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497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36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59664976 ; 978-7-5596-6497-6

本书特色

八位大师,八堂好课——王力、潘伯鹰、林徽因、郑振铎、胡适、吕思勉、曹伯韩、陈师曾写给大众的常识课。 ◆跟随大师们脚步,从八个不同维度拨开知识的迷雾 王力、潘伯鹰、林徽因、郑振铎、胡适、吕思勉、曹伯韩、陈师曾,8位中国文化史上不可避开的文化主题精选集。 收录大师们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论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沉浅易懂,在这里,用碎片化的时间,也能轻松读懂中国文化,轻松享受大师的面对面单独授课,体会中国文化中蕴含着深刻思想与智慧。 ◆8位大师,76篇经典作品,涉及文化、书法、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国学、绘画,多维度共享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小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八个不同的维度,让你无门槛领略中国文化魅力所在,彻底爱上中国文化! 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中国文化,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系统化地论述了文化的具体内容和何谓国学,何谓“根本”等等问题。 ◆百万级畅销书大师打造属于我们共同的“中国文化图腾” 彻底了解中国文化底层逻辑,深度挖掘文化内核,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梳理中国文化,打造属于我们共同的“中国文化图腾”,建立起文化自信,搭建一条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优质口袋本,随身携带,拯救碎片化时间,摆脱刷手机的习惯! 国内知名设计师朱镜霖操刀设计。专色印刷,精美函套。色彩丰富,颜值爆表。 比kindle更苗条,比iphone更轻巧。无论通勤、饭后、睡前或者旅途中都能随时翻看,完美契合广大读者阅读习惯,实属居家旅行**良品! ◆实现知识积累,体会极致浪漫 全面的大师文化课堂,读文化,鉴历史,品文学,要点完备,条理清晰。 《文学课》从诗经讲到晚清文学,《文化课》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从乐律讲到礼俗,《书法课》从执笔用笔讲到欣赏,无不展示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本书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尽情畅游在这套集满文化精髓的文化常识课中,轻松实现知识的积累。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常识课:全8册,包含:王力《文化课》、潘伯鹰《书法课》、林徽因《建筑课》、郑振铎《文学课》、胡适《哲学课》、吕思勉《历史课》、曹伯韩《国学课》、陈师曾《绘画课》 1.王 力:文化课 “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以前,传承于中华民族、神州大地。彼时的我们,没有高楼大厦,但喜欢在夜晚观星,讨论天文;彼时的我们也没有情人节、圣诞节一类西方的节日,但是有自己的节日和历法。我们会在清明祭奠先人;在七夕祈福求姻缘;在中秋我们不约而同地,望向月亮彼此思念;在重阳,我们登高饮酒忆故人……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浪漫。 2.潘伯鹰:书法课 “我们若希望能欣赏艺术,必须先要练习自己的一套懂得艺术的功夫。”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正是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 如今“笔墨纸砚”已与大多平常人家之生活相去甚远,但中国书法作品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见到好字时,或“苍劲有力”或“娟秀端凝”一类的评价也总会浮现于心,这表示我们对其仍保留着一定的欣赏能力,却总归浮于皮毛。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我们在鉴历史、品文学的同时,尤不应忽略了它。 3.林徽因:建筑课 “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 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长流中,中国建筑庇荫了无数的华夏儿女。