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

1星价 ¥348.6 (7.0折)
2星价¥348.6 定价¥4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092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961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22709253 ; 978-7-5227-0925-3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论述了群学从荀子创立的元典形态到秦汉时期制度化形态的演进。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大乱转为大治的时期,制度建设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秦汉基本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本卷分析了这一演进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以及实现机制,论证了群学制度化在秦汉基本社会制度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从秦汉时期的丰富典籍中,精选出130多个命题,构建了群学制度化的命题体系,以此证明就重视制度研究而言,群学与西方实证社会学在研究主题、客观原则、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是“正同”的。群学制度化系列命题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今天的制度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目录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论述了群学从荀子创立的元典形态到秦汉时期制度化形态的演进。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大乱转为大治的时期,制度建设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秦汉基本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本卷分析了这一演进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以及实现机制,论证了群学制度化在秦汉基本社会制度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从秦汉时期的丰富典籍中,精选出130多个命题,构建了群学制度化的命题体系,以此证明就重视制度研究而言,群学与西方实证社会学在研究主题、客观原则、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是“正同”的。群学制度化系列命题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今天的制度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4月8日生于山东蓬莱,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和1987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5—2006年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所长,1996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2005年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01—2005年任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理论、福利社会学、时空社会学。独著:《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合著:《福利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概论》《时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