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0572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59660572 ; 978-7-5596-6057-2

本书特色

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学、育儿学、关系学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三句话概括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 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这个人教会的。·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中年危机、身心疾病等等?为什么很多完美无缺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却一塌糊涂?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扯皮到分手的程度?为什么很多人如此渴望成功,却把生活和工作搞得一塌糊涂? 科胡特说过一句话“Who they a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they do”,他们是谁比他们怎样做更重要。也就是说,父母拥有什么样的人格,比他们在某一件事情上怎么做要重要。 如果父母人格健康,他们不管怎么做,对孩子可能都有支持的作用,孩子的人格会变得健康。但是,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那么他们即使照着教科书做,孩子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任何成功,到*后都是人格层面的成功。

内容简介

人要诞生两次,**次是躯体诞生,就像毛坯房的诞生;第二次是心理诞生,就像毛坯房的装修。躯体诞生需要十月怀胎的孕育,心理诞生也有一个孕育的过程,孩子内心是否被装修成漂亮的房子,意味着人格是否健康,这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任何成功到*后都是人格层面的成功。《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人格是怎样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这种人格又怎样构成他的命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多长时间内,决定他的幸福和成就。

目录

第1 讲 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什么 _ 001

弗洛伊德及相关人物和观点 _ 002

精神分析可以用来做什么 _ 006

精神分析的特点 _ 008

第2 讲 核心人格的形成

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_ 012

精神分析四“轮子”对人格的影响 _ 015

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_ 023

第3 讲 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抑郁症是如何形成的 _ 026

抑郁症病人缺乏跟他人的连接 _ 029

抑郁症病人一般自我边界不清晰 _ 032

抑郁是自恋的典型表现 _ 033

精神分析是理解人类内心的*好模型 _ 036

第4 讲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疾病是怎样产生的 _ 040

精神分析的治疗机理 _ 042

第5 讲 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中年危机、身心疾病

情绪是精神分析工作的重心 _ 050

强迫症:内驱力的压抑 _ 052

恐怖症:对热爱的掩饰 _ 053

焦虑症:害怕将来会发生糟糕的事 _ 056

中年危机:在死亡危机面前寻求新整合 _ 058

身心疾病:躯体不适,是内心不适的信号 _ 059

接纳糟糕情绪是人格成长的标志 _ 060

第6 讲 背叛就是成长

青春期孩子的认同问题 _ 064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 _ 068

背叛过去,就是成长 _ 073

第7 讲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过去重现 _ 077

反移情:逆转移 _ 081

治疗师的反移情和移情 _ 084

一致性反移情:共情 _ 087

第8 讲 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反移情是照心灵的镜子 _ 093

反移情的侦查工作 _ 095

第9 讲 再谈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一个移情和反移情的过程 _ 104

生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_ 110

照镜子,体会移情和反移情 _ 116

案例督导与自我体验 _ 116

第10 讲 口欲期和肛欲期(1)

