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

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

1星价 ¥29.4 (7.0折)
2星价¥29.4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6337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1633771 ; 978-7-5216-3377-1

本书特色

前沿心理研究 生活场景应用
贴心提示 游戏及活动推荐 运动兴趣班甄选建议,为家长答疑解惑
运动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运动员教你带领孩子科学运动、爱上运动

多位大咖联袂推荐,重塑运动心理
柔道世界冠军、奥运会金牌得主佟文
参与运动,爱上运动,不仅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让所有孩子受益终身。真诚推荐《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给所有家长和孩子,科学运动、正确运动,享受运动带给生命的馈赠。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蔺秀云
你知道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吗?你知道运动能治愈情绪问题吗?大多数人只知道运动对儿童体质的增强,但不清楚运动对儿童智力、注意力、创造力、情绪等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贡献。不仅如此,儿童和青少年也能通过参与运动, 建立协作意识,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他们在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能力、坚韧性、持续性同样可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其实,运动对孩子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翻开本书,相信作为家长的您会对运动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也希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多运动、共健康!
前中国国家跆拳道女队主教练卢秀栋
多年的教练工作,不仅让我见证了训练对竞技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无数次看到了运动对一个人人格、品格和性格的培养。我相信所有家长都会从《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中找到引领孩子打开运动之门、进而实现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方法。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心理学家徐守森
运动心理学是一个很狭窄的学科,但是非常实用,因为每个人的一生既离不开运动也离不开心理学。生活当中很多年轻的家长会咨询,应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体育兴趣班?作为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运动?燕子博士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既懂运动也懂心理学,会告诉我们答案。前沿心理研究 生活场景应用 阐述运动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贴心提示 游戏及活动推荐 运动兴趣班甄选建议,为家长答疑解惑
运动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运动员教你带领孩子科学运动、爱上运动 多位大咖联袂推荐,重塑运动心理 柔道世界冠军、奥运会金牌得主佟文 参与运动,爱上运动,不仅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让所有孩子受益终身。真诚推荐《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给所有家长和孩子,科学运动、正确运动,享受运动带给生命的馈赠。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蔺秀云 你知道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吗?你知道运动能治愈情绪问题吗?大多数人只知道运动对儿童体质的增强,但不清楚运动对儿童智力、注意力、创造力、情绪等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贡献。不仅如此,儿童和青少年也能通过参与运动, 建立协作意识,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他们在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能力、坚韧性、持续性同样可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其实,运动对孩子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翻开本书,相信作为家长的您会对运动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也希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多运动、共健康! 前中国国家跆拳道女队主教练卢秀栋 多年的教练工作,不仅让我见证了训练对竞技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无数次看到了运动对一个人人格、品格和性格的培养。我相信所有家长都会从《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中找到引领孩子打开运动之门、进而实现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方法。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心理学家徐守森 运动心理学是一个很狭窄的学科,但是非常实用,因为每个人的一生既离不开运动也离不开心理学。生活当中很多年轻的家长会咨询,应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体育兴趣班?作为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运动?燕子博士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既懂运动也懂心理学,会告诉我们答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美国运动科学学院院士高赞 孩子经常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收获快乐、增强自信、交友结伴、培养优秀品格。我在此强力推荐本书,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克服未来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挑战,并以强健的身心享受充实又有意义的生活! 重庆市体育学科带头人肖素华 自己的亲身经历加博士的专业提炼;融母爱之关切,育儿女健康成长;集理论与实践,助孩子与父母一起成长。这是一本难得且有益的育儿之书,本书大量的贴士和操作指导会帮助您在生活中更好地帮助孩子参与和选择合适的运动。

内容简介

【儿童心理学系列】源自部门现有的《儿童成长心理学》一书带来的启发。该书作为心理学经典文库的一员,通常的译名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我们在出版时改名《儿童成长心理学》,进入了儿童成长、儿童心理学这个细分领域,得益于经销商与该领域图书的捆绑销售策略,该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巩固《儿童成长心理学》一所取得的成绩和已经占领的市场,拟以《儿童成长心理学》为起点,推出阿德勒《儿童成长心理学》的新版本,同时拓展该领域的细分品种,形成一条儿童成长心理学的产品线。该产品线包括以下6本图书:《儿童成长心理学》 《儿童运动心理学》 《儿童情绪心理学》《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沟通心理学》《儿童社交心理学》

