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28751
  • 装帧:一般书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0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76028751 ; 978-7-5760-2875-1

本书特色

以PISA对教育改革业已产生的影响为基础,分析PISA结果之于教育改革的意义;以改进和超越PISA对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为出发点,提出PISA与未来教育改革的路向。 《PISA与教育改革》将PISA研究由前端转向后端,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是得当的;基于大量PISA测评数据和各国教育政策文本对PISA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各国对PISA影响的不同回应等PISA教育改革效应的梳理分析,是有据可信的,研究视野是广阔的;对PISA与教育改革的双向互动机理的理论分析,是较为深刻的;对PISA本身以及基于国家的教育改革范式选择尤其是超越数字治理的教育改革范式的研究,是前瞻的、可借鉴的。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宏观背景下,本书的价值更大。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PISA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借助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总结PISA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PISA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PISA对教育改革的价值引领,PISA影响教育改革的不同方式,以及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对PISA的不同反应,探讨了在PISA的影响下发生的政策调整;以PISA对教育改革业已发生的影响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PISA之于教育改革的意义,PISA引发的教育改革方式的转变,以及PISA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影响等教育改革“效应”,进而对PISA本身及其“效应”进行反思和批判,以改进和超越PISA对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为出发点,提出了PISA与未来教育改革的路向。

目录

理性审视PISA的教育改革效应 范国睿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评述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
五、 分析框架

