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

包邮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

¥82.6 (7.0折) ?
1星价 ¥82.6
2星价¥82.6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3012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302301271 ; 978-7-302-30127-1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多源信息融合的一般概念
1.1.1多源信息融合的提出及定义
1.1.2多源信息融合的优势
1.2多源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1.2.1经典的功能模型
1.2.2其他功能模型
1.3多源信息融合的系统结构
1.3.1集中式结构
1.3.2分布式结构
1.3.3混合式结构
1.4多源信息融合中的数学方法
1.4.1估计理论方法
1.4.2不确定性推理方法
1.4.3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理论
1.5多源信息融合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1.6多源信息融合的应用
1.6.1民事上的应用
1.6.2军事上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估计理论
2.1估计准则
2.1.1 小二乘估计和加权 小二乘估计
2.1.2 小方差估计和线性 小方差估计
2.1.3极大似然估计和极大后验估计
2.2贝叶斯滤波
2.3线性动态系统状态滤波
2.3.1卡尔曼滤波器
2.3.2信息滤波器
2.4非线性动态系统状态滤波
2.4.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2.4.2强跟踪滤波器
2.4.3 ut变换和ukf
2.4.4差分滤波器
2.4.5粒子滤波器
2.5混合系统多模型估计
2.5.1一般描述
2.5.2多模型估计实现
2.5.3定结构多模型估计
2.5.4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2.5.5变结构多模型算法
2.6期望化方法
2.6.1概述
2.6.2 em算法描述
2.6.3混合高斯参数估计的em算法实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不确定性推理理论
3.1主观贝叶斯方法
3.1.1贝叶斯条件概率公式
3.1.2贝叶斯方法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3.1.3主观贝叶斯方法的优缺点
3.2d-s证据推理
3.2.1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3.2.2证据理论的组合规则
3.2.3基于证据理论的决策
3.2.4证据理论的优缺点
3.3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之三—— dsmt
3.3.1 dsmt的基本概念
3.3.2 dsmt的组合规则
3.3.3 dsmt的优缺点
3.4主观贝叶斯方法、d-s证据理论和 dsmt的比较
3.5模糊集合理论
3.5.1模糊集合与隶属度
3.5.2模糊聚类
3.6模糊逻辑
3.7模糊推理
3.8模糊积分
3.9可能性理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信息融合其他数学基础
4.1粗糙集理论
4.1.1基本概念
4.1.2粗糙集理论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4.2集理论
4.2.1一般概念
4.2.2概率模型
4.2.3集的mass函数模型
4.3灰色系统理论
4.3.1灰色系统理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4.3.2数据变换技术
4.4支持向量机理论
4.4.1分类超平面
4.4.2线性可分的分类面
4.4.3线性不可分的分类面
4.4.4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4.5信息熵理论
4.5.1有关熵的概念
4.5.2观测系统的信息融合问题
4.5.3观测决策融合系统的信息融合问题
4.5.4融合系统的熵的结构关系
4.6神经网络
4.6.1人工神经元模型
4.6.2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
4.6.3神经网络的结构
4.6.4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
4.7遗传算法
4.7.1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4.7.2编码方法
4.7.3适应度函数
4.7.4选择算子
4.7.5交叉算子
4.7.6变异算子
4.8贝叶斯网络基础
4.8.1贝叶斯网络的一般概念
4.8.2独立性假设
4.8.3一致性概率
4.8.4贝叶斯网络推断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检测融合
5.1引言
5.2假设检验
5.2.1假设检验问题描述
5.2.2似然比判决准则
5.3检测融合结构模型
5.3.1集中式融合检测结构
5.3.2分布式融合检测结构
5.4基于并行结构的分布式检测融合