目录

第 1 章 运动到底有什么用? “玩”的价值 3 运动不只是为竞技体育而存在 5 运动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运动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10 运动促进自信心 13 运动促进身体自尊 15 运动促进性格品德发展 16 运动促进社会心理资源 19 第 2 章 运动能力的培养,为什么不能“顺其自然” 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25 小贴士:各年龄段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26 小贴士:动作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27 练习促进动作发展 28 小贴士:锻炼儿童大群肌肉动作的活动 31 练习促进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 31 小贴士:促进儿童左右脑均衡发展的练习 33 练习促进创造力 33 小贴士: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 36 练习提高生活能力 36 小贴士:提高平衡能力 37 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发掘优势 38 第 3 章 运动与大脑 大脑的“可延展性” 43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44 神经递质有什么用? 48 小贴士:利用运动促进大脑学习效率 51 促进脑发育的运动原则 52 小贴士:运动提高学习能力的途径 54 第 4 章 各年龄阶段促进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 婴儿时期(0—1 岁) 60 小贴士:小毯子魔术 62 小贴士:孩子乱扔食物怎么办? 66 幼儿时期(1—3 岁): 66 小贴士:孩子不愿意走路怎么办 69 小贴士:水的创意玩法 73 幼童时期(3—5 岁) 78 小贴士:帮助孩子感知和探索自己的身体 79 小贴士:越脏,越好? 80 小贴士:魔力气球 81 小贴士:沙包游戏 84 小贴士:如何鼓励孩子佩戴头盔 88 小贴士:户外游乐设施的选择 90 学龄儿童(6 岁以上) 92 小贴士:运动之一——跳绳 93 小贴士:利用学习间隔活动身体 94 关于安全 95 小贴士: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游戏 97 第 5 章 一举两得的家务活动 适合各年龄段的家务活动 102 引导孩子参与家务活动 107 不要过多干预和纠正 108 小贴士:如何避免训斥孩子 109 不要用家务去惩罚孩子 110 小贴士:引导孩子收拾玩具 110 第 6 章 运动兴趣班,有必要吗? 美国的例子 115 运动兴趣班越早越好吗? 120 “正式”和“效率”的代价是“乐趣” 123 克服跟风攀比心理 126 运动兴趣班不可以代替家长 128 小贴士:适合全家人一起做的运动 131 小贴士:选择运动兴趣班时的考量 137 第 7 章 学龄期运动兴趣班的选择 挖掘孩子的天赋 141 专而精?还是泛而广? 143 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146 孩子的项目我不懂 147 家长自测:尊重孩子,自己能做到哪一个境界 148 尊重孩子的性格和兴趣 149 “扬长”和“补短” 150 选错项目怎么办? 151 其他考虑因素 153 考察教练 / 运动兴趣班的质量 156 小贴士:启蒙阶段好老师 / 教练的特质 157 小贴士:考察兴趣班资质 160 第 8 章 引导孩子的运动乐趣 注重过程,放下期望 165 家长自测:我有“打击”孩子的运动乐趣吗? 167 充分提供机会 167 让孩子“玩”起来 169 观察其他儿童的运动 171 体会成就感 174 小贴士:帮助孩子体会成就感 174 如何面对孩子在运动项目上的负面情绪 175 小贴士:孩子输了哭闹怎么办? 178 正确看待“挫折”和“平台期” 181 不带理解地坚持是种软暴力 184 小贴士:什么是的陪伴 185 帮孩子走出运动伤病的困扰 186 第 9 章 孩子运动能力差怎么办? 运动技能滞后说明发育有问题吗? 191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192 赢,到底有多重要? 194 弥补“短板” 197 避免拔苗助长 200 体能训练避免适得其反 202 小贴士:陪伴孩子参与运动时的心态 203 第 10 章 做一个爱运动的家长 打破中年人的困境 207 运动是良方 211 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 215 小贴士:心率的计算 217 小贴士:测量运动中的心率 217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220 重视力量练习 221 小贴士:哑铃或杠铃重量选择的原则 223 坚持“聊胜于无”的精神 223 私教有没有用 224 没有时间运动怎么办 225 小贴士:如何应对“没时间”? 226 小贴士:提高运动自信心 235 没有动力运动怎么办 236 小贴士:小操作提高运动动力 236 小贴士:尝试新的运动方式,打破思维定式 241 第 11 章 让全家人动起来 好的陪伴是参与 246 运动,另一种休息方式 248 利用好周末 251 小贴士:带孩子登山的准备工作 251 小贴士:爬山也可以寓教于乐 253 利用室内的时间和空间 255 小贴士:玩体感游戏的注意事项 257 让孩子也陪陪家长 257 另一半儿是把“双刃剑” 258 小贴士:鼓励伴侣参与运动 260 让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延续 260 小贴士:增加一家人的运动时间 262 结束语 26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博士,公共健康硕士 美国身体与健康教育协会(SHAPE America)研究员 美国梅里马克大学(Merrimack College)营养与公共健康系系主任,终身正教授 作者长期从事运动与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促进的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过大量高质量文章。 作者曾为国家田径二级运动员,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致力于将运动心理学、健康学及大量育儿实践相结合,向父母传播运动与锻炼在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并提供实际操作建议和参考。倡导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参与运动,调动孩子的运动热情,体会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让孩子爱上运动,享受运动,做终身运动的参与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