 第四节?晋秦决裂

第三章

晋楚争霸

089 **节?楚国霸业

101 第二节?晋国复霸

119 第三节?卿大夫专权

第四章

吴越干戈

131 **节?阖闾霸业

146 第二节?勾践吞吴

第五章

变法浪潮

163 **节?三家分晋

175 第二节?文侯始霸

194 第三节?齐国崛起

206 第四节?商鞅变法

第六章

合纵连横

225 **节?纵横捭阖

241 第二节?秦国崛起

253 第三节?燕齐恩仇

第七章

秦赵争雄

275 **节?赵武灵王

284 第二节?廉颇与蔺相如

296 第三节?远交近攻

304 第四节?决战长平

318 第五节?邯郸之战

第八章

秦并六国

335 **节?踏上统一之路

345 第二节?秦王亲政

354 第三节?统一六国

第九章

千古一帝

375 **节?**个皇帝

384 第二节?巩固统一

397 第三节?二世暴政

406 第四节?反秦烽火

结语

春秋、战国、秦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423 **节?生产与生活

428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变迁

431 第三节?思想文化繁荣

435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

437 附录二:思考问题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霸主初兴 **节?周室的衰微 周室东迁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那么你想没想过,“中国”是怎么来的?世界地图上,中国的疆域轮廓很像一只公鸡,但这只“公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假如穿越回三千年前,我们就会发现,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不少“国”经常只是一座城而已,“中国”,也只是指中原这片土地。 目前*早记录“中国”一词的是青铜器“何尊”。它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上面有“宅兹中国”四个字的铭文。这件文物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这些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大家听说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吧?周武王灭亡商朝后,成为天下之主,把许多兄弟、子侄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当诸侯,让他们各自治理那片土地。诸侯们只要名义上服从周天子、定期来朝见进贡就可以了,周天子本人并不直接干涉他们的统治。这就是“分封制”。课本上经常有“封建社会”的说法,其实分封制才是“封建”这个词*初的含义。 周天子不是不想管诸侯们,而是管不了。那时候的华夏大地,绝大部分土地都很荒凉,到处是森林、山岭、沼泽、湖泊,城市、村庄非常少,人口更少;生产力也很落后,没有汽车、高速公路,更没有网络、电话,哪个诸侯国发生了什么事,周天子可能得过一两个月才能知道;想派人去一趟,经常一来一回就得一年半载。所以周天子对其他诸侯国只能听之任之,*多也就是管管自己直属的那片土地。 周天子倒是有一样东西可以约束诸侯们,这就是宗法制。他分封出去的诸侯要么是自己家的人,要么和自己家互相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就好像一大家子亲戚一样。周天子于是把“亲戚”们分为许多个等级:天下只有他一个王,王后生的长子叫“嫡长子”,就是未来的周天子;周天子的兄弟、其他的儿子叫“庶子”,都分封出去当“诸侯”;诸侯们也是让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庶子再分封出去当“公卿”;公卿又分封出“大夫”,大夫分封出“士”,到了士就没的可封了,士再往下就是“庶民”。整个社会既像一座金字塔,又像一棵不断开枝散叶的大树,周天子就是塔尖和树干。 周天子的统治持续了几百年,后来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周幽王统治时期,西方一个叫“犬戎”的部族攻入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又到处烧杀抢掠。太子宜臼只好在诸侯们的护送下向东逃亡,把如今的河南洛阳作为新国都,自己当了新周王,就是周平王。这是公元前770年的事。由于洛阳在镐京的东面,所以历史上把周平王之前的时代叫“西周”,之后的时代叫“东周”。 迁都之后,周王室的土地、人口一下少了很多,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实力,反倒是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扩大。这样一来,许多诸侯都有些不服周天子了,这里又以郑国为代表。 小霸郑庄公 东周初年,各诸侯国中*强的是郑国。它位于如今的河南,河南省会郑州的名字就是从郑国来的。当年西周灭亡,郑国国君郑武公曾护送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所以周平王很倚仗郑武公,让他担任“卿士”,辅佐国政;郑国的地理位置也很好,西边是周王室,东边又大都是小国,郑国不时打打这个、打打那个,哪个小国也不敢惹它。到了郑庄公在位的时候,郑国的实力几乎可以和周天子抗衡了。 郑庄公能当上国君也经历过挑战。他是郑武公的长子,本来按照礼法,当国君是名正言顺的。可他的母亲武姜一直很不喜欢他,更偏爱小儿子叔段,于是好几次请求丈夫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还好郑武公一直不同意。 