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33097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73309754 ; 978-7-5733-0975-4
内容简介
《杜甫在梓州》以时间为顺序,以史料为依据,以诗歌为根基。作者既能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杜甫在梓州的前后,对杜甫这一段历史有较为全面、总体的把握,也能从共时性角度对杜甫在梓州所作的一百四十余首诗歌作品进行考据之研究、义理之研究与辞章之研究。作者善于发现学术洼地,横向与纵向结合,深度与广度兼具,为我们还原了杜甫在梓州的真实情况。 该书能结合古代文学研究热点,结合地理特色,充分挖掘梓州一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杜甫的气质、心理、价值观念、审美倾向、情感态度、语言风格等构成的影响。诚如金启华先生在《杜甫诗论丛》中所言:“杜甫在寓居梓、阆时期的诗风,仍是沉郁悲凉,并有衰飒之感,而梓阆山川,峭拔高耸,也影响到了他的诗风,成为一种特殊的风格,并开了后来夔府诗风的先河。”可见,杜甫在梓州这段宝贵的经历对其诗歌风格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后人研究杜甫不可错过的一段重要历史。 《杜甫在梓州》所选取的杜诗以萧涤非先生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为范本(魏君亦有参考、比较多种版本),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加入一些地方志收录的杜甫在梓州的诗歌,体现了研究视野的宽广性。魏君立足杜诗、阐释杜诗、挖掘杜诗,一切解释与赏析都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一个鲜活、全面的杜甫呈现在读者面前。如他提及杜甫的性格时,谈到“在人们的印象中,杜甫似乎是不苟言笑,老实固执的人,其实面对挫折、生活困难,他有时也开开玩笑,幽他一默”。魏君深刻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秉承着为求真而研究的精神,让读者能更走近“诗圣”的内心世界。
目录
二、绵州赏旧迹
三、途穷仗友生
四、秋天不肯明
五、九日意无穷
六、激烈伤雄才
七、此行叠壮观
八、“戏为绝句”创新体
九、还乡梦成空
十、二月频送客
十一、梓州登临意
十二、暮春绵汉游
十三、江边岁月长
十四、秋水席边多
十五、江边独立时
十六、深怀喻蜀意
十七、终作适荆蛮
十八、巴山又伤春
十九、阆州盛事可断肠
二十、殊方又喜故人来
读《杜甫梓州诗注》,看唐代三台生态美
少陵留圣迹,梓郡增光辉
附录:杜甫简谱
后记
节选
《杜甫在梓州》: 杜甫的父亲杜闲,玄宗开元末任兖州司马,约于天宝五年(746)调任奉天县令。杜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因此,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以及世代为官的家族氛围,对其一生的成长和成年后热衷于仕进产生了深刻的、积极的影响。 从杜甫祖父、父亲的宦游经历来看,他们基本没有在巩县居留过,杜甫的诗文中也没有一处提及。相反,他常常在诗中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老”,抑或“杜陵布衣”“少陵布衣”。杜甫为姑姑写墓志铭时,也敬称其为“万年县君京兆杜氏”。京兆万年县,就是京兆杜陵。万年县为京兆之辖区,杜陵和少陵都属万年县,位于长安城东南。所以,杜甫真正的出生地应该是京兆万年。 对于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怀疑。洪业先生在《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中说:“我们不能确知杜甫的出生地。汉语文献中的‘籍贯’含义颇为模糊。他可以确实指为出生地,也可以暗指选择永久居住的地点,家族祖产所在地,或者宗族的发源地。” 或许是出生年月帝王年号的多变,或许是出生地的模糊扑朔,注定了杜甫一生命途多舛,漂泊不定。不知只身来梓州的杜甫,一路上是否也想到了这些莫名的谶兆? 杜甫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期优游吴越,放荡齐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期的杜甫有着发愤图强的雄心壮志,而且自带慷慨高昂的气魄,“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对人生前途充满了幻想。然而进入中年的杜甫在现实面前却处处碰壁,科举不第、制举不成,困居长安十年,一直被摈斥在仕途之外。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四十四岁的杜甫才被授予河西县尉,旋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从八品下),好不容易成了一名负责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钥匙的官人。他十月受官,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便在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谋反。仓促之间,唐军一触即溃,河东诸郡相继失陷,叛军很快占领长安;随即,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控制了河北十三郡地。在此大唐江山万分危急之时,玄宗皇帝带着少数妃嫔、随臣逃往蜀郡(治所在今成都市)。急遽动乱之中,杜甫也被裹挟在逃难的人群中,成了一名穿着官服的逃难人员,一路北逃,*后把家人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 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改元至德,当年即为至德元年。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由鄜州投奔灵武,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在长安,他目睹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皇都惨景。至德二年(757)四月,陷贼于长安的杜甫得知肃宗已至凤翔(今陕西凤翔),他冒着生命危险,逃离长安,穿过叛军与官军对峙的营垒,翻越崎岖陡峭的高山峻岭,历尽千辛万苦,潜行至风翔行在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念其忠心,授官左拾遗(从八品上),成了皇帝身边的一名谏臣,因之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他任职左拾遗不到半个月,因为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几乎被砍头定罪。第二年,即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被贬期间,杜甫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等现实性极强的诗篇。 乾元二年(759)七月,满怀济世匡国理想的杜甫,由于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失望,加上现实生活所迫,他弃官华州,并由华州赴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初由同谷奔走至成都,开启了他晚年漂泊西南、仗友而生的流浪生涯。 杜甫到成都后,在西川节度使裴冕及高适、严武等亲友的帮助下,生活很快安顿下来。第二年,便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建居草堂,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田园生活。 杜甫一边走着,一边回忆着、思考着自己的半百人生。 宝应元年(762)在成都发生的徐知道叛乱,再一次让杜甫有家难回……想到这里,杜甫的心绪一落千丈,他分明觉得身旁这浊浪滚滚、咆哮奔涌的涪江之水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嘲笑。他扬起手中的马鞭,恨恨地抽打了一下胯下这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老马奋力向前,嗒嗒的马蹄声,空洞而单调,让杜甫那颗本就孤寂的心,更加孤寂。 宝应元年(762),唐王朝仍然动荡不安。四月,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卒于神龙殿,享年78岁。唐肃宗李亨,三月以来就卧床不起,惊闻父皇去世,病情加重,即命太子李豫监国。十多天后,肃宗卒于长生殿,随父皇而去,享年52岁。噩耗传至蜀中,杜甫向北恸哭。几天后,太子李豫顺利继位,是为代宗,改元宝应;奸宦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相继把持朝政。八月,浙东台州一带爆发袁晁起义,声势浩大。近两年,剑南两川也是祸乱连连。先有梓州段子璋反叛,刚被镇压下去,谁知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严武刚离开成都,又传来了徐知道在成都造反的消息。 ……
作者简介
魏浩,四川省三台县人。先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现为四川省绵阳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三台县人大特聘文史专家库成员。爱山爱水爱生活;偶尔为文,自得其乐。近年来有散文、诗歌等作品在《中国乡村》《天府散文》《绵阳日报》等刊物发表、获奖。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 -
傅雷与傅聪
¥16.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