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告席上的美国大学

包邮被告席上的美国大学

1星价 ¥41.6 (7.2折)
2星价¥41.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3257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96页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100213257 ; 978-7-100-21325-7

本书特色

一部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法的中文著作,寓法理性于具体诉讼案件中,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有何强的可读性,是一部难得的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受益的是本书让我看到了美国大学通常不太能看到的那一面。大学是一个声誉产业,也就是说,学校声誉好坏对学校影响很大。这是为什么大学普遍关心大学排名,而且通常做法是,一有好消息就大肆宣传,一有坏消息就闭眼装死。所有关于学校的负面消息都会被小心掩盖,这是为什么高校总是在外表上光鲜靓丽,但同时小心翼翼隐藏学校的实际运行。然而程星通过讲述150 多个司法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大学中很难让人看到的一面,这非常有价值,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美国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赵炬明(摘自本书序)在本书呈现的150多个案例中,站在被告席上的虽然是美国的大学,但多数案例的情节却并非美国大学所独有。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教授的学术成果被人剽窃,老师的言论引发众怒,大学自治面临挑战,市场运作凌驾大学行政,这样的戏码每天都在各国大学的校园里上演。如何处理这些纠纷,不仅考验着大学管理当局的转圜智慧,也考验着各级法院的决断智慧。 在联邦政府无权干预高等教育事务的美国,大到办学理念,小到日常运营,大学不断地被推上被告席,面对各方指控,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护。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大学会像美国大学那样,频繁地出现在法庭的被告席上:很多关于大学理念*准确、*完整也*具逻辑性的表述并非来自大学校长,也不是来自高等教育研究者,而是来自法官特别是联邦*高法院大法官的判词;大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需要通过法庭辩论和法官的判词才能得以界定与确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学生篇、教授篇、大学篇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替代父母:大学不可承受之重;危机四伏:校园伤害由谁承担;招生自主:以学术自由的名义;正当程序:大学如何处罚学生等。

目录

序言 导言 **部 学生篇 **章 替代父母: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第二章 危机四伏:校园伤害由谁承担? 第三章 招生自主:以学术自由的名义 第四章 正当程序:大学如何处罚学生? 第二部 教授篇 第五章 解聘教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六章 无冕之王:自由无边何处是岸? 第七章 知识产权:学术的价值和价码 第三部 大学篇 第八章 大学体制:学术天地谁主沉浮? 第九章 囿于契约:大学如何应对市场? 第十章 爱的付出:大学如何应对政府? 结论 附录一 案例列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程星,高等教育研究学者,麦可思公司首席科学家。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助理院长兼任教育学院教授,纽约市立大学院校研究办公室主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规划与院校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评估,以及大学的国际化。中文著作有《细读美国大学》《美国大学小史》《大学国际化的历程》《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美国院校研究案例》《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