郑武公去世、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不甘心失败,又几次来找郑庄公,替叔段要求封地。一开始她要一座叫“制”的城,郑庄公没答应;她又要一座叫“京”的大城,郑庄公答应了。 郑国大臣祭(zhài)足很担心,觉得这样下去,叔段和武姜早晚要起兵作乱,劝郑庄公小心。郑庄公其实也知道他们的心思。他表面上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暗地里却一直在防备。就这样,叔段的势力越来越大,私自占领了两处土地,又修筑城池、招兵买马,打算攻打哥哥;母亲武姜也和叔段约定:只要叔段的军队打过来,她就打开城门,两人里应外合。 没想到,郑庄公早就知道了这个计划,反而抢先去进攻叔段的京城。京城的士兵们都不肯为叔段卖命,叔段被打得大败,只好逃出郑国,流亡到卫国的共城,*后死在那里。所以叔段又称共叔段。郑庄公又把母亲武姜赶出国都,让她待在一个叫城颍的地方,还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我不再见你!” 郑庄公就这样当稳了国君。此时是公元前772年,鲁国史书《左传》以这个故事为开篇。后来郑庄公借口卫国保护过共叔段,派兵去攻打卫国,取得了胜利;又连续把宋国击败过好几次,还战胜过陈国。齐、鲁这两个大国也赶忙来和郑国修好。一时间,中原各国没人敢惹郑庄公,很快他的地位就威胁到周天子了。 祭足劝郑庄公的时候,郑庄公说了一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说,坏事干多了,早晚要遭报应,你等着吧。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由来。 赶走武姜后,郑庄公又有些后悔,想跟母亲和好,可自己毕竟发过誓,不到黄泉不和母亲相见。后来大臣颍考叔出了个主意,让郑庄公和武姜在一处有泉水的大隧道里见面,也就相当于“黄泉”相见,不算违背誓言。郑庄公非常高兴,走在隧道里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意思是,在大隧道里见面,多快乐啊!这就是成语“其乐融融”的由来。 (xū)葛之战 前面说过,郑武公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后来郑庄公也继承了这个职位。周平王看到郑庄公把持了朝政大权,郑国又一天天强大起来,担心会威胁到自己,于是打算把虢国国君也任命为卿士,这样就可以分掉郑庄公的不少权力。 周平王还没什么举动,郑庄公已经听到了风声,立刻跑去质问有没有这事。周平王不敢惹郑庄公,只好推脱说没有;为了安慰郑庄公,他又和郑庄公约定,把各自的儿子送到对方那里当“人质”。问题是,交换人质这种事一般都发生在地位平等的诸侯之间,可周平王地位高,郑庄公地位低,这样相当于周平王主动降了一级,和郑庄公地位一样了。 后来周平王去世了,他的孙子周桓王即位,周桓王也想分掉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被激怒了,派大臣祭足领兵跑到周地,直接割走了田地里快要成熟的麦子、小米。后来双方矛盾越来越深,周桓王干脆罢免了郑庄公。郑庄公也回了郑国,不肯再去洛阳朝见周桓王。 这下周桓王也火了,公元前707年,他召集了虢、陈、蔡、卫这些诸侯国的兵马,亲自率领他们去讨伐郑国。郑庄公也领军抵抗,两军在一个叫葛的地方交手了。 周桓王的联军表面上人数很多,可陈、蔡、卫这些小国都是出工不出力,刚一和郑军交手,没认真打就掉头逃跑了;之后郑军从左右两边合围,周军大败,郑国大臣祝聃(dān)一箭射过去,正好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桓王受伤倒不重,还能继续坚持,可他眼看自己输定了,再打下去也没什么用,只好下令撤军。 看到周军败退,祝聃等大臣提议继续追击,郑庄公却阻止了他们。郑庄公觉得,周桓王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主宰,很多诸侯国都听他的,自己虽然赢了这一战,可也不能做得太过,要不然别的诸侯国可能联合起来讨伐自己,那样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于是他决定见好就收。 当天晚上,郑庄公派祭仲去慰问周桓王,主动认错道歉,还表示愿意和好。周桓王打输了这一仗正在发愁,眼看郑庄公主动服软,赶紧顺水推舟同意和谈,撤军回了洛阳,总算挽回一丝颜面。 葛之战过后,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威望,再也无法像西周时期那样号令天下,而郑国的国力却达到了鼎盛。后来周王室越来越弱,各诸侯国都不再听它的命令,彼此互相征伐,春秋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周平王、周桓王、郑武公、郑庄公这些称呼,都不是他们的本名,而是“谥号”。当时的天子、诸侯去世后,大臣们会选定一两个字来评价死者一生的功过。这些谥号有的表示赞扬,比如“文”“武”“桓”“惠”“孝”等;有的表示批评,比如“灵”“厉”“炀”;有的表示同情或惋惜,比如“哀”“悼”“殇”“隐”等。后人一听国君的谥号,就能知道历史对他的评价如何。当然,国君活着的时候,是没有这些称呼的。 思?考 (一)周天子为什么不直接管理整个天下,而必须分封诸侯? (二)周天子为什么会失去权威? (三)春秋初期,郑国为什么能强大一时?

作者简介

张述,自由作者,长期从事历史类、非虚构类写作,作品包括历史普及读物《秦朝穿越指南》、纪实文学《微光.炬火》、小说《大秦将军》、解谜游戏书《问秦》《谜宫3:永乐疑阵》等。在观察者网、今日头条等多个网络平台开设专栏或长期供稿,在数十家纸质、网络媒体发表过大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科普文、随笔,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公司等多家机构均有深度合作,曾为多个历史类少儿节目担任顾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