**章
PISA的发展及其运行
**节
经合组织与教育职能
一、 经合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 教育职能的形成与扩展
第二节
指标困境与PISA发展
一、 国际教育指标的发生与发展
二、 PISA的形成
三、 PISA的独特性
第三节
PISA的改进与发展
一、 评估内容
二、 测评范围
三、 试题题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影响与回应: PISA与教育改革的双向互动
**节
PISA的教育价值引领
一、 PISA与教育质量
二、 PISA与教育公平
三、 PISA与人力资本
四、 PISA与终身学习
第二节
PISA影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
一、 标准引领
二、 指标导向
三、 内容规范
第三节
教育改革对PISA的回应
一、 借鉴型
二、 深化型
三、 拒斥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适与变革: PISA影响下的教育改革
**节
PISA与教育改革
一、 PISA对教育改革的助推作用
二、 PISA影响下的教育政策调整
第二节
PISA与入学政策调整
一、 PISA视阈下的入学问题
二、 基于PISA的入学政策调整
第三节
PISA与课程政策调整
一、 PISA视阈下的课程问题
二、 基于PISA的课程政策调整
第四节
PISA与教师政策调整
一、 PISA视阈下的教师政策研究
二、 PISA视阈下的教师问题
三、 基于PISA的教师政策调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与分析: PISA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
**节
PISA背景下的中国教育问题透视
一、 知识和能力优于高阶思维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 课外学习时间长,社交水平与学校归属水平偏低
三、 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
四、 学生未来职业准备不足,从事与科学、工程和健康相关的专业工作的意愿偏低
五、 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与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第二节
PISA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
一、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三、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效应: PISA教育改革效应分析
**节
PISA之于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一、 教育水平的比较基准
二、 教育改进的参照依据
第二节
PISA与教育改革方式的转变
一、 教育质量的量化追求
二、 基于数据的比较分析
三、 基于证据的改革范式
第三节
PISA与全球教育治理
一、 全球化、国际组织与教育
二、 PISA、经济繁荣与教育治理
三、 PISA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力来源
四、 PISA走向全球教育治理的运行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反思与批判: PISA及其效应的深度分析
**节
亟待改进的PISA测评
一、 素养测评的可信度
二、 测评结果的有效性
三、 测评技术及其他问题
第二节
PISA的教育改革效应之批判
一、 教育经济价值追求
二、 成绩与排名崇拜
三、 教育政策的同质化
四、 教育改革中的短视倾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超越与发展: 后PISA时代的教育改革
**节
超越数字治理的PISA改革
一、 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
二、 建立科学的多因素分析
三、 提升测评的技术水平
第二节
超越数字治理的教育改革
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
二、 智能时代与未来教育
三、 量化评价与教育决策
四、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理性审视PISA的教育改革效应 十多年前的2010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公布了对全球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15岁中学生展开的PISA能力测验结果,来自中国上海的学生位列**。上海学生首次参加这项测试就名列全球**,这不仅令国人振奋和骄傲,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震惊,引起了关心教育问题的公众和广大教育研究者进一步认识、了解、研究PISA的兴趣与探索。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现代国家间的竞争,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竞争,取决于基于科学技术的知识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精英和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的竞争。人的现代化,依赖于教育的现代化。由此,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成为现代国家间科技与经济社会竞争的重要基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主要发达国家在公共政策、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开始注重借助国际组织的力量,从国际比较中发现自身的发展差距、借鉴他国的经验,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 PISA旨在调查和衡量15岁学生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自2000年首次实施PISA测评项目以来,测评范围由32个国家或地区20多万名学生发展到2018年79个国家或地区约60万名学生,测评内容和方式也不断变化,除对阅读、科学、数学素养的测评外,还增设问卷调查,以收集与学生成就相关的指标,对教育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考察。随着PISA的实施,PISA项目本身越来越获得国际社会、许多国家或地区的认可,PISA测评结果越来越被视为衡量国家或地区间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引起教育决策者和学校领导人的关注,从而引发教育改革“效应”。从对PISA测试结果的关注,到对PISA所引发的教育改革“效应”的关注,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新热点。 杨文杰博士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广泛的文献阅读基础上,以其独有的学术敏感性选择“PISA的教育改革效应”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 文选题,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面对如烟的文献,条分缕析,力图厘清与PISA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PISA究竟是如何影响教育改革的,相关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是如何看待PISA测试结果的,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因PISA而发生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何意义和价值,PISA本身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应如何改进,如何理性认识、正视PISA之于教育改革的作用,如何超越PISA对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高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文杰博士到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联合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在繁重的持续跟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分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等研究工作之余,搜集整理新的研究文献,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论述进行了大量的材料补证、逻辑重构、观点修正工作,用心用功,为当下年轻教育学者中的佼佼者。 理性审视PISA的教育改革效应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阐述OECD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PISA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PISA项目的独特之处。以PISA项目背后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分析了PISA影响教育改革的不同方式,透过一些国家对于PISA结果的反应,展现PISA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揭示PISA影响教育改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PISA后的教育改革影响为重点,借助相关文献以及访谈调查材料,以入学政策、课程政策以及教师政策为例,具体分析PISA对教育政策调整以及教育改革实践的影响。本书还以我国内地先后四次参与的PISA测评结果为例,透过PISA相关数据分析及国际比较分析,揭示我国学生PISA成绩的特点,由此透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进而反思和展望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与发展趋势和走向。本书以PISA对教育改革业已产生的影响为基础,分析了PISA结果之于教育改革的意义,具体分析了PISA表现出的对教育质量的量化追求、基于数据的比较分析和基于证据的改革范式对教育改革方式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ISA的教育影响已远远超越技术与数据本身,正通过对教育系统的“软”治理,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教育治理的权力结构,正通过基于教育理念构建的认知治理和基于教育指标研发的数字治理影响全球教育治理。 杨文杰博士从PISA本身以及其引发的教育改革效应出发进行了反思性分析。读者从中可以发现,就PISA本身而言,素养内容的完整性、可测量性,结果的主观性、技术的科学性等均有待商榷。就PISA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其引发的教育改革效应而言,PISA背后隐含的是对教育经济价值的追求,对成绩与排名的崇拜,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的趋同化,盲目追求短期教育成就,这不仅从根本上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与教育的育人本质,也背离了OECD对国家教育体系的教育差异的尊重。 如何发挥PISA在未来教育改革和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合理作用是作者始终关心的主题。本书在理性认识PISA及其效应的基础上,从PISA与教育改革两个层面超越以数字为表征的治理模式的影响。读者可以看到作者的一系列观点: 未来的PISA测评,应构建更科学的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因素分析,进一步提升测评技术水平;未来的教育改革,应正确审视PISA的价值与功能,逐步克服过度追求PISA成绩排名及由此引发的数字治理效应,使PISA作为一个开源数据库的功能回归全面检视教育教学状况,发现和诊断教育教学问题,助推教学行为改进,持续提高教育质量;需要走出功利窠臼,回归育人本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生学会应对未来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教育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这些认识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PISA的价值与作用,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改革价值与模式的选择,有助于营造一个以促进人持续发展的健康教育生态。 总体来看,本书将PISA研究由前端转向后端,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是得当的;基于大量PISA测评数据和各国教育政策文本对PISA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各国对PISA影响的不同回应等PISA教育改革效应的梳理分析,是有据可信的,研究视野是广阔的;对PISA与教育改革的双向互动机理的理论分析,是较为深刻的;对PISA本身以及基于国家的教育改革范式选择尤其是超越数字治理的教育改革范式的研究,是前瞻的、可借鉴的。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宏观背景下,本书的价值更大。本书对于教育研究者、师范(教育)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学校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行政工作者以及一切关心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人士,正确认识(国际)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的价值、方法、模式及其对青少年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有较大帮助。 本书是杨文杰博士的**本学术著作,是她四年攻读博士学位的成果,也是她博士后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成果,既见证了一位青年教育学者的学术研究“初长成”历程,也为她此后在教育学术研究领域“登堂入室”奠定了良好的理论积淀与方法论训练基础。“追欢犹可勉,徂岁不须惊”(陆游《月下小酌》),愿杨文杰博士在教育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永葆初心,不骄不躁,潜心学术,以文载道,“有厌其杰”(《诗经??载芟》),成长为一名心怀大仁,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教育研究者! 是为序。 2022年春节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

作者简介

杨文杰 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大规模教育测评、教育政策分析、农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至今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国际教育研究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与撰写10余份专报,被中央有关部门综合录用。参与撰写《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系列图书、《教育政策辞典》,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及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推进教育2030目标监测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入选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基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村-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海外出版发表项目“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不平等——基于PISA 2018测评数据的分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