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214517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7,265页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121451713 ; 978-7-121-45171-3
本书特色
★首次全面介绍李志欣校长“零”作业和“全学习”理念 ★《教育研究与评论》特约主编邢晔推荐 ★论述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追寻“文明”的核心概念 ★用文化治校激发教师的使命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文章和访谈等作品的体系化结集,讲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全面介绍了李志欣校长的“零作业”和“全学习”理念、实践方法和成果,论述了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追寻“文明”的核心概念,以及怎样激发教师的使命感。李校长指出文化育人、植入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体现学校真正的办学个性和办学特色,达到文化治校的境界。
目录
**章 教育,勇敢地迈向理想的那天 / 001
第二章 “零”作业,教育博弈中的追求 / 048
第三章 “全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 083
第四章 文明,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追寻的核心概念 / 112
第五章 使命,解放教师职业生命的兴趣 / 179
后记 不忘前行的勇气 / 236
附录A “‘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成果报告 / 240
附录B 薄弱学校优质发展路径探索:以“全学习”课程改革撬动育人生态重构教学成果报告 / 252
节选
**节 从教育信仰到教育行为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负责” “用文化管理学校” “构建高效、民主、以人为本、和谐的课堂” “中小学教师应是专家型教师” 在文章中、文件中,在很多人的口中,随时可以看到、听到这些内容,真的令人振奋。可见,这些都是我们追求的信仰,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但是,这些信仰很难转化成行为自觉,这成了教育的痛点,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尤其是在农村。 无奈——教育信仰难以转化为教育行为 有一次,我们几个中学校长凑在了一起,作为校长,谈论的自然大多是与教育有关的话题。其中,谈论*热烈的话题应该是学生繁重的课下作业负担问题。 大家都在说:“我的孩子在××学校上学,晚上作业做到10~11点,孩 子太累了。”对于校长来说,学生课业负担如此沉重,自己是很清楚的。大家都知道大量的机械性、重复性的课下作业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对教师工作的有效性也是不利的。大家都在埋怨自己孩子就学的学校和老师。但是,在自己所管理的学校里,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这就是说,对于外校,自己是旁观者,当然看得很清楚;对于自己的学校,自己是当局者,却变得糊涂起来。希望外校抓紧加强作业管理,控制课业负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该校就读。自己学校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其减负的意识和决心就减弱了,或者根本不想去行动。希望自己的孩子负担轻是想到了他的全面发展和未来,不关注自己学校学生的负担是不想让自己的“政绩”受到影响。 毋庸置疑,有些教师也是如此。自己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憎恨别人去做,但又怕别人做了,自己会吃亏,就拼命地与别人展开“不正当”的竞争。可怜的孩子们便遭了殃,每天不得不疲惫地应付这些来自老师方面的超负荷的作业。 大家都明白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大家都推崇高效课堂的变革,想让孩子走“当前成绩好,未来发展优”的“轻负高效”之路。大家都知道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但是,这些教育信仰很难转化成自觉的教育行为。 无知——教育信仰盲目转化为教育行为 以上是“难以转化”的例子,现实中还有一些盲目的转化、机械的转化。例如,笔者曾经听××学校提出“用文化凝心聚力”的管理理念。该 校校长认为,*早的管理是人治,后来人们重视的是制度建设,现在应该是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的时候了。无独有偶,我校副校长曾经告诉笔者:“校长,您来学校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您用人性化管理,一度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干劲。但是,*近我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光靠人治不行了,我们必须有健全的完整的制度,已经到了用制度来管理学校的阶段,以后再上升到用文化来管理的境界。” 按理说,作为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早就应该达到文化治校的境界了。但是,为什么每一届校长都要经历从人治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治校的过程?难道文化有阶段性、一次性、独特性?难道“人治”和“制度”不是文化?我们提倡和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多少优秀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而在于让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通过这些“产品”,树立先进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先进的技能、方法等,进而提高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行为自觉性。 *近浏览各类报纸杂志,笔者发现大凡管理好的学校,皆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理念。是啊,文化育人,直入人的精神世界,而学校真正的办学个性和办学特色,也由此而来。于是,有的学校打出自己的办学经验,就是用几年的时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向大家展示文化的力量。还有诸如什么厕所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教研组文化、教学文化、交际文化、课桌文化等的营建与创设,学校里的“万物”都是文化的化身,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以文化来管理学校的确是我们追求的终极学校管理目标,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很多时候,文化成了牵强附会的管理包装,一些人不假思索地随意否定过去的东西而另起炉灶,让笔者怀疑这种文化的真正作用。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也需要创新。但是,一人倡导一种“文化”是可笑的,这是信仰盲目转化为行为的无知做法。其实追求科学、和谐、有效管理,就是在追求真正的文化管理。不必动不动就喊文化,弄得高深莫测。文化不是喊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不是包装纸,是里面的“物品”,是美丽的过程。那种以文化为表征的管理,容易掩盖一些教育行为的自觉转化。 期待——教育的“新世界” 在日常的教育行动中,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机械地套用某种教育理念和信仰。我们需要有一种眼光,有一种高度,将整个教育世界融入自己的胸怀,而不是蜷缩在教育世界某个狭小的角落里,对他人的口号和信念顶礼膜拜。一旦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会在很多过去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地方,看到一个教育的“新世界”。
作者简介
李志欣,特级教师,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东教育》《当代教育家》《新校长》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百余篇。“‘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2012年荣获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二等奖。在全国各地做讲座三百余场。著有《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做个自驱型教师》《有效作业创意设计:这样的作业有意思》等。 杜建国,现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双减”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劳动与综合实践研究专家库成员,山东省公共政策与法制专家库成员,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级、市级课题6项,参与编写教材、著作3部,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