6 岁前形成人格的味道 _ 119

口欲期:通过嘴唇感知世界 _ 121

口欲期固着 _ 122

肛欲期:控制排便,建立自主感 _ 123

肛欲期固着 _ 126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口欲期和肛欲期 _ 128

第11 讲 口欲期和肛欲期(2):控制和自我边界

越守边界,越自由 _ 134

肛欲期的升华 _ 139

口欲期的升华 _ 141

与毛病和平相处 _ 144

口欲期依赖和肛欲期控制 _ 146

第12 讲 俄狄浦斯期

分离越彻底,孩子越健康 _ 150

俄狄浦斯情结 _ 151

成功和成功之后的惩罚 _ 154

俄狄浦斯期的一些冲突 _ 158

如何避免严重的俄狄浦斯冲突 _ 159

第13 讲 俄狄浦斯冲突、性和死亡

打破俄狄浦斯冲突的代际传递 _ 163

俄狄浦斯冲突与性 _ 166

性快乐与死亡 _ 170

未被满足的部分可转化成创造力 _ 173

与眼睛有关的症状,都有俄狄浦斯冲突的味道 _ 177

恋父恋母的误解与正解 _ 178

第14 讲 梦的解析

梦与生活 _ 180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 _ 183

梦的意义 _ 189

梦的组成:三大“股东” _ 192

梦的解析步骤和原则 _ 193

第15 讲 梦的象征性意义

不同的梦,有不同的意义 _ 200

一些具体的梦 _ 206

激动人心的探梦之路 _ 214

第16 讲 揭示我的一个梦

我做的一个梦 _ 217

我这个梦反映了什么 _ 218

第17 讲 温尼科特的母婴关系新视角

温尼科特自创学派 _ 231

假性自体和真性自体 _ 234

母婴关系新视角: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儿 _ 236

第18 讲 过渡性客体与60 分妈妈

圈粉无数的“过渡性客体” _ 247

60 分妈妈,就是足够好的妈妈 _ 252

不同的妈妈,不同的做法和结果 _ 253

孩子会从妈妈的表情中看到自己 _ 255

第19 讲 母婴间隙和创造力

母婴间隙 _ 258

自由才是世界上*高级别的价值 _ 260

第20 讲 温尼科特的五个治疗要点

心理治疗就是一个游戏 _ 266

温尼科特的五个治疗要点 _ 269

第21 讲 比昂的临床思想

比昂:精神分析领域*深刻的思想家 _ 277

比昂对传统精神分析的颠覆 _ 280

比昂给治疗师的建议 _ 285

第22 讲 比昂的α 功能与连接

β 元素、α 元素、α 功能 _ 291

让环境充满α 元素 _ 294

连接: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_ 298

第23 讲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关于科胡特 _ 304

自体心理学:专门研究自恋 _ 305

何谓自恋 _ 311

你的自恋健康吗 _ 316

第24 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1)

自恋的疾病类型 _ 32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_ 324

自恋程度过高的表现 _ 326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_ 328

第25 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2)

自恋型人格的情感基础:羞耻感和屈辱感 _ 332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_ 335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咨询关系中的表现 _ 338

