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传承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传承研究

1星价 ¥126.0 (7.5折)
2星价¥126.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93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030739339 ; 978-7-03-073933-9

本书特色

1.艺术院校的师生;2.陶艺和漆艺的从业人员;3.手工艺爱好者。

内容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保护与研究》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漆工艺和陶瓷工艺现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文献收集,研究了该区域传统陶瓷工艺与漆工艺的源流及产业变迁,分析论述了区域历史文化、地缘经济对陶瓷工艺与漆工艺的技艺特色形成及消费特征影响。深入探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工艺传承价值,并通过考察、借鉴国内外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策略,以非遗传承和地域文化的角度来阐述陶瓷与漆艺所生存的文化场域,进而分析陶瓷与漆艺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思考与建议。全书共15万余字,配图160余幅,分陶瓷工艺和漆工艺(上下两篇分别阐述它们地域特色、工艺传承、赏析鉴赏和保护发展情况)。

目录

目录

结论1
上编
**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的地域特色7
**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产区分布8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陶瓷艺术产业9
第二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的技艺特征16
**节 陶瓷的基本制作工序17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陶瓷工艺51
第三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的传承主体56
**节 高级专业人才57
第二节 普通从业人员69
下编
第四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漆工艺地域特 73
**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漆工艺的源流74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漆工艺生产模式77
第五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漆工艺的分类及技艺特征83
**节 脱胎漆器84
第二节 木雕漆器与磨漆画90
第三节 江西漆画91
第六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漆工艺的传承主体95
**节 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96
第二节 普通从业人员97
第三节 高校漆工艺专业概况98
附录 支林作品展示101
展开全部

