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欢欣岁月  (精装)

包邮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欢欣岁月 (精装)

¥37.0 (5.4折) ?
1星价 ¥37.0
2星价¥37.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0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59660169 ; 978-7-5596-6016-9

本书特色

《欢欣岁月》,这本世界公认的儿童文学理论经典著作,与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和成人》一道,被誉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双璧”的作品,首版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53年出版。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闪耀如星,指引着世界各国儿童文学的发展。2014年,由青年翻译家梅思繁翻译的“双璧”《欢欣岁月》和《书、儿童和成人》同时出版,可谓国内儿童文学届的一大幸事。8年后,在前一版本已经绝版,甚至被炒至高价的今天,乐府文化为翘首以盼的读者们带来了新版精装本《欢欣岁月》。《欢欣岁月》沉淀了史密斯女士深厚的儿童文学专业功力,闪耀着她一生与儿童为伴,倾听、思考儿童对书籍的真正渴望的思想,甫一出版,便成为了每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人,每一个关注、喜爱儿童文学的人必读的作品。1962年,为了表彰史密斯“鼓励热爱书籍与阅读的杰出工作”,美国图书馆协会为她颁发了荣誉“克拉伦斯·戴”奖。相信读完这本书,读者心中便自会形成清晰的观念,能够辨明真正优秀的儿童书籍,真正理解儿童与书的关系,知道儿童在书中寻找什么,成人又该将怎样的书献给儿童;从而借助儿童文学,帮助儿童感知美与乐趣、塑造心智、丰富想象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拓展自我的心灵,抵达那片宽广无边的,充满了想象力、美与幸福的国土。

内容简介

《欢欣岁月》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经典著作,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儿童阅读、儿童教育从业者,关注儿童和儿童文学的人必读的作品。作者通过十二章文笔美妙、动人心弦的文学随笔,从符合儿童兴趣的不同文体出发,分析它们的特点、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系统地梳理了儿童文学的发展,阐明了评判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标准。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儿童书籍当作文学来看待”“童年珍贵,童年短暂,孩子没有时间接纳任何平庸作品”等振聋发聩的观点。《欢欣岁月》与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和成人》一起,被誉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双璧”。可以说,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思想都受到了本书观念的影响。

目录

序 言

**章 儿童文学的课题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儿童文学评论的态度

第四章 童话的艺术

第五章 神与人

第六章 英雄叙事诗与萨迦

第七章 诗 歌

第八章 图画书

第九章 小 说

第十章 幻想文学

第十一章 历史小说

第十二章 知识类书籍

结 语

附 录 李利安·H . 史密斯的《欢欣岁月》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翻开出版于 18 世纪的《新英格兰初级读物》(New England Primer),其中有一张粗糙的版画,画面上有一个小孩正在阅读。 版画的旁边,有两行字经常被人们引用: 我的书与我的心, 它们应该永不分离。 儿童在面对图书时会有这样的特性:他们对自己选定的图书痴迷到不愿分离,而对另一些则丝毫不感兴趣。这一特性一直困扰着作家、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们,直到约翰·纽伯瑞为那个年代的小先生和小小姐们带来了“可爱的口袋图书”。 究竟什么样的图书是儿童想读的?面对成人的困惑,并不存在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人们无法充满信心地宣称“儿童喜欢这样的书籍”,或者“儿童不喜欢那样的书籍”。然而,假如我们知道去哪里寻找、如何寻找,那么照亮这一问题的亮光依然是存在的。一本宣称自己是另一本《爱丽丝漫游仙境》或《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新书,难道不是在标榜自己正是儿童寻找的书籍?这是否也意味着,一本能够与儿童热爱的经典作品相提并论的新书,应该具有同刘易斯·卡罗尔、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以及马克·吐温的作品一样的神奇魔力? 这些作品的确有魔法。它们令儿童在阅读时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如同那个穿着彩衣的吹笛人,用他美妙的笛声吸引着哈默林的孩子们。这是一种无法定义的魔法,精髓隐藏在使一代又一代儿童痴迷的书本中,孩子们将它们珍藏于心,使它们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与那些常常被*新畅销书取代的成人书籍相比,这些书籍拥有少见的永恒性。 我们无法总是知晓儿童究竟会把哪一本书放在心上,这正如“儿童为什么要阅读”这个问题一样,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儿童寻到了属于他们的书籍,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的喜悦便和成人读者是一样的。儿童和成人一样,从书本中获得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一本由约翰·利维斯顿·洛斯撰写的《关于读书》的小书中,我们会读到来自蒙田的一句话:“我不会去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因为,洛斯说道:“属于孩童的热切渴望,一旦产生,就很少会消失。比如柯勒律治面对《一千零一夜》时的专注,约翰·济慈读莎士比亚时的孜孜不倦。” 儿童的生活经验往往受到他们所处的狭隘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寻找的正是能让自己越过那些界线的通道。一旦儿童在书里找到了通道,对成年人来说,儿童会瞬间转变,就好像上天赐予了他们一对翅膀。他们会欢欣鼓舞、毫无困难地越过那条无形的界线。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强迫儿童阅读那些他们不想读的书。他们用高超的技巧和不懈的坚持,维护着选择的自由。他们或许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拒绝某一本书,而接受另一本书,因为他们的判断很少具有理性分析色彩。由于自身的天性、对趣味的崇尚,以及“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等原则,即使儿童读了那些非自己选择的书籍,也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儿童选书的范围自然取决于他们手中能拥有什么书籍,因此,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成年人。成年人对儿童喜欢什么书,或者说儿童应该会喜欢什么书等问题的错误理解,势必将阻碍他们实现初衷,即培养儿童对书籍与阅读的热爱。如果这些错误的理念进一步传播,那么它们还会影响到为儿童创作的童书的内容。 在科学的年代,关于儿童的一切也变得科学化了,被规范在各种公式与方法里。我们用智商、语言排列、辅助阅读等术语来思考关于儿童阅读的种种问题。我们郑重其事地解释着他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想要用浅显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们自以为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切,正如我们自以为对他们十分了解一样。 但是,那充满热切、触手可及又深远难懂的儿童的心智——假如它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宽广视野,在面对奇异的精彩时,也有某种亲切而似曾相识的感受呢?也许,对科学方法的信仰这一现代趋势,令我们忘了去相信儿童自身具有的某种能力。 那样的能力并不是年龄或成长发育的图表所能体现出来的。那充满渴望的视野,我们也曾经拥有过。只是我们早已将它抛在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

作者简介

李利安·H. 史密斯(Lillian H. Smith, 1887—1983),加拿大学者,1912年起担任多伦多公立图书馆儿童部主任,终生投入发展儿童文学的事业中。她对儿童书籍的要求十分严格,为儿童选书也极审慎,毫不吝啬对优秀作品的赞扬,对拙劣之作则不予评论介绍。她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生力量,并在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儿童文学讲座。在她的坚持与努力下,加拿大的儿童图书馆事业和儿童文学推广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5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其著作《欢欣岁月》。为了表彰史密斯“鼓励热爱书籍与阅读的杰出工作”,196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为她颁发了荣誉“克拉伦斯·戴”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