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小说:入侵

包邮科幻小说:入侵

1星价 ¥21.3 (3.7折)
2星价¥21.3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3772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218137728 ; 978-7-218-13772-8

本书特色

房龙*一部政治幻想小说,70多年后首次中译出版;

房龙以自己为主人公,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幻想中的纳粹入侵美国,侵占纽约的危机时刻;

一部房龙用意颇深,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创作的,自信能够畅销全美、警醒国人的,对标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反纳粹小说。

一部饱受争议的房龙作品,作者自承,这是“极坏的”,对纳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肮脏可鄙的小书”,房龙之子更视其为“自我美化,虚有其表”,“根本不值得印出来”,“是作者的白日梦”的小说。


内容简介

《入侵》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为美国畅销书作家房龙的晚期作品,同时也是房龙仅有的两部小说作品之一。房龙称,这部以他自己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是“一本极坏的戈培尔风格的肮脏可鄙的小书”。本书1940年在美国初版时,副标题为“纳粹入侵美国的目击者的描述”。本书戏剧性地表现了已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将如何在大西洋这一边的美国重演:纽约遭纳粹入侵,为不激怒希特勒,美国当局隐忍退让。为了使所写的东西更具有文献似的真实性,房龙将自己、家人、邻居和友人都置于纳粹入侵的中心舞台,提到他们时用真实的名字或爱称。鉴于后来发生的事件——日本利用航空母舰突然袭击珍珠港和纳粹破坏分子在纽约市附近的长岛东端登陆,房龙所要传达给美国人的危机感并不算牵强。房龙在写给报纸编辑的信中,称他所虚构的纽约遭入侵的情况已经在挪威发生了,他只是将奥斯陆换成了纽约,而他的用意是要激起人们对德国当政者的憎恨,并认识到现在已经无法再缩进象牙塔不问是非了。

目录

01 译 序

09 《我们的奋斗》译者前言

001 序言:致孙儿们的信

007 闷热的纽约

021 悲惨的比尔

043 恐怖的红光

055 神秘的电话

065 逃过一劫

073 微弱的电波

101 你发疯了,完全疯了

117 诺沃克惊魂

127 伞兵偷袭

143 德国伤兵

153 将计就计

167 巴鲁克·科恩太太

185 佛蒙特民兵

199 尾 声

207 作者附言:致美国同胞

211 附录:老房龙的战争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序言:致孙儿们的信
那天我在翻检一大堆旧手稿。现在你们也都长大成人,家里不久就需要有更多的房间给你们的孩子住。所以我就到阁楼上查看,那部分空间我们只是用作贮藏室,存放旧手稿以及装满校样和散乱图画的箱子。假如在过去的40年你们也像我那样忙得什么都顾不上的话,简直都无法相信这么多废纸是怎么堆积起来的。就在我想要迅速清理这堆废纸时,意外发现了一只棕色的大信封。根据信封上的标签,里面装的是“美国遭受大入侵时亲身经历的记录”。
我已完全忘记了这些记录的存在。就在我想把它们扔掉时,却产生了也许自己有兴趣重读一遍的念头,这可以使我重温这些不寻常的事件。你们的父母、威廉叔叔以及我们的几个好友也都参与其中。我打开信封,发现自己已在某个时候将那些记录编成一个颇为规整和连贯的故
事了。
如果你要求新闻报道也具有某种文学价值的话,那么正像我很快就发现的,它实在算不上是一篇故事。显然我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把一切都记录下来,准备稍后有空的时候再重写一遍。我不知道后来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这么做。可能当时我正忙于写“普通人”的历史,这是我感觉难对付的一本书。要么就是那时我觉得人们对此事已不再关注了。况且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自己刚刚经历了这么可怕的事情,实在不愿别人再对他们提起。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反正这部手稿没有出版。它被送进贮藏室,一直搁在那里,直到我们决定将阁楼的这部分空间改成卧室,我才偶然看到了它。
过了几天,碰巧有个出版界的朋友来我家玩纸牌,我就把这部稿子拿给他看了。他要求把它带回家去看。次日一大早他就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我昨晚读这个故事几乎读了一整夜。我们干吗不把它出版了呢?”
我很是踌躇。“听着,”我对他说,“这是我20年前写的。当时我一定是写得过于仓促,所以这故事有点连不起来。你现在要出版的话,我得把它从头到尾重写一遍。”

