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3371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21337198 ; 978-7-5213-3719-8
本书特色
·“百科通识文库”系列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译文由国内对应领域的专家学者操刀,忠实传达原作。 ·每本书语言通俗、分析权威、观点求新,不失深度而又不致艰涩,装帧设计简洁大方而又别致新颖,是我国读者获取百科信息的优选读物,适合高中以上水平的读者阅读,特别是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的大学生和上班族。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早期,一小批作家凭借离经叛道的文章风格和对战后美国社会盛行的从众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迎头痛击,开始向美国文学传统宣战,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金斯堡和他的《嚎叫》,以及巴勒斯和他的《赤裸的午餐》等——这些“垮掉派”作家的生活方式和艺术作品颂扬漂泊、叛逆、内省和率性——批判那个时代的虚伪和禁忌。通过对其人生故事、创作历程、主要作品等的剖析,本书全面展现了“垮掉的一代”的缘起、兴盛,以及他们在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社会生活等方面留下的遗产,他们的思想、追求时至今日仍发人深省。
目录
图目
**章 起源与本质
第二章 垮掉派、披头族、波希米亚人,凡此种种
第三章 垮掉派小说:凯鲁亚克和巴勒斯
第四章 垮掉派诗歌及其他:金斯堡、柯索和同伴
第五章 垮掉派与流行文化
第六章 垮掉派的遗产
作者简介
戴维·斯特里特,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电影教授,长岛大学戏剧与电影荣休教授;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二十五载,亦曾任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主席;《电影季刊》主要书评人。著述包括《需要拯救的疯狂:“垮掉派”、五十年代和电影》《银幕上的“垮掉派”:媒体文化和“垮掉派”情感》等,在《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沈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美国小说。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多篇,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译著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