5.4.1并行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结构
5.4.2并行分布式检测
5.5基于串行结构的分布式检测融合
5.5.1串行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结构
5.5.2串行分布式检测
5.6树状分布式检测融合
5.6.1树状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结构
5.6.2树状分布式检测
5.7反馈网络中的分布式检测融合
5.7.1反馈并联网络的融合与局部判决规则
5.7.2系统的性能描述
5.7.3并联反馈网络应用举例
5.8分布式恒虚警概率检测
5.8.1 cfar检测
5.8.2分布式cfar检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估计融合
6.1估计融合系统结构
6.2多传感器系统数学模型
6.2.1线性系统
6.2.2非线性系统
6.3集中式融合系统
6.3.1并行滤波
6.3.2序贯滤波
6.4分布式估计融合
6.4.1不带反馈信息的分布式估计融合
6.4.2带反馈信息的分布式融合
6.4.3全信息估计融合
6.5基于协方差交集的分布式数据融合
6.5.1问题描述
6.5.2相关程度已知的相关估计量融合
6.5.3相关程度未知的相关估计量融合
6.6混合式估计融合
6.6.1顺序估计
6.6.2加权估计
6.7多级式估计融合
6.7.1不带反馈信息的多级式估计融合
6.7.2带反馈信息的多级式估计融合
6.8联邦滤波器
6.8.1问题描述
6.8.2方差上界技术
6.8.3联邦滤波器的一般结构
6.8.4联邦滤波器的工作流程
6.8.5联邦滤波器的性证明
6.9异步估计融合
6.9.1系统方程描述
6.9.2集中式异步估计融合
6.9.3分布式异步估计融合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识别融合
7.1目标识别融合概述
7.2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2.1基于模糊贴近和不确定理论的识别方法
7.2.2基于可能性理论的识别模型
7.2.3基于多属性模糊加权方法的目标识别
7.2.4基于模糊综合函数的目标识别
7.3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理论
7.3.1关系数据模型
7.3.2建立知识系统
7.3.3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
7.3.4基于决策表的分类规则
7.4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4.1互不相容数据结构的递归目标识别融合
7.4.2相容数据结构的递归目标识别空间融合
7.5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5.1灰关联分析识别融合算法[12]
7.5.2基于d-s推理的灰关联分析融合方法
7.6基于极大后验概率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7基于 dsmt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7.1 dsmt的融合过程
7.7.2递归目标识别融合
7.8基于属性测度理论的目标识别融合技术
7.8.1属性测度基本理论
7.8.2已知指标分类标准的属性模式识别模型
7.8.3非有序分割类的属性测度模型
7.8.4属性测度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融合识别方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图像融合
8.1图像融合概述
8.1.1图像融合的概念
8.1.2图像融合的发展
8.1.3图像融合的应用
8.2图像融合的分类
8.2.1像素级图像融合
8.2.2特征级图像融合
8.2.3决策级图像融合
8.3图像配准
8.3.1配准的基本概念
8.3.2配准需要解决的问题
8.3.3配准算法
8.3.4变换模型及配准参数估计方法
8.3.5图像的重采样和变换
8.4图像融合算法
8.4.1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图像融合
8.4.2基于统计量测优化的图像融合
8.4.3基于ica的图像融合
8.4.4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8.5图像融合的应用
8.5.1遥感图像融合
8.5.2生物识别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时间与空间对准
9.1问题描述
9.2时间对准
9.2.1时间同步技术
9.2.2时间配准技术
9.3坐标变换
9.3.1常用坐标系
9.3.2坐标系的选择
9.3.3坐标转换
9.4空间配准算法
9.5量纲对准
习题
参考文献
0章目标跟踪
10.1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0.1.1跟踪门的形成与选择
10.1.2数据关联与跟踪维持
10.1.3航迹起始与终止
10.1.4漏报与虚警
10.2跟踪门
10.2.1环形跟踪门
10.2.2椭圆(球)形跟踪门
10.2.3矩形跟踪门
10.2.4扇形跟踪门
10.3航迹起始
10.3.1航迹起始算法
10.3.2航迹起始中的有关问题讨论
10.4目标跟踪模型
10.4.1运动模型
10.4.2量测模型
10.5目标跟踪算法
10.5.1基于有限集的多目标跟踪
10.5.2基于imm的机动多目标跟踪
10.5.3基于期望极大化算法的机动目标跟踪
