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全2册)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全2册)

1星价 ¥358.6 (7.2折)
2星价¥358.6 定价¥4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0990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965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22709901 ; 978-7-5227-0990-1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论述了群学对民间社会的形塑之道,回答了随着唐宋礼制下移群学深入扎根民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分析了群学从制度化到民间化转变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实现形式。从隋唐宋时期丰富的典籍和流传在民间的家训、族规、乡约、笔记、蒙书、墓志铭等多种多样形式中,梳理出160多个民间化命题,构建了群学民间化命题体系,从而以命题演进史的形式证明了群学对民间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筑牢根基,充盈中国社会学的本土资源,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

目录

上册 总序 论群学复兴 一 群学正名 二 群学要义 三 群学特质 四 群学新命 前言 论群学品格——迈向大众社会学 一 目光向下 二 人/群为本 三 贴近生活 四 结语:大众化建议 章 绪论 引言 节 从群学制度化到群学民间化 第二节 群学民间化与民间的内涵 第三节 群学民间化的推进 第四节 群学民间化的主要实现形式 小结 第二章 群学民间化的社会基础 引言 节 唐宋时期的社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宋代民间社会的兴起 第三节 宋代民间社会的支持条件 第四节 唐宋时期科举、教育及印刷术革新 第五节 唐宋时期礼制下移 结语 第三章 群学民间化的思想基础 引言 节 儒学普及对群学民间化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对群学民间化的影响 第三节 道教俗世化对群学民间化的影响 第四节 民间信仰对群学民间化的影响 第五节 群学民间化著作举要 第六节 群学民间化专题 结语 第四章 合群(修身)系列命题的民间化 引言 节 劝学:科举兴盛带动民间读书之风 第二节 道德:礼义勤俭风气的下移 第三节 观念:贵义乐施的民间表达 第四节 情结:自立自强意识深入民间 结语 下册 第五章 能群(齐家)系列命题的民间化 引言 节 夫妇:婚姻关系人性化 第二节 亲子:代际角色规范明细化 第三节 家庭:处家持家条理化 第四节 宗族乡里:地方治理规约化 结语 第六章 善群(治国)系列命题的民间化 引言 节 居官:社稷至上,民生为本 第二节 民生:起于课农励桑 第三节 家国:道德传承,忠孝一体 第四节 口碑:公心公平的民间期待 第五节 情理法:在民间的合一 结语 第七章 乐群(平天下)系列命题的民间化 引言 节 人:价值至上 第二节 人际:信义为重 第三节 群:敦风化俗 第四节 天下:心安即家 结语 第八章 群学民间化的逻辑与社会效应 节 群学民间化的事实逻辑 第二节 群学民间化的命题逻辑 第三节 群学民间化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景天魁,1943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1987)。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1995—2006),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2001—2005)等职。为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科学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理论、福利社会学、时空社会学研究。代表性专著《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被评为社科优秀图书(1990)。出版《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等多部独著,另有《时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等多部合著,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