相较于其他文化,它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取代的。正如作者林徽因,作为中国**位女建筑学家,她在中国建筑目前的功绩,也永远无法被她其他的光芒掩盖,她说:“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式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顾盼四周,或许我们该温习一下中国建筑常识。 4.郑振铎:文学课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必将为一个空前灿烂的新时代。本书即终止于这个希望、这个预言中。” 作家黄亚洲曾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名片。” 正如要懂得俄罗斯民族,得看列夫·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要懂得法兰西民族,得看巴尔扎克一样;要懂得中华民族,则要从我们两千多年来流传的经典中寻觅。 古代的中国文学,是《诗经》的古色古香;是《楚辞》的满目琳琅;是史书的千古流芳;是诸子的百花齐放;是唐诗的荡气回肠;是宋词的婉约豪放;是元曲的雅俗共赏;是明清的惊世奇章…… 作者以好看好的希冀结束了此书,现在我们可以带着答复翻开这一堂文学课。 5.胡适:哲学课 “悠悠宇宙,将无穷极,愿吾朋友勿草草人生!” 什么是哲学?哲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却始终存在争议,西方主流观点认为:哲学源自于人们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思考,是人们对绝对真理的探求。而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哲学起源地之一,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胡适先生作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者,他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那么什么是“切要”?又何谓“根本”?且细听分说。 6.吕思勉:历史课 “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 中国人是重视历史的,从古起,便有《春秋三传》、《二十四史》等史书,如今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影视作品可供我们学习了解。以至于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和事件我们都已烂熟于心。但是吕思勉先生曾写到:“昔人称《左传》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社会的所以然吗?”就像国家从来都不只是皇家一样,即使在封建社会时期,历史也从来都不只是政治。这堂课,请随吕思勉先生,从古代人民衣食住行、婚姻教育等生活文化的层面,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历史常识。 7.曹伯韩:国学课 “因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的固有文化,应该知道一个大概,才可以免掉‘数典忘祖’的讥诮。” 所谓“国学”,乃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学术范围极广泛,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以及同时期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等。面对着如此庞杂繁复的学科,曹伯韩先生进行了精心的整理,终于才有了今天这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体例严谨的一套国学常识课。它是学者钻研考究的必要参考,也是我们了解国学常识的一条捷径。 8.陈世曾:绘画课 “吾国美术自古以来*为发达,书画、雕塑、建筑皆能表国民性之特长,为世界所注目。” 陈师曾大师所言,非自捧也,中西绘画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差距。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印象派”的绘画变革则是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而中国绘画早在宋代就已经把“写意”推到了高峰,苏轼就曾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且中国绘画内容更加丰富,它还包含着文学,诗歌,书法,篆刻。正是这样出色的传统绘画艺术,长久滋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艺术思想。故此,中国绘画是该作为一门常识为我们所了解的。

