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75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20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208177598 ; 978-7-208-17759-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力东移与西学东渐,经学遭到国人蔑弃,仅仅成为新的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历史研究的对象。由此造成的蕞大的后果之一,则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失语,中国文化失去了表达自身的能力。几年前,中国学术界重提有关“中国有无哲学”的话题,便是这一失语仍在延续的一个表征。 经学的失语首先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潜藏在晚清以来古今中西争论背景之后的,其实是建立在经学体系之上的传统学术无法在短期接纳西学,从而引起的文化上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在国力不振之际表现为文化上的盲目自戕,在国力稍苏之时则表现为观念上的盲目自大。如何摆脱这两种盲目状态,有赖于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绝非如时下所谓儒学在大陆的复兴,更多地只是一种立场上的自我宣示。其尤下者,则把经学重新打造成一种宗教式的意识形态,只许信仰,不许质疑,这不利于时下中国文化的重建。 经学的缺位还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理解。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主义逐渐在中国思想界甚嚣尘上。反映在人文领域,则是以科学派新史学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运动以及种种以论代史、自命科学的历史研究。这些研究尽管不无所见,但总的来说用一套与原有知识系统相异的理论或方法对经学加以剪裁,扭曲了经学自身的表述逻辑,妨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理解。因此,即便只是正本清源,也同样需要加深对传统经学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古典新诠、文本考古几个部分,古典新诠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孟子》的讲疏,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文本考古所收三篇文章,强调从文本的细读和篇章段落的辨析出发,审视其结构,尝试剥离出不同的时间层次,进而具论其编纂过程,对《春秋事语》等早期古书的性质和年代考证有突破性的新见。经学专论对于古典史学的作者性、修己以敬的传统经典话语、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和清代《仪礼》学等研究文章,各文依据文献,议论扎实,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目录

目録



學術遺札


孫次舟《漢代經古文寫本研究三種》審查意見書

魏建功徐煒君整理/1



古典新詮


《老子》古本校讀釋·《道經》四


——六十六至七十二章劉志榮/7


《孟子·告子下》講疏鄧秉元/35



出土文獻與經學



【主持人語】林志鵬/76


《春秋左傳》成書及其不同屬性文本組成關係考索


——兼申《左傳》作爲《春秋》解經之傳的首要性質徐淵/77


北京大學藏竹書《周訓》 的結構及文體特色析論林志鵬/100


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編纂考張雨絲/115


經史專論


繼經作史


——古典史學的作者性許超傑/142


修己以敬


——敬道心筌的經典話語向輝/161


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與清初《儀禮》學的轉進蘇正道/204


圓桌論壇


中國哲學史之西哲格義陳强/224


走出知識焦慮的困境


——從梁啓超《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場講演》談起李天綱鄧秉元

劉海濱/242


楊儒賓先生隨筆


八卦山時刻/270


山寺歲月/280


《湖濱散記》記孔子/287


孟東籬與陶東籬/292


剥皮寮中的章太炎/297


書評


回歸古典與常情


——張衛紅教授《敦於實行:鄒東廓的講學、教化與致良知學思想》讀後

賴區平/303




編後記/309


稿約/31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秉元,原名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经学史、思想史,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孟子章句讲疏》、《周易义疏》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