序言:致孙儿们的信

那天我在翻检一大堆旧手稿。现在你们也都长大成人,家里不久就需要有更多的房间给你们的孩子住。所以我就到阁楼上查看,那部分空间我们只是用作贮藏室,存放旧手稿以及装满校样和散乱图画的箱子。假如在过去的40年你们也像我那样忙得什么都顾不上的话,简直都无法相信这么多废纸是怎么堆积起来的。就在我想要迅速清理这堆废纸时,意外发现了一只棕色的大信封。根据信封上的标签,里面装的是“美国遭受大入侵时亲身经历的记录”。

我已完全忘记了这些记录的存在。就在我想把它们扔掉时,却产生了也许自己有兴趣重读一遍的念头,这可以使我重温这些不寻常的事件。你们的父母、威廉叔叔以及我们的几个好友也都参与其中。我打开信封,发现自己已在某个时候将那些记录编成一个颇为规整和连贯的故

事了。

如果你要求新闻报道也具有某种文学价值的话,那么正像我很快就发现的,它实在算不上是一篇故事。显然我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把一切都记录下来,准备稍后有空的时候再重写一遍。我不知道后来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这么做。可能当时我正忙于写“普通人”的历史,这是我感觉难对付的一本书。要么就是那时我觉得人们对此事已不再关注了。况且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自己刚刚经历了这么可怕的事情,实在不愿别人再对他们提起。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反正这部手稿没有出版。它被送进贮藏室,一直搁在那里,直到我们决定将阁楼的这部分空间改成卧室,我才偶然看到了它。

过了几天,碰巧有个出版界的朋友来我家玩纸牌,我就把这部稿子拿给他看了。他要求把它带回家去看。次日一大早他就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我昨晚读这个故事几乎读了一整夜。我们干吗不把它出版了呢?”

我很是踌躇。“听着,”我对他说,“这是我20年前写的。当时我一定是写得过于仓促,所以这故事有点连不起来。你现在要出版的话,我得把它从头到尾重写一遍。”

“不,我可不想要你这么做。”他回答,“我看得出来这不是你好的作品。它比不上你写的《伦勃朗传》,也比不上你的那本《艺术》。可它写得很传神,可以使我们这些有亲身经历的人回想起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我把这部稿子拿给出版社别的同事看了,他们都记得这事,读过之后也深有同感。他们很想把这样的回忆以书的形式让他们的儿女看,让孩子们知道那些日子我们的处境有多么凶险,当时希特勒想要把美国变成另一个法国。年轻一代只是从教科书中了解这个事件。对于他们,这就跟独立战争或南北战争一样,那么遥远,远到令他们难以置信。不,一个字都不要改。书中的一切既然是当时写下的,可以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们不会计较什么文学价值的。因为那些有趣的细节,或许就因为那种粗率的写作风格,他们不仅喜欢它,而且还能理解它,甚至能‘感受’它。”

我说我要跟妻子吉米商量之后再决定。我和吉米商量了几天,认同了朋友的看法。我们把稿子交给他处理,这本书也就这么出版了。

孩子们,在这封信结尾之前,我还有几句话要对你们说。你们要记住,这是美国刚遭受入侵的48小时亲身经历的记录。在书中你们会看到许多人称的单数和复数形式,这跟一般公认的好的文学作品不同,但在那种境况下,这么写是无法避免的。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一下。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不过是很普通的人,在初几个恐怖的日子里,我们就像有亲身经历的数以百万的其他人一样感到极度恐慌。等到事态平息,我们不免总是怀疑这些不寻常的冒险是否真的发生过,不明白我们为什么竟能幸存下来。不过我想,原因显而易见。突然遭受险些使我们国家覆灭的大祸,使我们面对生死存亡的选择,我们自然想要活下去,于是拼尽全力要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亲爱的孙儿们,那便是我们能幸存下来的原因。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1960年10月3日写于康涅狄格州老格林威治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an Loon,1882―1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圣经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an Loon,1882―1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圣经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房龙写书文笔睿智幽默,文风清新。他的著作往往涉及多种领域,包括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及科学知识,内容旁征博引,史料信手拈来。郁达夫曾分析过房龙的写作艺术:“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读他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倦了。”然而,真正使其著作历时而不衰的原因是他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他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关注人类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

房龙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其著作通俗易懂 ,趣味性强。郁达夫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这么一写,读他的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卷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