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51507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12515079 ; 978-7-5125-1507-9

本书特色

彭丽芬思绪的起点,总是在上塘河这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久的目光下。历史和当下,土地和人们,欢乐和忧伤,情怀和现实,变迁和湮没,都是她落笔的惊喜。无论工作有多疲劳,无论心情有多烦躁,只要她还走在上塘河的身边,她的心便是安稳的。有了心的安稳,笔下流淌的文字便有了对故乡山水的温馨和温暖。生活粗茶淡饭,家长里短,在她笔下就永远是那样的活色生香。

内容简介

上塘河是作者记忆深处一道永远留恋的美丽风景。作者用充满灵气的笔墨描写了上塘河的草木山川,回忆了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真情,记录了故乡的乡情民俗、凡人小事,以“乡情、乡愁、乡土”为底色,将“自我”融入其中,回眸上塘河边发生的故事,描绘人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目录


壹 乡音婉转

002 — 静静的上塘河

023 — 那山那茶

032 — 那歌那花

044 — 香樟树的幸福

050 — 临平的树与花

055 — 花落春仍在

060 — 河南埭印象

065 — 江南,江南

077 — 悠悠运河古塘栖

085 — 观灯赏梅过元宵

089 — 听,海塘在唱歌

贰 生命有色

096 — 遇见绿

099 — 立夏的那抹紫

103 — 金色的南瓜花

108 — 红叶瓣 白果子

117 — 那一树一树的金黄

130 — 红蓼醉清秋

叁 岁月生香

136 — 一枝马兰香

146 — 粽香深处话端午

150 — 立秋话“禾”

