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1928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201192840 ; 978-7-201-19284-0

本书特色

1.伊万·伊利奇就是我们每一个用尽全力过着平凡一生的普通人“伊万 · 伊利奇一生的过往经历是*简单*平常,也是*可怕的。”他的一生一切都是那么按部就班地活着该结婚了,便找一个人结婚。想要升职加薪,想要过得体面,想要融入别人。可死亡逐渐逼近,才发现自己白活一场。 2.只有直面过死亡,才能更清醒地活着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究竟有无意义?死亡是必然的吗?死亡之后又是什么?托尔斯泰在这部精悍的小说中深 入思索了死亡所有的议题。可以说文学史上没有第二本书如此直面死亡,如此真实地描写死亡。 更是将人在患重症时的心理描绘地淋漓尽致,其中妻子的不厌烦,朋友的漠视,医生的敷衍,将死之人的绝望,都真实的可怕。 有读者说:“写的真好,就好像作者真的死过一样。”3.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晚年力作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描写死亡令人叫绝的小说!精悍隽永犹,对存在的思考、人性的剖析之深刻可与《局外人》《变形记》对读。 4.俄文直译,在细节上做到尊重原作、贴合原作风格。收录译后记,详细介绍作品文化背景及作者创作历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经典。 5。精装小开本设计,收录插画师原创故事插图,随书附赠金句书签。

内容简介

《伊万·伊利奇之死》首次出版于1886 年,是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法院官员,本来过着平常无奇的生活,突然间得知自己患了重症,即将面临死亡,于是开始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故事。小说细致地表现了人在患重症时直面死亡的心理状态。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在世界文学目前影响深远,其作品极具艺术表现力,代表作《伊万·伊利奇之死》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人类在面对死亡之时全部的精神活动,深入思索关于死亡的议题,引领每一个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目录

伊万·伊利奇之死/001 译后记:人人皆是伊万·伊利奇/115
展开全部

节选

06

伊万 · 伊利奇看得出他要死了,于是处于持续的绝望之中。

在内心深处,伊万 · 伊利奇知道他要死了,但他不仅不习惯这一点,而且简直不明白,无论如何都无法明白这一点。

他在基塞维特的逻辑书上学到的那个三段论的例子是:凯伊是人,人是必死的,因此凯伊是必死的。在他整个一生中都觉得这仅仅对凯伊来说是正确的,怎么都不是对他。有凯伊这么个人,泛泛的人,这就完全是公正的。但他不是凯伊,不是泛泛的人,而他从来都完全、完全特殊于任何其他存在的人。他是万尼亚,有妈妈、爸爸,有米嘉和沃洛佳,有玩具、马车夫,有保姆,然后又有卡坚卡,有童年、少年、青年的全部快乐、苦恼、欣喜。难道万尼亚那样喜爱的条纹皮球的那种气味是为凯伊而有的?难道凯伊那样吻过母亲的手,母亲丝绸衣裙褶皱是为了凯伊那样沙沙作响?难道是他在法律专科学校因为小馅饼闹事?难道凯伊那样恋过爱?难道凯伊能那样主持庭审?

可凯伊确实必死,他也会正确地死去。但对于我,万尼亚,伊万 · 伊利奇,连同我所有的感觉,思想――对我而言这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可能我应当死,这样就过于可怕了。

这就是他的感觉。

“如果我会死,像凯伊那样,那么我会知道这一点的,内在的声音会对我说的,可我内心没有任何类似的事情。我也好,我的所有朋友也好――我们全都明白,事情完全不像凯伊那样。可现在这算什么!”他对自己说,“不可能。不可能,但就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理解这个呢?”

他无法理解并竭力赶走这个想法,只当它是假造的,不正确的,病态的,用别的、正确的、健康的想法挤走它。但这个想法,不只是想法,还仿佛是现实,再次到来并停在他的面前。

他唤来其他的想法轮流替代这个想法的位置,希望在它们那里找到支持。他试图回到原先的思路上去,它们先前曾为他遮挡过死亡的想法。但是――真奇怪――先前曾遮蔽了、隐藏了、消灭了死亡意识的一切,现在已经无法产生这种作用了。近来,伊万 · 伊利奇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试图恢复先前的、遮蔽死亡的感觉进程。他对自己说:“做公务吧,毕竟我靠它生活。”于是他就驱除任何疑虑,去法院;加入与同事们的谈话,坐下,按照旧有的习惯心不在焉地,用若有所思的目光扫视一眼那些人,瘦削手臂撑在橡木圈椅的扶手上,就像平常那样,向同事探着身子,推一推案卷,相互低语几句,然后,猛然间抬起眼睛,坐直身子,讲几句人人熟知的话便开始审案。可是突然在半途中那肋部的疼痛使他全然不去注意案子的进展阶段,便开始了自己吸血的罪案。伊万 · 伊利奇倾听着,驱除有关它的念头,但它继续自己那一套,它一来到就停在他的面前,看着他。他吓得僵住,眼中的火熄灭了,于是他又开始问自己:“莫非只有它是真的?”同事和下属们惊讶而又痛心地看到,他,那样一位杰出、敏锐的法官,乱套了,弄出了差错。他抖了抖身子,竭力回过神来,设法将庭审进行到底。返回家中,忧戚地意识到,他的法官事务无法照旧向他隐藏他想隐藏的事情;他也不能用法官事务摆脱它,而*糟糕的――就是它引起他的注意,并非要他做什么,而只是让他看它,直视它的眼睛,看着它,什么也不做,无以言表地承受折磨。

于是,为了逃脱这种状态,伊万 · 伊利奇寻找别的幌子以求安慰。别的幌子也出现了,短时间内好像救了他,但马上又变得与其说被毁坏了,不如说是透了光,好像它穿透了一切,任何东西都无法遮蔽它。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
一八二八年,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世袭伯爵。
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带到喀山抚养。
十六岁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二十三岁时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三十四岁结婚,与妻子前后共育有十三个孩子,其中五个孩子夭折。
一九一〇年十一月十日,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十天后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