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2936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69293623 ; 978-7-5692-9362-3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这一重要主题,通过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主体与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剖析影响创新主体行为的动力因素,探析大学科技城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机制,构建协同创新伙伴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模型,探讨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成果的转化模式、转化绩效、创新效率和风险控制,拓展和丰富了协同创新理论体系。
目录
第1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研究背景与现状
1.1 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2.1 大学科技园研究动态
1.2.2 大学科技城研究动态
1.2.3 协同创新研究
1.2.4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总体研究方法
1.4.2 关键问题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与启示
2.1 大学科技城的概念与特征
2.1.1 大学科技城
2.1.2 大学科技城主要特征
2.2 国外大学科技城缘起与典型案例
2.2.1 国外大学科技城缘起
2.2.2 国外大学科技城典型案例
2.3 国内大学科技城缘起与典型案例
2.3.1 国内大学科技城缘起
2.3.2 国内大学科技城典型案例
2.4 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比较分析
2.5 大学科技城发展启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框架
3.1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相关概念
3.1.1 创新理论
3.1.2 协同理论
3.1.3 协同创新
3.1.4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
3.2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主要特征
3.2.1 开放性
3.2.2 非线性
3.2.3 共赢性
3.2.4 生态性
3.3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要素及功能定位
3.3.1 企业
3.3.2 高校和科研院所
3.3.3 政府
3.3.4 中介机构
3.3.5 其他创新要素
3.4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模式
3.4.1 基于主体关系视角
3.4.2 基于主体作用视角
3.4.3 基于创新组织视角
3.5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相关理论
3.5.1 三螺旋理论
3.5.2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
3.5.3 增长极理论
3.5.4 创新生态系统
3.6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环境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耦合理论
4.1.2 协同度
4.2 创新环境
4.2.1 政策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2 经济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3 社会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4 技术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3 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能力耦合分析
4.3.1 指标体系构建
4.3.2 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能力耦合模型
4.4 实证分析
4.4.1 指标赋权
4.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演化博弈论
5.1.2 演化稳定策略
5.1.3 复制动态方程
5.2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
5.2.1 协同创新动力因素
5.2.2 协同创新动力系统
5.2.3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演化分析
5.3 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3.1 模型假设
5.3.2 管委会不监管的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3.3 管委会实施监管的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4 数值仿真分析
5.4.1 参与主体初始意愿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4.2 收益分配系数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4.3 政府监管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5 结论与建议
5.5.1 分析结论
5.5.2 提升协同创新动力的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
6.1 理论基础
6.1.1 评价信息
6.1.2 德尔菲法
6.1.3 VIKOR决策方法
6.2 评价指标体系
6.2.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6.2.2 协同创新伙伴评价指标分析
6.2.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优化
6.3 伙伴选择评价模型
6.3.1 模型分析
6.3.2 伙伴选择模型构建
6.4 实证分析
6.4.1 协同创新伙伴排序
6.4.2 敏感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研究
7.1 理论基础
7.1.1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内涵
7.1.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7.1.3 模糊理论
7.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内部影响因素
7.2.2 外部影响因素
7.3 成果转化绩效评价
7.3.1 指标体系构建
7.3.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7.4 实证分析
7.4.1 数据来源
7.4.2 成果转化绩效分析
7.4.3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效率研究
8.1 基础理论
8.1.1 合作剩余
8.1.2 协同创新效率度量
8.2 合作剩余很优标准模型
8.3 合作剩余分配契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8.3.1 协同创新合作剩余分配契约类型
8.3.2 分配契约的激励与约束分析
8.3.3 分析结论
8.4 实证分析
8.5 协同创新效率影响分析
8.5.1 契约环境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8.5.2 剩余分配契约类型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1.1 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2.1 大学科技园研究动态
1.2.2 大学科技城研究动态
1.2.3 协同创新研究
1.2.4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总体研究方法
1.4.2 关键问题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与启示
2.1 大学科技城的概念与特征
2.1.1 大学科技城
2.1.2 大学科技城主要特征
2.2 国外大学科技城缘起与典型案例
2.2.1 国外大学科技城缘起
2.2.2 国外大学科技城典型案例
2.3 国内大学科技城缘起与典型案例
2.3.1 国内大学科技城缘起
2.3.2 国内大学科技城典型案例
2.4 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比较分析
2.5 大学科技城发展启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框架
3.1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相关概念
3.1.1 创新理论
3.1.2 协同理论
3.1.3 协同创新
3.1.4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
3.2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主要特征
3.2.1 开放性
3.2.2 非线性
3.2.3 共赢性
3.2.4 生态性
3.3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要素及功能定位
3.3.1 企业
3.3.2 高校和科研院所
3.3.3 政府
3.3.4 中介机构
3.3.5 其他创新要素
3.4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模式
3.4.1 基于主体关系视角
3.4.2 基于主体作用视角
3.4.3 基于创新组织视角
3.5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相关理论
3.5.1 三螺旋理论
3.5.2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
3.5.3 增长极理论
3.5.4 创新生态系统
3.6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环境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耦合理论
4.1.2 协同度
4.2 创新环境
4.2.1 政策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2 经济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3 社会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2.4 技术环境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4.3 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能力耦合分析
4.3.1 指标体系构建
4.3.2 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能力耦合模型
4.4 实证分析
4.4.1 指标赋权
4.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演化博弈论
5.1.2 演化稳定策略
5.1.3 复制动态方程
5.2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
5.2.1 协同创新动力因素
5.2.2 协同创新动力系统
5.2.3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演化分析
5.3 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3.1 模型假设
5.3.2 管委会不监管的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3.3 管委会实施监管的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5.4 数值仿真分析
5.4.1 参与主体初始意愿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4.2 收益分配系数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4.3 政府监管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5.5 结论与建议
5.5.1 分析结论
5.5.2 提升协同创新动力的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
6.1 理论基础
6.1.1 评价信息
6.1.2 德尔菲法
6.1.3 VIKOR决策方法
6.2 评价指标体系
6.2.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6.2.2 协同创新伙伴评价指标分析
6.2.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优化
6.3 伙伴选择评价模型
6.3.1 模型分析
6.3.2 伙伴选择模型构建
6.4 实证分析
6.4.1 协同创新伙伴排序
6.4.2 敏感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研究
7.1 理论基础
7.1.1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内涵
7.1.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7.1.3 模糊理论
7.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内部影响因素
7.2.2 外部影响因素
7.3 成果转化绩效评价
7.3.1 指标体系构建
7.3.2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7.4 实证分析
7.4.1 数据来源
7.4.2 成果转化绩效分析
7.4.3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效率研究
8.1 基础理论
8.1.1 合作剩余
8.1.2 协同创新效率度量
8.2 合作剩余很优标准模型
8.3 合作剩余分配契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8.3.1 协同创新合作剩余分配契约类型
8.3.2 分配契约的激励与约束分析
8.3.3 分析结论
8.4 实证分析
8.5 协同创新效率影响分析
8.5.1 契约环境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8.5.2 剩余分配契约类型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成鹏飞,博士,产业发展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发改委特聘节能减排专家,湖南省经信委特聘智能制造专家,曾长期在中国五矿集团成员企业担任高管。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技术经济、智能制造与计算机应用。主持国家项目3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一般课题6项,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源刊论文6篇、EI论文4篇、CSSCI10篇、CSCD6篇,经济日报理论版3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1本;获省部级奖励4项。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