154 — 夏花夏果

163 — 一花一叶总关情

肆 食光印记

176 — 江南有春螺

180 — 风,吹过那片甘蔗林

200 — 桂花香 桂花甜

212 — 如意八宝菜

226 — 味蕾上的年

伍 涟漪如歌

234 — 父亲的笑

237 — 母亲的暖

240 — 孩子的真

250 — 守住古镇文化根脉

258 — 植物与节气,皆是美丽的乡愁

266 — 我与文学

271 — 后 记 上塘河边的涟漪


展开全部

节选

静静的上塘河 如果说杭州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成熟包容,那么她东边的副城临平就是一位小家碧玉的江南少女,温婉多情。 临平的美,那是浸润在水中的美。这里有世界上*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这里有杭州历史上**条人工河上塘河,这里有见证沧海桑田的钱塘江古海塘,构成了她特有的水乡网络。 临平的美,那是群山连绵的秀,这里有平旷逶迤、丘壑妍美的临平山,这里有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超山,这里有元代山水画名家王蒙曾隐居的黄鹤山,诗画中寄放着无限的乡愁。 山水形胜,故乡还是那个故乡。 1 上塘河,在村子的南面,她以柔软的线条静静地伏在小镇的怀抱中,是这个城市的人们找回旧时梦里水乡的捷径。 这条河是杭州历史上**条人工河,又名上塘运河,相传*早由秦始皇开凿,时称陵水道,俗称秦河,是一条千年古河。悠悠上塘河南起大运河,北从海宁入海,全长48.3公里。古时的上塘河,作为陵水道主要用来运送军粮和食盐,曾是杭州往来海宁和入京的水陆要道。 “侬勿是姆妈的宝贝儿,是‘江北佬’船上抱来的,吾要把侬送回到江北船上去……”阿欢不听话,母亲说得*多的便是这句话。 阿欢使劲儿地摇着头,两只扎着红绳的小辫子甩得像拨浪鼓似的。她瘦小的身子如风一般,穿过水稻田,穿过桑树地,穿过甘蔗林。*后她停留在了一座桥上,倚着栏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滚落了下来,跳跃在了洒满夕阳的上塘河面上。 这座桥是阿欢生命里*重要的一座桥,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佝偻着背,低头俯视着静静的上塘河水。阿欢上小学和初中必经此桥:父亲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行驶在那条尘土飞扬的黄泥路上,路两旁是高大的水杉树,夏日里荫翳蔽日、蝉声如潮。父亲穿着一身干净的蓝色中山装,车龙头上挂一个老旧的黑色公文包,费力地蹬着车,头发被汗水打湿,一绺绺贴在宽阔的额头上。阿欢靠在父亲温厚的背上,颠簸着就睡着了,涎水打湿了父亲的背;然而只要父亲一骑到桥的位置,阿欢就突然醒了过来,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她;阿欢快速跳下车,帮父亲推车,到了桥顶,父女俩就会停下来。桥下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着,偶有一条小鱼蹦出水面,划过一道细细的白光,快速落入水中,留下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三山伴星桥,十里皆名山”,一句话让这座桥变得如星光般熠熠生辉。桥上刻着“五云”二字。据清史料记载:“五云星桥在临平安隐寺西五里,俗呼新桥。桥刻‘五云’字。此跨上塘河大桥。”清末姚寿慈《杭县志稿》也有考证:“其建当在顺治,桥刻五云星桥。”人们称桥为星桥,小镇也因桥而名,因此桥成为小镇集市的兴盛之所。其实古时候,很多桥兼具“市集”功能,《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绘了桥面上摆有售货摊档的生动画面。相传,在晋朝,星桥一带为临平湖,与杭州西湖同为海迹湖,桥的西北侧有一座桐扣山,则为临平湖的湖岸。宋时即有集,清初为星桥市。在阿欢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星桥集市是繁盛之地,也是村里人常说的“星桥街廊”。 “到桥头去!”那便是村民赶去集市常说的一句话。桥边的老街上店铺济济,打铁铺、竹器铺、弹花店、麻站、馒头店、剃头店、照相馆、杂货铺……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桥下泊着几只破旧的船,船里偶尔传来几声硬邦邦的江北调。“江北佬”是20世纪上半叶从苏北一带逃难到江南生计的船民,他们在岸边没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一艘破船是他们的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阿欢心想:我才不要住在这样的破船上哩! 其实,阿欢除了自己不想住在这艘破船上,对住在这艘船上的人们倒还是挺喜欢的。江北船的船主在河边摆了一个小地摊,整天笑眯眯的,地摊里售卖许多阿欢喜欢的东西,花花绿绿的贴纸、弹珠、游戏棒、鸡毛毽子、牛皮筋、铁皮青蛙、旋风卡……可谓应有尽有。每次一放学,小地摊上就人头攒动,密密麻麻挤满了放学的孩子,一个个都挪不开脚步。船主有个漂亮的女儿,是阿欢的同学,阿欢**次跟着她来到小地摊前,看到她家拥有这么多小玩意儿,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只有在那一刻,她会蹦出自己要是就是船主的女儿多好的念头,这样她就能坐拥这一摊子的宝贝了。 阿欢常常跟着船主的女儿来到小地摊。有一次,船主的女儿从她父亲的小地摊里扯出一张像裹在糖果外的软软的糯米纸,轻轻地撕下一个小角,塞进了阿欢的手中。阿欢定睛一看,呀,是一朵漂亮的红玫瑰!阿欢快速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抄歌词的小本子,轻轻将那张柔软的纸颜色较鲜艳的一面贴到《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首歌的歌词边,再用大拇指用力地按压几下,*后小心翼翼地揭开那张纸,一朵漂亮的玫瑰花神奇地开在了小本子里头。 船主的女儿凑过身子,咬着阿欢的耳朵说:“明儿你那语文作业再借我抄一下,我把印花纸上的百合花也撕给你!”阿欢开心得直点头,笑成一朵明媚的百合花。久而久之,阿欢那本手抄的歌词本上贴满了各种漂亮的印花纸图案。 阿欢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船主竟然有实力在岸上建了平房。多年后,阿欢再遇船主的女儿,她俨然是一家化妆品店的老板娘,而他们居住多年的平房也拆迁了,住进了高层安置房,成了真正的“街廊宁”。 2 阿欢自小语文功底扎实,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朗读。一次,老师布置作文,让大家写写自己的家乡,阿欢就写了一座桥,“上塘河上架着一座古老的桥,桥的倒影是宁静、沉稳和含蓄的,就像小镇的人们,一代又一代,这么安然地存在和生活着……”老师非常喜欢这样优美的文字,说阿欢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作家。 春天的午后,阿欢要跟随母亲翻过桥,到田野沟边挑马兰头、择水芹菜,以做时鲜菜肴。阿欢瘦小的身子,费力地踩着那辆心爱的“安琪儿”自行车上桥,母亲在后面推着阿欢的车前行。抵达桥顶,阿欢将自行车斜靠在栏杆上,垂柳依依,暖暖的春光洒满河面,气喘吁吁的阿欢向西远眺,皋亭山风光无限,“古运河畔,皋亭山下,星桥小学就是我们的家……”河那头的校园里飘出了动听的歌声,阿欢跟着哼唱了起来,歌声顺着河水悠悠飘向山的那头,回响在皋亭山谷。直到很多年以后,这首校歌依然印在阿欢的脑海里,依然会不由自主地从她口中缓缓流淌而出。 阿欢的学校建在上塘河畔。每日清晨她都要翻过桥,拐进一条弯弯的羊肠小道去学校。校门口两扇生了锈的大铁门敞开着温暖的怀抱,整个校园很安静,传达室的大爷喝着搪瓷杯里的浓茶,和着收音机里断断续续的音乐,哼唱着小曲儿,眼睛眯成一条缝。阿欢快速地停好自行车,与几位值日同学飞奔至上塘河边。她们将前一日放学时晾在河边石栏杆处的拖把搬回教室。让人欢喜的是有不少小毛蟹爬上了岸,“驻扎”在了拖把之上,轻轻一抖,它们挥舞着爪子跌向滩涂。阿欢探出脑袋一瞧,滩涂边竟也爬满了小毛蟹,有同学早已翻过栏杆去捉它们,一只又一只,越抓越多,于是索性将它们都扔进洗拖把的红色塑料水桶里,不一会儿就把水桶底给填充满了。这种小毛蟹一般没人要吃,当地人叫“毛度哈”,据说这种蟹每只脚上都长满了毛,吃起来味道是苦的。直到早自习的铃声响起了,抓蟹的同学只好慌慌张张地将水桶翻过身来,把所有的小毛蟹全部放生。看着那些四处逃窜的小毛蟹,他们得意地笑了起来,直到班长来喊他们若再不回教室就要罚站,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岸去。 老旧的校园给阿欢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沿上塘河南岸有一排教师宿舍,不少外地老师住在里面。阿欢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密斯Xu也住在里面,密斯Xu是上海人,平时说着一口糯软正宗的上海话,穿着朴实,讲课极其认真,做事更是雷厉风行,班上许多同学都怕她。她有句口头禅“say again”,于是学生赐其外号“阿盖鱼”(当地方言“鱼”的发音为“嗯”)。但是阿欢从来不跟着别人一起叫,因为她是英语课代表,深得密斯Xu的欢心,因此她常常能享受别的同学没有的待遇,比如被密斯Xu叫去宿舍一起吃饭。

作者简介

彭丽芬,笔名秋禾,浙江杭州人,栖居于上塘河畔。现为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临平区作家协会理事。爱好文学、摄影,秉承以文字温暖生活的写作理念,致力于散文、现代诗歌、报告文学的创作。有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区级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