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6579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0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00216579 ; 978-7-100-21657-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这是一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与机敏的书。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就像书籍中的流浪者,他以如此有趣的方式书写“好奇心”,巧妙地选择了“**个现代人”但丁作为引路人,在《神曲》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之间跳来跳去,让读者的这趟“好奇心之旅”既如一趟古典文化之旅,又如一趟西方文明之旅。

内容简介

在《好奇心》中,曼古埃尔选择跳入的“兔子洞”是但丁的《神曲》。曼古埃尔将《神曲》描述为一本“浩瀚无垠”之书,他将自己比作跟随维吉尔的但丁,穿行在辽阔的幽灵世界,与超凡的向导相遇,蒙田、休谟、尤利西斯、苏格拉底、阿奎那、莎士比亚、普鲁斯特、尤利西斯、卡罗尔。延续自传式的散文写作风格,借那些灵性而深邃的对话,曼古埃尔回忆了从童年、青年、中年到暮年一次次“凡语再不能交代”的时刻,从心所欲地回应着关于人性、正义、自由、平等、自我等的“Que sais-je?”(我知道什么?)。在这趟神奇之旅中,如果说“阅读”是如呼吸一般的基本功能,那么,“好奇心”就是维持呼吸运作的基本器官。

目录

导言
**章 什么是好奇心?
第二章 我们想知道什么?
第三章 我们怎样推理?
第四章 我们怎么能够“看到”我们思考的东西?
第五章 我们怎么提问?
第六章 语言是什么?
第七章 我是谁?
第八章 我们在这儿做什么?
第九章 我们应该在哪儿?
第十章 我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第十一章 动物是什么?
第十二章 我们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第十三章 我们能够拥有什么?
第十四章 我们如何给出事物的秩序?
第十五章 然后呢?
第十六章 事情为什么是这样子?
第十七章 什么才是真的?
注释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好奇心”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在 1611 年戈瓦鲁比亚斯(Covarrubias)a 编纂的西班牙语词源学字典中,curioso 这个西班牙词语(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也是一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特别小心而且孜孜不倦地对待某事,伟大的西班牙词典编纂者戈瓦鲁比亚斯解释了curioso这个词的派生词curiosidad(意大利语中是curiosità),这个词的意思是“好奇的人总是问:‘为什么这样以及为什么那样?’”的结果。罗歇·夏提尔(Roger Chartier)已经注意到,戈瓦鲁比亚斯并不满足于这些定义,在1611年和 1612 年间写作的增补稿(并且未曾发表)中,戈瓦鲁比亚斯补充说,curioso这个词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积极层面上的意义,是因为好奇的人对待事物总是采取积极努力孜孜不倦的方式;而消极层面上的意义,因为这个人所孜孜不倦地努力且谨慎地审视的事物,却恰恰是一些*为隐蔽、*为深藏不露,而且无关紧要的事物”。这正应和了我们接下来要引用的一段拉丁语,这段拉丁语来自《传道书》中*隐蔽的部分:“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3:21—22)根据这段话,夏提尔认为戈瓦鲁比亚斯对好奇心的定义,也就是认为好奇心是一种要去了解被禁止的事物的隐秘渴望,这个定义实际上很容易受到圣经和教父们的谴责。好奇心这种模糊的本性,但丁当然知道。 在流放期间,但丁完成了几乎所有(如果不是全部)《神曲》的写作,他把这场流放解释成一场诗意的朝圣,我们可以把这种描述看作是但丁不得不在尘世间羁旅朝圣的一种充满希望的心理折射。正是戈瓦鲁比亚斯意义上的好奇心,驱使但丁去“孜孜不倦地”探寻事物,探寻超越语词之上的那些“*隐蔽和*深藏不露的”事物的知识。在与他那些超凡脱俗的向导(贝缇丽彩、维吉尔、圣贝尔纳)的对话中,以及在与那些受到诅咒或福泽的灵魂的相遇中,但丁让自己的好奇心来引领他,引领他走向“凡语再不能交代”的目标。语言是他的好奇心的工具——甚至正如但丁告诉我们的,他*迫切想要追问的问题,其答案是无法用人类的口舌来回答(“凡语再不能交代”)的—而他的语言同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在我们阅读《神曲》时,但丁可以作为我们的“助产士”,这是苏格拉底曾经给寻求知识的人们下的定义。《神曲》让我们将问题提了出来。

作者简介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1948-)是阿根廷裔加拿大籍作家,也是编辑、翻译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特拉维夫度过童年。十几岁时回到阿根廷,为已盲的博尔赫斯担任朗读书童。后前往欧洲,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生活和工作,在1980年代移居多伦多并成为加拿大公民。著有《阅读史》(1996年)、《深夜里的图书馆》(2007年)等。曾获古腾堡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奖项。    毛竹,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博士,鲁汶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现就职于《世界哲学》编辑部。著有《向京·作品集(别册)》等,译有《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