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91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010229102 ; 978-7-01-022910-2

内容简介

本书上篇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论、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在内的西方人类学研究的不同范式,沿着历史脉络梳理了不同范式的发展历程,既系统阐释了每一个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核心观点,又聚焦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的经典理论流派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应该在不同的思想流派间搭建起联系,形成强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共识,即历史和文化是人类学的构建条件,进而提出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主张,并对此范式进行具体剖析。 在对不同的人类学范式进行深刻剖析后,本书下篇论述了历史文化人类学范式下几个人类学核心主题,包括身体、模仿、表演、仪式、语言、图像和想象、死亡和出生,这些核心主题均来源于人类学项目研究成果,集中展现了人类基本行为、活动与关系的研究现状。

目录

(仅供参考,请以实书为准) 序 绪论 上篇 人类学范式 **章 进化论—人化—人类学 第二章 哲学人类学 第三章 历史科学中的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第四章 文化人类学 第四章 历史文化人类学 下篇 人类学的核心主题 **章 身体的挑战 第二章 文化学习的模仿基础 第三章 表演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仪式的再发现 第五章 语言——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图像和想象 第七章 死亡与出生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德国教育人类学学会前会长,兼任北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印度新德里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武尔夫教授是德国历史人类学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跨文化交流、美学等。著作有《论人——历史人类学手册》(Vom Menschen. Handbuch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教育人类学导论》(Einfuhrung in die Anthropologie der Ersiehung)、《逻辑与激情》(Logik und Leidenschaft)、《仪式中的教育》(Bildung im Ritual)等,多部著作已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张志坤,本科、硕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导师为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教育人类学、仪式教育、生命教育、德育、少先队教育、比较教育研究等。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译著《教育人类学》、英文专著Chinese Initiation Rituals,参著《教育人类学通论》,参与研制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