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218352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1835212 ; 978-7-5218-3521-2
内容简介
耻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也是中国和西方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耻感具有导善、规范和激励功能,曾在中国人的道德养成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耻感欠缺、耻感淡化、荣耻倒错现象,这将导致对其个体成长的阻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整体形象的毁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院校校园氛围与公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对社会风尚产生负向的辐射效应。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已迫在眉睫。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问题既有个体的心理根源,也与养成目标失败、外部监督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示范与助长效应直接相关。本书共6章,主要从耻感的思想史、耻感的概念与特征、功能与意义等方面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
目录
**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思考
**章 “耻感”的思想史溯源
**节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思想史渊源
第二节 西方与耻感有关的思想史溯源
第二章 耻感的概念与特征
**节 耻感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耻感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耻感的功能与意义
**节 耻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耻感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的现状分析
**节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的现状描述
第二节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缺失的后果与危害
第三节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缺失的主要根源
第五章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培养的心理基础与宏观思路
**节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培养的心理基础
第二节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培养的宏观思路
第六章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培养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节 以耻感培养为中心的专题教育
第二节 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耻感教育
第三节 对学生行为自省日常化的有效指导和促进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研究》: 一、研究方法 **,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掌握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对于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与时俱进、充满生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研究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思想武器。研究任何社会历史现象都不能脱离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研究耻感问题也必须掌握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耻感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道德情感,也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塑造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始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耻感的内涵、本质与特征,结合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揭示耻感的主要功能和重大意义。 第二,跨学科研究法。耻感产生和发展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中,建立在复杂的个体和社会心理基础上,它不是孤立单独的个体道德情感,而是一种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道德关系的心理体验。所以,研究耻感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视域,运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耻感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第三,比较研究法。关于耻感问题的研究并非我国特有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学者也都注意到了耻感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并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因此,研究耻感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耻感的思想史渊源时,应该注意采用比较研究法,考察中国耻感文化与西方荣辱思想和日本耻感文化的异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独特性及其现代价值。 二、创新思考 目前关于耻感教育的研究还非常少,本书在理论方面从耻感的思想渊源、概念等理论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和分析耻感的特征、功能及其重要意义,并进行了一些原创性思考,有利于拓展国内学术界对于耻感问题的研究范畴,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同时,本书从现实角度出发,研究了公安院校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行为的特殊性以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分析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缺失的根源和危害进行分析,继而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培养的心理基础、宏观思路和具体途径,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解决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公安院校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本书在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基础上,探究了鲜有人涉猎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这一领域,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提供了切合公安院校实际的专业教育方法与针对性建议,丰富了公安院校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作者简介
吴心怡,女,汉族,1990年生,安徽宣城人,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同济大学访问学者。重点研究领域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参与多项市厅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