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研究

包邮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研究

¥44.2 (6.1折) ?
1星价 ¥44.2
2星价¥44.2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164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72016400 ; 978-7-5720-1640-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文系师生 语言文字工作者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研究”课题组10余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上海师范大学“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创新团队的支持。 汉语是世界上具有*为丰富的历史文献的语言之一,在语言类型上也独具特色。本书致力于从共时描写、历时描写和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探讨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这不但可以更好地认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有助于了解人类语言的共性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书立足汉语自身特点,兼顾系统建构和专题个案研究、人类语言共性和汉语特点、汉语共时面貌和历时演化考察,构建了汉语语篇连贯句法机制的句内、句际和句段三个层面四个子系统:汉语显性连贯手段及其当代变异;句内动词论元配置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及物化;小句降级形成的内嵌式和主从式关系小句;句际和段际层面的元话语体系。 本书还从历时视角考察汉语语篇连贯机制的古今演化规律,对不同于传统语篇的汉语新型语篇——微语篇的构成、特点和连贯机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 2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3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思路和方法 4

1.4 相关研究的现状 5

第二章 语法研究视野:从句法到章法 8

2.1 语篇的界定 8

2.2 语篇研究的对象提取和视角 9

2.2.1 语篇“块”的离析 9

2.2.2 新概念的引入:话题框架 10

2.2.3 句法和章法的交互作用 11

第三章 汉语显性加合式语篇连贯 13

3.1 因果关系复句的语序选择和关联标记 14

3.1.1 问题的提出 14

3.1.2 因果复句语序选择性的表征形式 15

3.1.3 因果复句语序选择的动因 20

3.1.4 因果复句语序和关联标记选择的认知机制 24

3.1.5 小结 25

3.2 回声提述与口语语篇连贯 26

3.2.1 回声提述视角下反讽的识别 26

3.2.2 回声提述视角下反讽的解读 28

3.2.3 回声反讽语力的制约因素 34

3.2.4 小结 36

3.3 “至于”的语法化与汉语的语言类型 38

3.3.1 跨层组合“至于”的语法化历程 38

3.3.2 “至于”的语法化机制及其现实表现 43

3.3.3 “至于”等的语法化与汉语的语言类型 46

第四章 动词论元配置与语篇连贯 48

4.1 句内动词论元与语篇连贯 49

4.1.1 从“房子吃没了”说起 49

4.1.2 论元配置与句式选择 50

4.1.3 论元配置与语篇信息 58

4.1.4 小结 61

4.2 汉语不及物动词及物化的语篇动因 61

4.2.1 动词小类的划分 61

4.2.2 不及物动词及物化现象研究现状 63

4.2.3 不及物动词及物化现象调查 64

4.2.4 不及物动词及物化的选择倾向和语篇动因 71

4.3 汉语主宾语关系化操作的不对称现象 75

4.3.1 关系小句的句法特征 76

4.3.2 关系小句的语篇表现 78

4.3.3 关系小句的主观性问题 83

4.3.4 小结 85

第五章 内嵌关系小句与语篇连贯 87

5.1 小句关系与小句降级 87

5.1.1 小句关系类型 87

5.1.2 汉语相关现象讨论 89

5.2 称名关系小句“(被S)称(之)为N1的N2” 90

5.2.1 问题的提出 90

5.2.2 称名关系小句的形式与功能 91

5.2.3 N1和N2的内在关联和次序 94

5.2.4 称名关系小句的语篇整合效应 97

5.2.5 小结 101

5.3 内嵌关系小句“VP+的+人称代词” 102

5.3.1 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语篇环境 103

5.3.2 VP与人称代词的互动 106

5.3.3 “VP+的+人称代词”的信息配置策略 114

5.3.4 小结 117

第六章 主从关系小句与语篇连贯 118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绪 论 句子,一向被认为是人们交际的*基本单位,也是语法研究*高一层的单位。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些语言现象仅在句法范围内无法得到满意的答 案,比如指代、照应和省略等,于是篇章语言学应运而生。篇章语言学研究比句子 更大的语言单位,研究篇章中句子的排列、衔接和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这种 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就是语篇现象 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早在20世纪20年代,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92:3)就指出:“文学上段落篇 章底研究,也不外乎引导学者去发现怎样并为甚么把许多句子结合成群;各群之 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因而发现对于模范的读物,要怎样效法才算*有价值:这也是 研究上很自然的趋势。”这里实际上已经指出对这种更大的句子组合单位———“群” 的研究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趋势,但并未说明“群”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根据 以上表达,将“群”理解为句子的集合体。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编)》 (1962)将“句群”正式纳入语言单位,将其定义为“语段”,并将语篇衔接问题提升到 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 20世纪90年代,汉语语法学界关注更多的是汉语句子的自足(完句)问题,如: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1994),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 范畴》(1994)等。而在较早的80年代,国外学者已注意到句子进入语篇需要去句化 (desententialization;Lehmann,Christian1988:193—200);并强调语体对句法具有 强大的制约作用(RobertE.Longacre1985)。国内较早关注章法和句法交互作用 的,如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1991),他从宏观上探讨了篇章、语用和句 法之间的关系。*近的相关研究以方梅的两篇文章为代表:《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 的话语标记功能》(2000)和《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 写性关系从句》(2008)。前文注意到汉语不完成体的功能特征;后文提出主语零形 反指和关系小句是实现“背景化”的两种手段,并说明了语篇对入篇小句的宏观制 约。此外,郭圣林《现代汉语句式的语篇考察》(2011)一书则从语篇视角探讨汉语句式的运用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对汉语句群和语篇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进展,但关于语篇的现 有研究多聚焦于句子以上的单位———句际层面的“章法”(文章的组织结构),对句 法和章法之间的交互作用尚重视不够。 事实上,章法与句法相互依存,无法截然分割:首先,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律,因此语法是语句结构成篇的基础,对语篇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语篇现象也要在句子中得到体现;其次,语篇对句子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语篇对词语、句型、句式、句类的选择力以及对句子结构的制约力等方面。 语言事实也表明,在纷繁复杂的语篇表象背后,语篇的隐性连贯是借助句法形 式实现的,反之也可以说,语篇对入篇小句的句法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强制要求。然而,目前实际情况是,语篇研究和句法研究往往“分头”进行,对二者的交互作用虽 有学者涉及,但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考察。这种研究现状使得缺少句法观照的语篇研究更多的是缺少形式验证的“意合”①,而缺少语篇观照的句法研究也往往由于研究视野的局限而难以拓展。因此,章法和句法交互界面的研究不但必要而且迫切需要。

作者简介

曹秀玲,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对外汉语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习得。已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主编《现代汉语量限研究》、《中国语语法构造》(韩文)、《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对韩汉语教学研究》(一)、《汉语话语标记多角度研究》、《朝汉双语现象历时研究》等专著和论文集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汉办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