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

包邮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

¥89.7 (7.6折) ?
1星价 ¥89.7
2星价¥89.7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585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2715858 ; 978-7-5227-1585-8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既内生于西方政治思想史,又是对其的批判性超越。与西方主流的平等思想不同,马克思不是证成资本主义的平等价值,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及其平等价值的基础之上力图使每个人的需求得到同等的满足、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同等的实现。总体而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平等价值的认知和批判经历了一个从强调权利平等的重要性到分析平等的双重性、再到依据唯物史观批判性地阐释平等概念、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批判资产阶级的平等悖论和讨论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平等的逐渐深化的过程。本书依据马克思讨论平等问题的内在逻辑全面阐述了其平等思想,并揭示了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章 平等观念的谱系与马克思的平等问题 节 平等观念的谱系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平等观念 二 中世纪的平等观念 三 近代政治哲学的平等观念 第二节 马克思的平等问题 一 从前现代国家到现代国家 二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 三 马克思面临的平等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的平等概念 节 马克思平等概念的推进历程与内在逻辑 一 《莱茵报》时期:权利的平等 二 克罗茨纳赫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平等的双重性 三 对平等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四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平等悖论 五 共产主义社会对平等悖论的扬弃 第二节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平等概念的关系 一 “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 二 平等的观念是历史的产物 三 平等不是无差别的平等 四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第三章 依据唯物史观对平等的批判性阐释 节 对抽象平等的批判 一 德国的“自我意识”VS法国的“平等” 二 “真正的社会主义”对“人类平等”的论证策略 第二节 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一 “粗陋的共产主义” 二 巴贝夫主义及其“粗陋的共产主义”倾向 三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立场的批判 一 《什么是所有权》与《贫困的哲学》 二 对蒲鲁东的所有权批判理论的辩证性考察 三 对蒲鲁东的“平等的理论”的批判 四 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判 五 对蒲鲁东的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图景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资本逻辑下的“表面上的平等”与实质的不平等 节 资本主义平等原则及其悖论 一 “等同性”劳动:资本主义平等原则生发的内在根据 二 商品交换:资本主义平等原则的实现与确证 三 简单商品流通领域:资本主义平等原则占据统治地位的领域 四 资本流通总公式的矛盾:资本主义平等原则的悖论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不平等或者剥削机制的揭露与批判 一 劳动力: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 剩余价值: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三 资本积累:工人和资本家不平等差距的扩大 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灭亡 第五章 共产主义视域下的平等 节 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平等 一 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二 无产阶级专政与消灭阶级 三 以阶级差别为基础的不平等的自行消失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视野下的平等 一 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平等的权利” 二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对“平等的权利”的扬弃 三 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一切差别和不平等吗?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与平等的限度 一 平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 二 意识形态的平等及其限度 三 平等的历史性和悖论性 结语 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方法论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司晓静,女,1988年2月出生,河北邯郸人,201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讲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等,曾在《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甘肃社会科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