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

1星价 ¥38.4 (6.2折)
2星价¥38.4 定价¥6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27655
  • 装帧:70g书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57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76027655 ; 978-7-5760-2765-5

本书特色

朱永新、肖川、李镇西、傅东缨、褚清源 倾情推荐 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奔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作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常年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困惑与破解、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有着深刻体悟与清醒认识。 ☆从认知、阅读、写作、管理、反思、榜样六个方面给出教师成长的专业建议,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融可读性、专业性、实用性于一体,助力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描绘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图谱,搭建教师成长阶梯,提升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 编辑推荐篇章: P12 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四个差别 P26 成长的内驱力从何而来 P94 暑假正是读书天 P159 别成为学生成长的“天花板” P162 给大脑安装“纠错机制”

内容简介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基于作者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和教师成长研究心得,以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理论(生命叙事、“一体两翼”、“三专”)为指引,围绕思维认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自主管理、自我反思、学习榜样六个主题,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唤醒自主发展意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本书没有让一线教师畏难的深奥学术理论,也并非单纯方法技巧的总结,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融可读性、专业性、实用性于一体,引导教师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思考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目录

序言 一份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宣言 001

**章 认知决定职业境界
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活出生命存在感 003
人与世界、他人及自我的关系 008
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四个差别 012
自我何以发生改变 018
人生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021
成长的内驱力从何而来 026
教师为何要提升专业性 029
教师应成为演说高手 036
自己点燃自己 040
在历史长河中回溯教师职业的源流 046

第二章 阅读滋养生命灵气
如何组织教师读书会 053
教师读书会的有效运行策略 062
乡村教师阅读需知的三个答案 068
专业阅读的六个选择 072
阅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076
教师阅读要有专业性 086
在啃读经典中获得智慧 089
暑假正是读书天 094
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 097
重新理解阅读 100
专业书籍读不懂,怎么办 104

第三章 写作驱动专业发展
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 111
一辈子学习写作 118
用写作编织生命 121
写作的八个要素 126
写作能力源于天赋还是训练 130
从每日打卡开始 132
写作的微洞见 136

第四章 反思促进生命觉醒
恐慌与精进:校园求学与职业嬗变之旅 147
别让舒适区成为“沦陷区” 153
别成为学生成长的“天花板” 159
给大脑安装“纠错机制” 162
学习是手段还是目的 165
提高对教育的解释力 168
专业学习要少听故事 171
用主动承担赢得成长机会 174

第五章 管理提升专业水平
向优秀的名校长学什么 179
工作要区分目标与目的 183
奖赏的弊端 188
提高工作效率的四种观念 191
万物互联时代如何运营“学习群” 194
没有“功劳”谈何“苦劳” 200
重要的是管理自我 204
改变坏习惯 209
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14
疫情常态化时代的观念转变 218

第六章 榜样揭示自我镜像
一位卓越教师的成长范式 225
“何刚”是怎样炼成的 229
愿你从优秀迈向卓越 234
以专业学习促进教育实践 237
至暗时刻淬炼人生智慧 241
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做校长 246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51

后记 为教师成长赋能 255
展开全部

节选

人与世界、他人及自我的关系 我用《论语》中的三句话来阐释新教育如何理解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 这三句话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练习它,不也高兴吗? 首先,为何而学? 一般的情况是,把知识作为工具,为“解决问题”而学,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要学教育学;为了考出好成绩,要研究备考策略等。但在新教育来看,不仅把知识作为工具,还把知识作为目的。我们要对知识充满好奇,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诗歌、音乐、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都富有内在的意义和独特的魅力。通过探究真理,掌握知识,我们得以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悉决定事物变化的底层逻辑,让我们在教育领域有掌控感,获得专业领域的自由。 其次,学什么? 学经典。 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以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新教育就是要找到教师职业中*为根本的经典书籍,找到*切合当下教育处境中的经典书籍,让这些经典书籍成为教师的根本性书籍。里尔克说:“在我所有的书中只有少数的几本是不能离身的,有两部书甚至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我的行囊里。”“请你在这两本书里体验一些时间,学你以为值得学的事物,但*重要的是你要爱它们。这种爱将为你得到千千万万的回报,并且,无论你的生活取怎样的途径,——我确信它将穿过你的成长的丝纶,在你一切经验、失望与欢悦的线索中成为*重要的一条。”里尔克的这两段话表达的就是根本性书籍的作用。我们也不妨思考,自己拥有几本奠定专业根基、一生无法离开的根本性书籍? 第三,如何学? 一个字:习! 魏智渊认为“习”有三层含义:一是反复地切磋琢磨;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三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让生命处于一种空灵开放的状态,不断清空自己,破除陈见,粉碎自以为是的成就。让生命走出封闭与固化而处于生生不息的开放状态。 (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很快乐吗? 如何才能算朋友?不是对方有利可图,能利用;也不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相互吹捧。 我们认为,“尺码相同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尺码”是指:**,热爱生命,为一生寻找意义,而不愿白白消磨时光,虚度岁月;第二,热爱教育,不仅仅将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愿意作为一生钻研、成就自我的事业;第三,热爱知识,永远对知识充满好奇,能持续探究知识的内在魅力,并内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天,因为便捷的网络,我们的视野得以从所在的学校、社区、城市扩展到五湖四海、天涯海角。因为尺码相同,我们不分年龄、性别、角色,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组成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新网师,在这里生命有了皈依,灵魂有了安放,精神因此而充沛,专业因此而发展,这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是君子吗? 对于我们的学习啊,有的时候家人不理解,同事会嘲讽。即使对新网师,也有许多声音,比如认为有的课程“理论性强不实用”“难度大不切合教师实际”等。对这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种种杂音,我们不会生气、恼怒或者急于辩解。 我们奉行两种原则: 一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同情地理解外界的各种声音,但不会完全被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左右,更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初心、愿景和价值观。”(魏智渊)同时,我们也会虚心吸纳一切有价值的声音,见贤思齐,避免脱离实际、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孤芳自赏。我们不会因为别人礼节性的赞扬就冲昏了头脑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就妄自菲薄。我们会不断释放善意与温暖,吸纳、聚拢更多“尺码相同的人”,也要避免廉价地四处兜售,或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二是“知全守份”。所谓“知全”,就是能客观地、系统地、发展地理解这个世界,避免主观、片面、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所谓“守份”,就是守土有责,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和工作竭尽全力,力求做一个靠谱的人,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而不要沦为“愤青”和“怨妇”,一味埋怨环境、埋怨他人,甚至埋怨体制,用埋怨来推卸自己的责任,遮掩自己的不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分别代表了我对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的理解。

作者简介

郝晓东,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入选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教师报》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出版专著《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未来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