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与实践

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与实践

1星价 ¥135.0 (7.5折)
2星价¥135.0 定价¥1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425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030742575 ; 978-7-03-074257-5

本书特色

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规划师及政府管理人员

内容简介

岸带区位优势显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产业和人才密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同时也是国土开发利用规模优选、类型*齐全、强度优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海洋环境污染、滨海湿地退化、资源匮乏、海洋灾害频发等问题积弊已久,严重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对海岸带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总体来说,我国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陆海统筹的条件有限,支撑要素不充分,需要把过去与海洋空间规划相关的不同专业的优点和经验挖掘出来进行承接,积极应对改革带来的市场、时间、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偏差,把各专业对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反馈到空间规划中,以满足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高要求。

目录

目录
第1篇理论篇
第1章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与海洋理论基础3
1.1国家海洋创新体系3
1.1.1国家创新体系3
1.1.2创新型海洋强国内涵4
1.1.3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内容5
1.2海洋创新理论基础5
1.2.1创新理论5
1.2.2竞争优势理论8
1.2.3系统科学理论9
1.2.4经济增长理论10
第2章海洋创新评价体系构建12
2.1海洋创新评价体系12
2.2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12
2.2.1指标选取原则12
2.2.2指标体系构建13
2.3评价方法14
2.3.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14
2.3.2国家海洋创新指数的分指数测算15
2.3.3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测算15
第3章海洋创新评价指标及其分类16
3.1综合类指标17
3.2指向类指标17
3.2.1海洋创新主体指标18
3.2.2海洋创新活动指标18
3.2.3海洋创新环境指标19
第4章海洋创新主要指标的概念与内涵辨析20
4.1海洋科技指标类型20
4.2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21
4.2.1“科技进步贡献率”与“科技贡献率”的区别21
4.2.2“全要素生产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关系和渊源21
4.2.3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数值的特征22
4.2.4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22
4.3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22
4.3.1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定义23
4.3.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测算方法23
4.4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率与自主化率24
4.4.1国产化和自主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24
4.4.2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率的内涵定义24
4.4.3海洋仪器设备自主化率的内涵定义25
4.5海洋领域国有品牌仪器设备市场占有率25
4.6海洋科技指标研究趋势与阶段分析26
第2篇实践篇
第5章海洋创新指数构建与评价29
5.1国家海洋创新指数29
5.1.1海洋创新环境分指数33
5.1.2海洋创新资源分指数34
5.1.3海洋知识创造分指数35
5.1.4海洋创新绩效分指数36
5.2区域海洋创新指数38
5.2.1指标体系构建38
5.2.2评价方法39
5.2.3评价结果与影响因子分析40
5.2.4区域海洋创新特征总结46第6章海洋科技指标测算与评价47
6.1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评价47
6.1.1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47
6.1.2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构建与参数测度分析51
6.1.3区域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方法研究57
6.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与评价62
6.2.1概要分析62
6.2.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定义探讨62
6.2.3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63
6.2.4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预测64
6.2.5对策建议65
第7章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与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67
7.1海洋经济协调发展67
7.1.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时代背景67
7.1.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69
7.1.3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69
7.1.4对策建议71
7.2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72
7.2.1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内涵72
7.2.2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73
7.2.3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75
7.2.4对策建议76
第8章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的关系78
8.1我国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关系测度研究78
8.1.1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关系的重要性79
8.1.2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80
8.1.3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实证分析82
8.1.4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87
8.2我国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整分析89
8.2.1概述89
8.2.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90
8.2.3实证结果分析91
8.2.4讨论95
8.2.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96
8.3我国海洋经济圈创新评价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97
8.3.1概述97
8.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设定98
8.3.3海洋创新趋势与“一带一路”政策作用实证分析100
8.3.4三大海洋经济圈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模式构建103
8.3.5三大海洋经济圈与“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对策建议106
8.4我国海洋经济开放水平评价106
8.4.1海洋经济全面开放的内涵及战略影响107
8.4.2构建测度海洋经济全面开放指数的指标体系108
8.4.3中国海洋经济全面开放的水平测度111
8.4.4对策建议115
第9章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117
9.1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117
9.2我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空间布局118
9.2.1指标体系构建118
9.2.2测算分析119
9.2.3对策建议120
9.3我国涉海城市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121
9.3.1规律总结与趋势预测121
9.3.2对策建议127
9.4区域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以山东沿海城市为例128
9.4.1评价分析129
9.4.2结论建议130
9.5科研院所与高校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130
9.5.1评价分析131
9.5.2结论建议132
第10章我国海洋科技布局研究134
10.1我国海洋科研机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134
10.1.1研究方法134
10.1.2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135
10.1.3主要研究结论141
10.2我国城市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分析141