第26 讲 自体的发展

自体的发展,离不开自体客体 _ 342

爱有两种形式 _ 349

自恋的表现形式:自大和自卑 _ 350

父母人格健康,孩子自然也会人格健康 _ 353

自体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共情 _ 356


展开全部

节选

精神分析是什么 说到精神分析,很多人会觉得精神分析是个很庞大的体系, 其实,用三句话就可以把精神分析说清楚。 **句话:精神分析是这样一门学问,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个人从父母那里“移”了什么样的“情”到自己身上,“移”来的“情”又是如何影响他的。 第二句话: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 部分是由这个人教会的。比如,我如果见到一个人觉得紧张, 这种紧张有一部分是对方传递给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来了解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以及他们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反移情”,这也是精神分析研究的内容。 第三句话: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在这样一个冷暖不定,大自然随时对我们有敌意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就很难活下去。我们的课堂中有这么多人,证明我们这些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都使用了有效的保护机制。那些不能够很好地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人,很可能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精神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保护自己。这就是所谓的“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及相关人物和观点 我们先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也是精神分析的“初学者”。他逝世于1939 年9 月,这之后精神分析的发展,他都不知道。 弗洛伊德*主要的贡献,是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定义了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换句话说,一个人活着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是什么。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我们为什么活着,简单来说,就好比研究一部车使用什么样的燃料在路上行驶。 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人活着的动力来自力比多(性驱力)的满足需要,以及攻击驱力的需要。 很多人对精神分析的误解就来自弗洛伊德说的这两种驱力。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人性就会发现,人除了这两种需要几乎没有别的需要了。从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诞生以来,人们在谈到任何关于人性的部分时,如果*终不能落到力比多和攻击驱力上,就算不上深刻。这也是这个理论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征服全世界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不配被称为是一位心理学家, 因为他的生物学倾向非常强烈。他的力比多和攻击驱力的理论, 仅仅说了人作为生物学存在的部分。这个理论如果用在猫、狗身上也说得过去。 弗洛伊德在世的时候,他的一些学生因为他的内驱力理论而跟他分道扬镳,比如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所谓的现代精神分析,就是在反对弗洛伊德内驱力理论的背景下出现的,*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卡伦·霍妮(Karen Horney)、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还有哈里·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沙利文*主要的贡献是把精神分析社会化。但是, 他们的革命不太彻底。 经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真正的分水岭是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她出生在维也纳,在柏林接受过精神分析培训,1926 年到了英国,后来她发展出了现代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如果有人问我的精神分析取向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属于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这个学派的。 经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的区别在于— 弗洛伊德认为,人活着的动力来自两种内驱力,即性驱力和攻击驱力,人活着就是要满足这些需要。别人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力比多或攻击性的投注而已。而克莱因和她的弟子们则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关系的需要。克莱因的理论直接使精神分析真正变成所谓的心理学。 力比多和攻击驱力 力比多和攻击性既是活着的原因,也是活着的动力。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动力。我们活着的时候需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的能量就来自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投注。 力比多是性驱力,它跟繁殖相联系。一个物种繁殖的前提是它必须活着。为了活着,它必须抵御一切,必须有力量来反击威胁它活着的外部力量。 一切跟创造愉快、经历温暖相关的,本质上都跟力比多有关。一切关于竞争、追求卓越、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的,都跟攻击驱力的满足有关。如果抛开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在弗洛伊德的内驱力的框架中,我们也可以解释这一切。 精神分析是进化心理学吗 进化心理学需要在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内考察分析。就像我在武汉有一个朋友,他是地质学博士。在他的研究框架中, 是以百万年为计算单位的,因为地质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进化心理学的确能够帮助我们非常深刻地理解人性,但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它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的考察期太漫长。 每一个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往往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进化心理学对他们也许没有什么意义。而精神分析的研究范围就窄得多,它是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上来考察每个个体的出生与死亡、生长与枯萎、疾病与健康、自我攻击或是对外攻击等。 内驱力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的关系 有人曾问过我,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是建立在力比多之上,还是否定了力比多的攻击性? 现在的精神分析理论家,都倾向于整合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内驱力理论。也就是说,从人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的两种驱力来解释;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来解释。这两种理论不是前后递进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不分前和后,而应该是整体的。 还有一种更加简洁的说法—人活着是为了寻求关系。也就是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都是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 它们整合了。 精神分析可以用来做什么 了解人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有几个人为人类了解人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个是弗洛伊德,他从生物学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了人性是什么。 第二个是克莱因,她从关系的角度,说明了人性是什么。 第三个是马克思,他从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学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了人性是什么。 还有一个是弗洛姆,他是现代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他被称为马克思弗洛伊德主义者。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很少提到这个学派了。 了解他人与帮助他人 我们对人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顺着这个轨迹给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一个人早年跟父母的关系有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现在通过精神分析,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帮助他。 了解怎么养育孩子 对我个人来说,我*看重的精神分析的价值就是它是一门育儿学。通过精神分析,父母知道如何和孩子打交道,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健康。 了解如何鉴赏人格 精神分析也是一门人格鉴赏学,它教我们怎样鉴赏一个人的人格。举个例子,我*近去买玉,我想提前做一些有关玉的知识的准备。在网上一搜,水太深了,我可能要花上几十年来了解玉这个行业,或者玉的鉴赏到底需要哪些功夫。一小块石头都需要我们用如此之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而比它更加丰富的人性,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我个人觉得,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不过好在我们活在21 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为我们更多地了解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二是我们自己也要保留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 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一位男士,曾经在很多企业工作过,每次离职都是因为和老板吵架。他经常为了员工的利益或者为了公平,指责老板。每次指责老板,他都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违背公司里的层级关系。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后来有一次,他参加了自我分析的团体治疗培训课程,突然悟到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在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打架是难以避免的,而他的个子较小,打不过别人。如果他想在一群小朋友当中有地位的话,他就必须拿出勇气打赢。当他表现出不要命的样子时,别人就会害怕。这让小小的他学会了用愤怒和不要命的行为,让自己在环境中站住脚,并有一定的地位。 长大后,这位男士与别人打交道,特别是在公司工作时, 经常感到受委屈甚至被欺负。他认为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于是用早年的经历来解释后面发生的事情— 在小朋友当中,他处在弱者的地位,要反抗别人的欺压,就必须让自己变得很强大,必须表现出愤怒,必须表现出不顾一切的状态。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攻击老板的原因。 其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可以更深刻地看到,这位男士对单位领导的攻击,实际上是他跟父亲的关系在其生活中的翻版。在跟领导和权威的关系中,我们有两种方式接近他们:一种是跟他们亲近,比如对他们“阿谀奉承”“拍马屁”等;另一种是用攻击的方式亲近他们。 这位男士的父母在他3 岁前离婚,他对父亲很愤怒,虽然他说这段经历他已经没有记忆了。但是,3 岁前没有意识层面的记忆,不表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记忆。 一个人跟父母早年的关系,可以解释其长大后与权威的关系。父母离婚,他因此对父亲有很多愤怒,这种愤怒有可能转移到单位领导身上,演变成不断地攻击单位领导。而他早年与小朋友的关系,从精神分析角度看,那时他已经长大不少了, 大到这样的关系对他的人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早年,是多早?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早年”,到底是什么时候。弗洛伊德认为,6 岁之后没有新鲜事。我曾经认为, 6 岁是一个太早太早的年龄,因为好多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巨大的变化。 弗洛伊德认为,6 岁是一个分水岭,这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到6 岁的时候,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好了,比如大脑已经发育好了。有的人说6 岁前的孩子*好不要吃皮蛋,他们认为皮蛋里含铅,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的发展。 但是,后来的精神分析的研究者,比如克莱因、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认为,6 岁是一个太老太老的年龄,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应该在前语言期就已经固定了,也就是2 岁。 没过多久,又有人认为,2 岁已经太老了,应该是18 个月。克莱因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她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出生后第4 到第6 个月就已经确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的时间。 通过观察婴儿来理解成人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和弗洛伊德时代的完全不一样。弗洛伊德治疗了一些病人,就做出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后来的精神分析师是在对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婴儿的观察之下得出理论的。也就是说,考察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太复杂,但是所有成年人都是从婴儿来的,所以他们通过观察婴儿来理解人性。 比如一个稍微大点的婴儿,小便之后,有时会尝试用脚把小便的覆盖范围扩大。如果没人制止的话,他可能会把小便铺得非常广。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成年之后,让自己住更大的房子, 涉猎更多的知识领域,或者像成吉思汗那样攻城略地,实际上都是小时候想把自己小便的覆盖面积扩大的翻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成年人的行为与婴儿的行为本质上从来没变过。 那么,小时候想把小便的覆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什么?是物种本身的本能吗?

作者简介

曾奇峰 精神分析“播种机” 著名心理学者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首任院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著有《幻想即现实》《你不知道的自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