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启蒙与祛魅——启蒙时代书信体小说中声音的伦理变迁(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第二辑))

启蒙与祛魅——启蒙时代书信体小说中声音的伦理变迁(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第二辑))

1星价 ¥39.0 (7.8折)
2星价¥39.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150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300315027 ; 978-7-300-31502-7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目录

导 语 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在国内外研究情况之综述
**章 书信体小说的兴起
一、书信体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基础
二、书信文学向书信体小说的转化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葡萄牙修女的情书》(Lettres Portugaises):激情而绝望的独白
一、作者之谜:男人 ? 女人?真实 ? 虚构?
二、单声道的“交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政治学、社会学理论的文学预演
一、孟德斯鸠:开明人士,启蒙学者
二、郁丝贝克——异乡人的眼光与声音
三、后房女眷——被缚的肉体,不死的尊严
四、阉奴——受难者与施虐狂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理查逊三部曲(Pamela/Clarissa/Grandison):清教美德的布道书
一、被遗忘与被重记的理查逊
二、《帕梅拉》(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美德还是伪德?
三、《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 or History of a Young Lady):圣女或自恋狂?
四、《格兰迪森》(The History of Sir Charles Grandison):复调向说教的回归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道德的人格寓言
一、卢梭:失德的道德家
二、《新爱洛依丝》之“新”
三、道德机器与寓言替换
四、卢梭主义的百科全书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绝对复调与伦理自省
一、拉克洛:低调的魔鬼与之所做的罪之书
二、多面人物的复调特征
三、阴影的游戏——互动模式的复调呈现
四、真相的退场——事件之复调特征
五、作者的沉默,伦理的低语
本章参考文献
结 语 启蒙后的再启蒙
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导语: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在国内外研究情况之综述 书信体小说(epistolary novel/roman épistolaire)是兴起于 17 世纪末,并在18 世纪风靡整个欧洲的一种特殊文学形式。书信体小说将“书信”与“小说”合二为一,其根源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有别于传统的小说,也不同于普通的信件;书信体小说是在以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性的姿态重置书信与小说的功能系统。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从来都不是悬空的能指,文本和现实也并非纯粹的机械、模仿关系,两者间存在着更为微妙的互动。不仅是现实在影响着话语建构,反过来,话语秩序也对现实生活施加着深刻的影响。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起就以建构性的姿态反映着现实,书信体小说则是这一建构性现实主义文学脉络上的重要源流之一。书信体小说以其**人称的视角、私密化的题材、主观与即时的时空模式,以及天然的对话性与交流性,为整个启蒙时代发明了符合其时代精神的主体话语体系,推动并见证了西方历史从集体性社会迈向个体化社会的进程,反映出时代气息与人文伦理的变迁。 近年来,我国针对欧洲启蒙时代书信体小说的综合性研究并不多见,2000年至今,相关核心、CSSCI 论文仅十余篇,专著仅一部;针对单一作品的研究相对较多。不过,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简略概括如下: 1. 社会文化研究 张德明(2002)分析了近代书信体小说在西方历史主体从集体性社会走向个体化社会这一历程中所起的话语建构作用;韩水仙(2011)集中探究了法国书信体小说对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拓展;耿波、李东瑶(2016)指出法国书信体小说与大都会城市建立、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契合,因而成为当时人们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之一;袁荃(2017)将《克拉丽莎》作为个体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来剖析英国资产阶级道德观;黄梅(2013)也在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克拉丽莎》的人物自我结构、功用与意义;龚璇(2017)则将书信体小说置于18 世纪爱尔兰政治语境中考察新教爱国主义的内在矛盾。 2. 语言叙事研究 易丽君(2018)结合中西方书信体小说发展史,论述书信在叙事中的结构与文化功能;张鹤(2016)由书信体小说中人物的存在方式与关系角度厘清了书信人物的叙事类型;朱战炜(2015)通过理查逊三部曲探讨了书信体作为文学体裁的叙事模式;李晖、钟鸣(2006)与周荻(2015)则以三部曲中的《克拉丽莎》为蓝本阐述书信体小说中并行的叙事语言;昂智慧(2005)分析了德 · 曼对卢梭《新爱洛依丝》的解读,发掘语言的寓言性。 3. 人物形象研究 刘洋(2015)探究了卢梭在《新爱洛依丝》中的人物创作美学;童群霖(2016)分析了《波斯人信札》中郁丝贝克的人物形象;李小鹿(2003)缕析了《帕梅拉》中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与平等意识,以及《克拉丽莎》的狂欢化叙事特点;笔者(2014)以荣格的阴影理论分析了《危险关系》中对偶人物的内在关联。

作者简介

伍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在《国外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杜拉斯传——一个世纪的穿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