10.2.1海洋科技梯度规律分析142
10.2.2结论与讨论149
10.2.3对策建议150
10.3从数据看青岛市海洋科研力量占比150
10.3.1数据分析151
10.3.2原因剖析152
10.3.3对策建议153
第11章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与产业155
11.1我国海洋高新技术转化机制研究155
11.1.1假设性约束的制定156
11.1.2信号博弈模型分析156
11.1.3机制分析162
11.2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162
11.2.1指数构建与参数设定162
11.2.2测算结果与讨论163
11.2.3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高技术产业差异分析169
11.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170
11.3.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71
11.3.2海洋产业指标测算及结果分析173
11.3.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175
11.3.4评价结论179
第3篇拓展篇
第12章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价183
12.1理论基础183
12.1.1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理论基础183
12.1.2自然资源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分析183
12.2评价体系184
12.2.1总体架构建立184
12.2.2创新评价体系构建185
12.3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185
12.3.1指数内涵界定185
12.3.2指标体系构建185
12.3.3指数评价方法探索186
12.4总结187
第13章我国行政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价188
13.1我国行政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评价188
13.1.1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三级梯次188
13.1.2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区域差异显著189
13.2我国行政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分指数评价190
13.2.1创新资源分指数整体水平及区域均衡化程度较高190
13.2.2创新环境分指数广东和北京领先190
13.2.3创新绩效分指数区域差距较大190
13.2.4知识创造分指数优势区域离散分布191
参考文献193
结语199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篇理论篇 第1章 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与海洋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可以看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海洋创新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分析和指导国家创新政策实践的主流理论框架的同时,海洋创新体系和相关理论基础也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目前,海洋创新体系紧跟国家创新体系的前进步伐,正经历着新一轮涵盖导向、空间、组织等多维度的剧变和重构。本章主要在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海洋强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内容,同时对海洋创新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梳理与介绍,具体包括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后续系统开展国家海洋创新评价与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1.1国家海洋创新体系 1.1.1国家创新体系 对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理解,要从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着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NIS Theory)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1987 年,Freeman(弗里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的概念。他主张,国家创新体系是公共和私人部门对新技术进行创造、引进、改进和扩散,从而形成的一种包括政府决策、企业研究和教育培训的网络。从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实际上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更为广泛的内涵。随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在发达国家的政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影响迅速扩大。Nelson和Rosenberg(1993)将国家创新体系定义为决定一国企业创新绩效的一套相互作用的制度体系;Niosi 等(1993)将其定义为以促进本土科学技术创造为目标,由企业、大学、政府机关等主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体系,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技术的、商业的、法律的、社会的、金融的,相互作用的目标在于对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开发、保护并为其提供融资及进行规制;Metcalfe(1995)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共同作用于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用于创造、保存和转移的制度体系;Lundvall(1992)与Edquist 和Lundvall(1993)则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存在或根植于一国内部的,作用4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与实践于新知识生产、扩散及商业化应用的要素和关系总和,它由各种制度和经济结构共同构成,并影响全社会技术变化的速度和方向;Niosi等(1993)和Lundvall(1992)对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之后研究的基础。 国内关于国家创新体系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陈劲(2021)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主要是:①教育;②财政与金融,其中*主要的是资本的积累;③研究开发体系;④有效的政府规制。2005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国家创新体系界定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因此,“国家创新体系”名词释义为: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1.1.2创新型海洋强国内涵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纵观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资源依赖阶段、产业规模粗放扩张阶段和由量向质转变阶段。海洋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新型海洋产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并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只有不断进行海洋创新,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早日步入创新型海洋强国行列。 海洋强国建设亟须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国际历史经验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保障,应建立国家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战略高度审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动态,强化海洋基础研究和人才团队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各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创新型海洋强国的*主要特征是国家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是否为创新型海洋强国的判别,应依据驱动海洋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传统海洋资源消耗和资本还是以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为标志的创新活动。创新型海洋强国应具备4个方面的能力:①较高的海洋创新资源综合投入能力;②较高的海洋知识创造与扩散应用能力;③较高的海洋创新绩效影响表现能力;④良好的海洋创新环境。 建设创新型海洋强国需要在创新主体、创新路径、创新实现与创新评价方面做出努力。其中,在创新主体层面,要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海洋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合作与协同一致的创新体系。在创新路径层面,要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创新发展,以系列科技规划为海洋重大科技战略,形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知识和技术支撑的创新路径。在创新实现层面,海洋科技创新发展贯穿于开发、利用、保护及修复过程中的科技知识产生、流动并商业化应用,以及技术创新发展的整个过程,具体体现在技术、知识、理论等方面。