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819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9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13081986 ; 978-7-5130-8198-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由于住房的保值和增值功能,房子的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社会区分作用甚至超过了收入和职业,公众对房子的消费与占有具有社会身份的象征意义。在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中,职业、住房、汽车等因素都是公众在衡量个人社会阶层地位中常常考虑的指标,文章中使用数据模型分析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结合当下社会对消费和购房的关注与讨论,使得文章通俗易懂,对理论研究者、政府决策者及其他社会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根据现有的文献,分别从阶层意识、现代性角度梳理了阶层认同,同时考察了我国实证研究中阶层认同从模糊到清晰的变化。其次,从马克思、韦伯对社会分层多元的维度看影响阶层认同的生成性因素,从消费与认同的关系等理论角度看影响阶层认同的表征性因素。其中,生成性因素变量组包括家庭收入、教育水平、职业阶层、职业技能、职业单位类别和职业管理权力,表征性因素变量组包括家庭消费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旅游和文化支出、家庭衣着支出、汽车和住房支出。本书研究的问题是生成性因素与表征性因素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如何?这两种因素在阶层认同各个序次类别指标的认同机制上存在什么差异?根据理论的梳理,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本书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2015年数据使用广义定序logit模型比较了生成性因素与表征性因素对阶层认同的影响。
目录
第二章 阶层认同概念
第三章 理论背景
第四章 生成性因素与表征因素
第五章 研究数据
第六章 回归模型结果的分析
第七章 从参考群体理论讨论阶层认同影响因素
第八章 讨论与小结
节选
基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化的标定,个体在出生时被赋予多重群体资格,在此后的生命历程中能动地参与建构群体归属和越阶。无论是基于先赋的品质还是后致的特征,人的社会存在和在生命历程中被归为不同的群体,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分类属性和社会分类边界,个体隶属于多个内群体,被他者社会范畴化,获得多元群体资格[1]。除此之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社会成员来说,丰富了多种与转型相关的群体认同资格。
作者简介
孙贝贝,女,1988年出生。现为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讲师,从事社会结构变迁问题研究,2016-2017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社会学系访学,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曾在《青年研究》《中国农村观察》发表文章两篇,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共4项。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偏见
¥19.0¥5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