目录

"目录:

1.《文化课》 王力

**章天文

第二章历法

第三章乐律

第四章地理

第五章职官

第六章科举

第七章姓名

第八章礼俗

2.《书法课》 潘伯鹰

**章“书画同源”与笔法

第二章执笔

第三章用笔

第四章结字和用笔

第五章临习

第六章范本

第七章笔墨纸砚

第八章参考书举例

第九章欣赏

3.《建筑课》 林徽因

**章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章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三章 从远古到殷

第四章 西周到春秋·战国

第五章 秦·汉·三国

第六章 晋·南北朝·隋

第七章 唐·五代·辽

第八章 两宋到金·元

第九章 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

第十章 结论

4. 《文学课》 郑振铎

**章 诗经与楚辞

第二章 史书

第三章 汉代文学

第四章 魏晋文学

第五章 南北朝文学

第六章 唐代文学

第七章 五代文学

第八章 宋代文学

第九章 金元文学

第十章 元明文学

第十一章 小说

第十二章 清代文学

第十三章 晚清文学

5.《哲学课》 胡适

**章 哲学

第二章 老子

第三章 孔子

第四章 墨子

第五章 庄子

第六章 《大学》与《中庸》

第七章 孟子

第八章 荀子

第九章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十章 中古时代

第十一章 齐学

第十二章 汉之哲学

第十三章 道家

第十四章 儒家

第十五章 近世哲学

第十六章 清代思想史

6.《历史课》 吕思勉

**章婚姻

第二章衣食

第三章住行

第四章教育

7.《国学课》 曹伯韩

**章概说

第二章经学

第三章诸子

第四章佛学

8.《绘画课》 陈师曾

**章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隋朝之绘画

第七章唐朝之绘画

第八章五代之绘画

第九章宋朝之绘画

第十章元朝之绘画

第十一章明朝之绘画

第十二章清朝之绘画"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化课》 王力 **章 天文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荓,读 píng;翳,读 yì),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xī)和,月御谓之望舒(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 代 以 上, 人 人 皆 知 天 文。“七 月 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bīn〕风· 七 月 》,“三 星 在 户 ” 见《诗 经· 唐风· 绸 缪〔móu〕》,“月 离 于 毕 ” 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七政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ào)。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见《诗经·小雅·大东》)。 木星古名岁星,径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座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 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周 年运行的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 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 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 动叫作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 是黄道。这里所说的赤道,不是指地球赤道,而 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四象二十八宿 星宿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若干个星,假想地联系起来,给以一个特殊的名称,如毕、参、箕、斗等等,后世又名星官。二十八宿指的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 方 玄 武 七 宿: 斗、 牛、 女、 虚、 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c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以东方苍龙为例,从角宿到箕宿看成为一条龙,角像龙角,氐、房像龙身,尾宿即龙尾。再以南方朱雀为例,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为一只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sù),翼为羽翮(hé)。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天蝎等)很相类似。 上文说过,古人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而二十八宿都是恒星。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古书上所说的“月离于毕”“荧惑守心”“太白食昴”这一类关于天象的话就不难懂了(《尚书·洪范》伪《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荧惑守心”见《论衡·变虚篇》;“太白食昴”见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月离于毕”意思是月亮附丽于毕宿(离,丽也);“荧惑守心”是说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蔽住昴宿,如此而已。苏轼在《前赤壁赋》里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也是用的二十八宿坐标法。 二十八宿不仅是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例如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等。这是就当时的天象说的。《夏小正》:“正月初昏参中,五月初昏大火中。” 古人对于二十八宿是很熟悉的,有些星宿由于星象特殊,引人注目,成了古典诗歌描述的对象。《诗经》“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yì)酒浆”(见《小雅·大东》),这是指箕宿和斗宿说的。箕、斗二宿同出现于南方天空时,箕宿在南,斗宿在北。箕宿四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簸箕形,斗宿六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诗经》“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则是指参宿而言(此从《毛传》),因为参宿有耀目的三星连成一线。至于乐府诗里所说的“青龙对道隅”(见《陇西行》),道指黄道,青龙则指整个苍龙七宿了。有的星宿,伴随着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后世作家沿用的典故。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故事不必叙述(但是织女不是指北方玄武的女宿,而是指天琴座的α星。牛郎也不是指北方玄武的牛宿,而是指天鹰座的α星。牛郎所牵的牛,才是牛宿)。二十八宿中的参、心二宿的传说,也是常被后人当作典故引用的。《左传·昭公元年》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yān)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zāng),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主祀大火),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即心宿);迁实沈于 大夏(晋阳),主参(主祀参星),唐人是因……故参为晋星(即参宿)。 因此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为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辰或参商。杜甫《赠卫八处士》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生于书香世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语言学研究与教学,对我国的语言学各个领域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伟大的语言学家。 代表作:《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 潘伯鹰(1905-1966),字伯鹰。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是举世公认的书法名家。坊间论及潘书,多言他是“二王书风的积极追慕者”。 代表作:《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 林徽因(1904-1955),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历史上**位女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在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代表作:《林徽因文集》《爱上一座城》 郑振铎(1989-1958),字西谛,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曾创办《儿童世界》、《民主周刊》等刊物。 代表作:《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俗文学史》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对后代影响极大. 代表作:《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 曹伯韩(1897-1959),原名典琦,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共有6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且影响深远。 代表作:《语法初步》《世界历史》《中国文字的演变》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南昌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师承徐渭、扬州八怪等,擅长花鸟、人物画。其治学风范,为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