在创新评价层面,要基于现有创新评价方法,构建创新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对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度量。 1.1.3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内容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海洋强国内涵,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是指通过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相互合作,促进全社会海洋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涵盖涉海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创新服务与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的系统(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2015a)。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主要包括:①海洋创新主体,包括涉海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②海洋创新成果,包含海洋科技成果、结题课题、论文、专利、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③海洋创新环境,包括海洋创新领域的宏观社会制度环境与微观个人思想环境。通过创新主体、创新路径、创新实现和创新评价四个方面的相互促进、融合,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构建与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综合评价创新型海洋强国建设情况、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 1.2海洋创新理论基础 1.2.1创新理论 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适用于多个领域。经济学中,对创新概念的研究相对系统,由于西方经济学中**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的是熊彼特,因此我们称之为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理论历经由熊彼特创新理论向技术创新理论、科技创新理论等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后,关于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科技创新理论等的研究日益增多。以下内容,将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剖析其与技术创新理论和科技创新理论的关系。 创新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已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影响成败的主导因素,也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所在(朱淑珍,2002)。创新不但决定性地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决定性地影响着科技发明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终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姚东旻等,2015)。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也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创新和创造的关注程度已陡然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创新”一词出现频率之高,标志着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强音。 (1)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于1912年发表《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首次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企业家将“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大限度地获得“超额利润”。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发明创造,还是形成“新组合”并投入生产的过程。其中,“新组合”有以下五种具体情形:①研发“新产品”;②采用“新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掌控“新资源”;⑤实现“新组织”。也就是说,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产品”创新;②“方法”创6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与实践新;③“市场”创新;④“资源”创新;⑤“组织”创新。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系统理论分析内容中,打破传统标准,提出创新理论,区别于传统数量变化的解释方式,着重分析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变革生产技术与方法的重要性,即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熊彼特创新理论自20世纪初被提出以来,伴随着学者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其理论分支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新都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国策,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走向。 在研究方面,本章梳理了近年来学者对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方在农(2006)从熊彼特创新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创新与企业家的关系、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释了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追随者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形成的新熊彼特主义。陈国权(2011)从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运用及意义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从熊彼特创新理论延伸到“创造性破坏”理论,着重介绍了对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应用,即将熊彼特创新理论应用于解释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的“自动过渡论”,充分肯定了熊彼特创新思想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代明等(2012)对熊彼特创新理论进行了回顾,对该理论的提出与要义、发展与完善、影响与前景等作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分别从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创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伊始,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和落后,熊彼特创新理论并没有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与关注,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其中,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借助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因素很难解释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技术变革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而熊彼特创新理论作为首*提出的创新理论,为后续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实际上来源于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对“方法”的创新。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其研究主要包括四大理论流派:①新古典学派,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②新熊彼特学派,坚持企业家的创新主体地位,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③制度创新学派,强调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间的相互促进关系;④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强调技术创新离不开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理论是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中“方法”创新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结合熊彼特创新理论与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综合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成为经济学界和政策界的热点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理论主要研究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运行规律及行为准则,技术进步理论则重点衡量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微观主体和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