10.5.4基于模糊推理的目标跟踪技术
10.6航迹终止与航迹管理
10.6.1多目标跟踪终结理论
10.6.2航迹管理
10.6.3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1章数据关联
11.1单目标量测——航迹关联算法
11.1.1 近邻方法
11.1.2概率数据关联
11.1.3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
11.1.4 c-immpda算法
11.1.5综合扩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11.2多目标量测-航迹关联算法
11.2.1联合概率数据关联
11.2.2多假设法
11.2.3概率多假设法
11.2.4多维分配数据关联算法
11.2.5全局 近邻数据关联算法
11.2.6单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11.2.7多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11.2.8 vda算法
11.3分布式航迹关联
11.3.1基于统计的分布式航迹关联
11.3.2基于模糊推理与灰色理论的航迹关联
习题
参考文献
2章组合导航与信息融合
12.1导航系统概述
12.1.1惯性导航系2.1.2全球卫星导航系2.1.3景象匹配导航系2.1.4其他导航系2.1.5组合导航系2.2车载gps/ins/ec组合导航
12.2.1系统硬件软件结构
12.2.2组合导航估计融合模型
12.2.3实验结果
12.3亚轨道飞行器gps/ins/s组合导航
12.3.1亚轨道飞行器概述
12.3.2亚轨道飞行器飞行特性分析
12.3.3黑障问题
12.3.4导航系统方案设计
12.3.5融合结构设计
12.3.6仿真分析
12.4无人机ins/smns组合导航
12.4.1 ins/smns组合模式
12.4.2紧耦合ins/smns导航特性
12.4.3实验结果与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3章态势评估与威胁估计
13.1态势评估的概念
13.2态势评估的实现
13.2.1态势预测
13.2.2态势关联
13.2.3态势评估
13.3态势评估方法
13.3.1基于模糊聚类的态势评估方法
13.3.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态势评估
13.3.3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态势评估
13.3.4基于联合模糊逻辑和贝叶斯网络的态势评估
13.3.5其他
13.4威胁估计概念
13.4.1威胁估计的定义
13.4.2威胁估计的功能模型
13.4.3威胁估计的主要内容
13.5威胁估计中的知识库
13.5.1系统的领域知识
13.5.2系统的知识表示
13.5.3系统中的非推理
13.5.4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13.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威胁估计
13.6.1威胁等级的评判步骤
13.6.2影响目标威胁等级的因素及评判函数的建立
13.6.3各个因子加权系数的确定
13.6.4综合评判结果确定
13.7基于多因子综合加权的威胁估计
13.7.1多因子综合加权法基本原理
13.7.2多因子综合加权法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4章信息融合中的性能评估
14.1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14.1.1指标体系特点及选取原则
14.1.2指标类型
14.1.3剧情设定
14.1.4评估指标
14.2信息融合性能评估的方法
14.2.1信息融合性能评估的解析法
14.2.2信息融合性能评估的monte carlo 方法
14.2.3信息融合性能评估的半实物仿真方法
14.2.4信息融合性能评估的试验验证法
14.3性能评估举例
14.3.1跟踪系统性能评估及指标体系
14.3.2图像融合技术的性能评估
14.3.3面向效能度量(moe)的指标体系
14.4其他性能评估举例
14.4.1基于解析法的雷达与红外传感器航迹关联性能评估
14.4.2基于解析法的航迹起始性能评估
14.4.3基于monte carlo 仿真的雷达组网高度估计性能评估
习题
参考文献
5章传感器管理
15.1信息融合中的传感器管理
15.2传感器管理概述
15.2.1传感器管理概念
15.2.2传感器管理的内容
15.2.3常用传感器及其可管理的参数和模式
15.3传感器管理的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15.3.1传感器管理的系统结构
15.3.2传感器管理的功能模型
15.4传感器管理算法与性能指标体系
15.4.1传感器管理算法简介
15.4.2传感器管理性能指标体系
15.5工作环境受限的机载多传感器管理
15.5.1状态变量具有约束条件的传感器管理决策模型
15.5.2一种战场环境下的主/被动式传感器管理方案与算法
15.6基于模糊推理的多因素单平台传感器管理算法
15.6.1考虑目标多因素的传感器管理
15.6.2基于模糊推理的传感器管理
15.6.3仿真研究
15.7基于联合信息增量的多平台传感器网络管理
15.7.1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中的联合信息增量
15.7.2基于联合信息增量的集中式网络级传感器管理算法
15.7.3仿真研究
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