节选

绪论   (一)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范围主要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3市以及鹰潭、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另外还包括鄱阳湖全部湖体。国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榜样,更是文明区域、文化区域的示范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要有永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更要有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建设肩负着促进江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江西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明延绵数千年,由典籍文化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和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等共同构成,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其中,传统手工艺文化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及人生之道,是社会的意识、观念、精神和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真实写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历史上一直以农业和手工业为支撑,其中手工业在江西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展现了该区域劳动人民的技术思想和造物经验,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陶瓷、漆器、金银器、刺绣、雕刻等。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工艺美术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工艺美术的手工技艺及文化内涵在数字信息时代变得岌岌可危,大量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而消失。保护和继承先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陶瓷文化以景德镇陶瓷、吉安窑瓷器与南昌瓷板画等为主要内容。江西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极负盛名。据考古发现,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中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夹砂粗红陶和少量的夹砂灰陶残片。这些残片,既具有江西的地区特色,又与黄河流域同时期的陶器相似。这说明江西先民已经开始用陶器贮藏食物,同时也说明江西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相互的影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清江营盘里、筑卫城和修水山背等文化遗址出土的磨光黑皮陶来看,制陶技术相比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明显进步,其出土的羊角、鸭嘴、丁字等陶器形状与广东的马坝,湖北的京山、蕲春,以及浙江、湖南、福建等地遗址出土的器型非常相似。特别是黑皮磨光陶,非常接近浙江省的“良渚文化”,说明江西新石器时代的陶文化不仅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风貌,而且和邻近各省的陶文化互相影响。   江西樟树吴城遗址出土了很多商代青瓷,有豆、尊、钵、罐、纺轮等多种器型。瓷色多带灰白和灰黄,烧成火候高,叩之有金属声,表面有釉,吸水性较差。从多方面看已具备瓷器的特点,如胎质、火候、釉色和物理性能等都接近青瓷水平,但尚不成熟,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有“北白南青”之说。江西处于南方,所产青瓷有蟹壳青釉、青绿色釉、青黄色釉等。隋唐时期,洪州窑的青瓷“青莹碧翠”,受越窑青瓷影响较多。两宋时期,江西名窑并兴,景德镇独*青白瓷,受北方白瓷影响,但又与北方白瓷不同。南宋以后,北方窑场纷纷南迁,为景德镇吸收各地的制瓷经验提供了便利条件。元代,景德镇瓷器提高了烧瓷温度,增强了白度,出现青花、祭红、祭蓝,在全国独树一帜。明清时期,皇室在此地设立御窑,不惜代价烧造御器,“天下至精至美之器,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至此,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器中心,被中外人士誉为“瓷都”。   古代吉安窑的能工巧匠以高度的智慧和娴熟的技艺创造了无数的瓷器杰作。对于吉安窑瓷的研究早有专文、图录、专著问世。纵观吉安窑烧瓷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它创烧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元初趋于衰落,明代中期一度有小规模的繁荣。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它的诞生源于一位清末秀才的艺术探索。在南昌人心中,瓷艺相通、瓷韵相融,虽是两类,却是一体。南昌瓷板画经过反复绘画、烧制而成,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吸收了西方绘画之神韵。其作品看似摄影作品,但又比摄影作品传神;形似古典油画,但又比古典油画细腻逼真;神似中国重彩工笔画,但又比中国重彩工笔画厚重、风韵。   (三)   江西漆工艺有明确的汉代文献记载和精美的漆器出土。汉代漆器制作工艺普及全国,器物精美、种类齐全。西汉时期的江西漆器多为羽觞、盘、壶等日常生活中的器具。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开始使用夹纻漆器制造方法塑造“形象”。晋代著名雕塑家戴逵就曾为招隐寺造夹纻形象五躯。《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记有“简文帝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文”。《晋书》提到皇帝及皇太后所乘车辆,均用色漆绘蟠螭、文虎、鸾凤、花鸟、华虫、金鸡、山林、云气、神仙、忠孝、四神等纹样。这一时期,夹纻、金银平脱、描金、螺钿等技法均达到很高水平。关于隋唐时期的江西漆工艺,有明确记载的文献资料甚少。宋、元时期鄱阳生态经济区漆器工艺勃兴,当时的漆工艺多应用于寺庙贴金、绘屏、漆匾等。宋代末年,漆工艺普及民间,此时吉安市的漆器*负盛名,为后来的明清江西漆艺家具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江西出土的汉代漆器都保留着楚国漆器遗风,外形精巧细致,种类繁多。西汉时期,南昌老福山和宜春市的木椁墓佐证了江西规模较大的漆艺应用,出土的棺椁上皆髹漆,遗憾的是大多棺椁已腐烂,墓中仅存漆皮,少数棺椁可见绘制的图案。老福山木椁墓中有漆器70多件,器物有羽觞、盘、扁壶等,胎分木质和布质两种,羽觞为素面或绘朱条纹、同心圆纹图案,扁壶绘有兽首纹、卷曲纹、山形纹图案。六朝时期江西墓葬中出土的漆器数量相当多,仅南昌市6座墓中就出土了120余件漆器。南昌晋墓群中的一批漆、木、竹器,品种繁多,造型完美,色彩大方,纹饰丰富。三国、两晋、南朝墓中出土的各种漆器、竹木器以日常用品居多,如饮食类有漆耳杯、勺、盒、盘、樽、奁、盆等,日用杂品类有箸、篦、木梳、木屐、雕像等。这些漆器纹饰多为变体几何图案,既有龙凤、云鸟、花草纹,也有写生动物纹。花纹细致流畅,除平涂外,大量采用线条勾勒,层次变化生动,堪称艺术珍品。鄱阳生态经济区漆艺历史久远、历久弥新,本书主要以传统的鄱阳漆器、宜春漆器及现代的江西漆画为研究对象。   上编   **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的地域特色   袤延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动力,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瓷文化。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据《史记》记载,江西的制瓷历史有2000余年,其中以景德镇陶瓷、南昌瓷板画、吉安陶瓷*为出名。   **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产区分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范围主要指以鄱阳湖为主体的江西省环鄱阳湖北部地区,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总面积近三分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建构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示范功能区,建设江西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包括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更包括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作为区域内的重要文化名片,源远流长、日久岁深的陶瓷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   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陶瓷产区之一,瓷业发展历史悠久,区域内的瓷窑遗址分布广泛,主要围绕江西省内的赣江流域、饶河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和修水流域的沿岸地区分布。   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地域文化的迁移,古代江西的瓷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为东汉到中唐,第二个阶段为中唐到元末,第三个阶段为元末到晚清。   **个阶段的瓷业中心集中在丰城地区,此时的江西瓷业较为薄弱。第二个阶段,江西瓷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赣州七里镇窑、南丰白舍镇窑、吉安永和镇窑、吉安临江乡窑和景德镇窑成为江西的瓷业中心,景德镇在元末时发展成为了江西的瓷业中心。第三个阶段,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汇集了全国制瓷工艺的精华,成为全国瓷业中心。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还承担着宫廷御器的生产任务。陶瓷逐渐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历史上其他有代表性的产瓷区有丰城窑(洪州窑)、吉安窑(吉州窑)、铅山窑,各因其独*的制瓷工艺和人文因素,自成体系。   (1)丰城古属洪州、豫章,现在隶属南昌。丰城窑是烧造青瓷器的六大名窑之一,中国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比景德镇青瓷器的烧造历史要早一千余年。1992年至今,文物考古部门在丰城辖境内调查核实了20余处古瓷窑址,涉及6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共发掘出土各类窑工具和青瓷器计11985件。据《新唐书》记载,古代洪州瓷已达到“贡品瓷”的品质,丰城窑的生产技艺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时间变迁,已窑消技失。今天的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属于江西瓷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作为鄱阳湖经济区内另一著名窑口——吉安窑,是一座综合性瓷窑,吉安窑生产的吉州瓷工艺独*、技艺精湛,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吉安古窑因地命名,创烧于唐代晚期,兴盛于宋代,直至元末逐渐衰落。吉安窑产出的品类精美,以烧制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著称,其名品“木叶天目盏”和“剪纸贴花天目盏”*具代表性。   (3)铅山窑地处铅山,因江南水运地理优势,经济文化繁荣,促使各地工匠云集,带来了各地先进的陶瓷技艺,成就了铅山窑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陶瓷艺术产业   一、景德镇陶瓷   (一)地域环境   景德镇位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多数年份风调雨顺。春季降雨多而集中,夏秋有时干旱;受季风影响,春夏之交梅雨多发,夏秋之际晴热天多。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瓷业生产都甚为有利。《景德镇陶录》载“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由此可见,景德镇陶瓷能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