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西南联大:父亲的求学之路

包邮走近西南联大:父亲的求学之路

¥48.6 (7.1折) ?
1星价 ¥48.6
2星价¥48.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6171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214261717 ; 978-7-214-26171-7

本书特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位于北平、天津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下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扩大,又于1938年春继续南迁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敌当前、国家危亡的逆境下,地处西南的昆明远离战争一线,让学生暂时拥有了相对平静的环境。不过,这所分布于街市间的“联大”,不仅没有完整安定的校园,连授课和生活的场所都需要四处借用。就是这样一所大学,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精神生活却极度丰富,日军空袭的硝烟味混着夹缝中求知的书卷气,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4位两院院士,其中之一便是韩德馨。
1938年,当时20岁的韩德馨被西南联大地质学专业录取,次来到昆明,认识这座陌生的城市,结识30多位师长、60多位同窗,踏上地质研究的的阶梯,奠定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找到为国家奉献的人生方向……
战火中组建起来的西南联大,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里的求学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苦与乐?他将其中细节一一回忆,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本书以著名地质学家韩德馨院士在战火纷飞中求学、成长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一名青年如何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并奠定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记述了他在战乱动荡、外敌入侵的年代,由家乡如皋到南京中大实校,又由重庆到昆明西南联大,再到出国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往事,其中又以西南联大为重点。
这不仅是一本个人传记,更是对西南联大师生这一光辉群体历史记忆的追寻。本书收录的韩德馨院士与30多位师长、60多位同学的交往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南联大的全景,对西南联大校史做了真实的补充。

目录

上 篇 我要读书
章 家乡如皋
1 胡子爹爹
2 记忆中的范桥巷
3 襁褓丧母
4 家传的纺织手艺
5 寄名寺庙
6 小城戏园
7 我要读书
第二章 坎坷求学
1 初入学堂
2 如皋实验小学
3 踏足书海
4 如皋中学
5 如皋师范学校
6 参加童子军
第三章 升学南京
1 告别家乡
2 栖霞乡师与陶行知的教育实验
3 入读中央大学实验学校
4 中大实校的课程
5 两个惊喜
6 有心翻书
7 名人们的宣讲
8 遇见“大共产党”
第四章 战乱书声
1 “一二•九”在召唤
2 操枪习武的高中生
3 班级中的几位女同学
4 跟随学校西迁
5 在烽火中继续流亡
6 在炸弹声中毕业
7 民国的次大学联考
下 篇 这是联大
第五章 就读联大
1 远赴昆明
2 这是联大
3 “借台唱戏”
4 “茅屋大学”
5 修课点滴
6 联大图书馆
7 茶馆亦是书房
第六章 自有方圆
1 重视基础
2 强调通才
3 联大文史课
4 联大外语课
5 联大体育课
6 几位任课老师
7 缺课、挂科、补考那些事
第七章 学风洗礼
1 联大精神
2 女侠施剑翘,联大的旁听生们
3 几位大师,吴有训、沈从文与陈寅恪
4 热闹的演讲
5 洋教授与外国访客
6 联大的社团活动
7 地学系的引路名师
第八章 求学求生
1 昆明印象
2 跑警报
3 吃陈米
4 打工兼差
5 求医沈刚如先生
6 出野外
7 大学毕业了
第九章 乡间学校
1 南菁学校
2 校长、家长,云南的头面人物
3 几位同仁
4 同住岗头村的北大教授们
5 重返联大读研
6 流亡师生
7 日本人投降了
续 篇 走向远方
第十章 告别联大
1 “一二•一”运动与遇难同事
2 离开“白色恐怖”下的昆明
3 “一纸降书落芷江”
4 走近抗战后的桂林
5 跨过大洋看世界
6 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7 新中国首批归国留美学人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韩震,韩德馨之子。1958年生于北京,1970年随父母内迁四川山区,1978年从四川农村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和国内多年从事技术开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