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腔戏【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包邮大腔戏【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37.7 (7.4折) ?
1星价 ¥37.7
2星价¥37.7 定价¥51.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49685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33496852 ; 978-7-5334-9685-2

本书特色

非物质文化保护是一项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工程,丛书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组织了近50位福建省的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纂而成,以近1500万字的篇幅,共19卷20册,涉及23种文化遗产,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曲谱资料、传承人物等的大型音乐类工具书,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福建传统民间音乐类型,研究福建地方性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和文化积累。

内容简介

该书系“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之一,作者叶明生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戏剧文化学与民间宗教文化研究。曾宪林系艺术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研究室副主任,在戏曲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该书以福建省仅存不多的,入选为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带有元明时间弋阳腔遗存的古剧种的大腔戏作为阐述对象。它按丛书的统一格式进行建构,包括:概述、唱腔、器乐、人物简介四大部分,因为大腔戏系一古老的小剧种,除唱腔外,较别的剧种多了一个部分“剧本选录”和“附录”。“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此音乐形式的大体情况,可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面貌了解;“唱腔”主要精选了各种剧目的精彩唱段,以展示各类唱法与腔调;“器乐”则包含唢呐曲牌和锣鼓谱;“人物简介”主要介绍了大腔戏各个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剧本选录”则精选了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大腔戏班展演的《白兔记》全本唱腔;“附录”部分则精选了七篇大腔戏的研究文章,适合相关人员阅读了解。许多资料都是编著者通过田野调查、搜集所得,对研究福建地方音乐特别是弥足珍贵。本书已于2019年入选了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

目录

概 述 壹、历史沿革 (一)福建宋元杂剧 (二)历史上的弋阳腔 (三)弋阳腔在福建的流传 贰、剧种流布 (一)永安大腔戏 1.永安大腔戏源流 2.永安大腔戏流布 3.永安丰田大腔戏班 (二)大田大腔戏班社传承 1.大田大腔戏源流 2.前坪黎坑村大腔戏班 3.广平镇万宅村大腔戏班 4.广平镇岬头村大腔戏班 5.太华镇德安村大腔戏班 (三)尤溪县大腔戏 1.尤溪县乾美村大腔戏 2.八字桥黄龙大腔班 3.中仙乡联兴班 4.池田南芹村大腔戏班 (四)南平大腔戏班社 1.西芹镇珠地村 2.坂山村大腔戏班 3.西芹村杉坑村大腔戏演唱班 4.西芹镇峰坪村大腔戏班 5.西芹镇西岩村大腔戏班 (五)沙县大腔戏班社 叁.艺术形态 (一)大腔戏行当角色 (二)大腔戏表演程式 1.表演程式资料 2.科步口诀 3.基本动作 (三)大腔戏舞台调度 1.大腔戏的舞台调度常用的程式 2.表演选例 (四)特殊角色处理 (五)化妆与脸谱 1.大腔戏化妆 2.大腔戏脸谱 肆、音乐唱腔 (一)唱腔曲牌 1.尤溪大腔戏唱腔曲牌 2.永安大腔戏唱腔曲牌 3.大田大腔戏唱腔曲牌 4.曲唱班曲牌 (二)曲牌结构 1.单支曲牌结构 (三)演唱特征 1.其节以鼓,其调喧 2.字多音少,一泄而尽 3.吐字运腔 4.衬字 5.加白或夹白 (三)帮腔特征 (四)滚唱 伍、唱腔调式、板式与旋法 (一)唱腔调式 (二)唱腔板式 (三)唱腔旋法 陆、伴奏音乐 (一)乐队乐器 1.乐队建制 2.后场位置 (二)伴奏乐器 (三)唢呐曲牌 1.永安唢呐吹牌 2.尤溪唢呐吹牌 3.大田唢呐吹牌 (四)吹牌的应用 1.吹牌功用类别 2.吹牌在戏中的运用 (五)锣鼓经 1.锣鼓经 2.丰田村大腔戏闹台谱 3.南平大腔戏锣鼓经 (六)伴奏音乐的特征 1.简单、粗犷的锣鼓伴奏 2.唱、帮、打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 二、唱 腔 (一)曲 牌 1.春到人间草木知 《合刀记》娄英[小旦]唱【观花牌】 2.我儿听启 《合刀记》刘智远[正生]刘承佑[小生]唱【拜别牌】 3.众英雄听言因 《合刀记》 刘智远[正生] 刘承佑[小生]唱 【和顺牌】 4.少年子弟将猛勇 《合刀记》刘承佑[小生]娄英[小旦]唱【雌雄牌】 5.听说罢好伤心(一) 《合刀记》 郭威[净]唱 【清水令】 6.赦书出下六部皆知 《合刀记》 皇帝[老生]唱 【诏书牌】 7.告员外听言因 《雌雄鞭》 尉迟宝林[正生]唱 【诉牌】 8.启奏吾王可登班 《封门官奏朝》 封门官[末]唱 【奏朝牌】 9.帐下三军听吾号令 《白兔记》 刘承佑[小生]唱 【点将牌】 10.哥嫂狠心 《白兔记》 李三娘[正旦]唱 【哭牌】 11.翻身勒马转回程 《白兔记》 刘承佑[小生]唱 【走路牌】 12.容臣奏上 《取盔甲》 佘太君[老旦]唱 13.心中思忖 《取盔甲》 驸马[老生]唱 14.听说罢好伤心(二) 《取盔甲》 杨八娘[正旦] 杨九妹[小旦]唱 15.书拜上六兄长 《取盔甲》 杨八娘[正旦]唱 16.告公公听奴言明 《取盔甲》 杨八娘[正旦]唱 17.孟良前去取药方 《取盔甲》 杨宗保[小生]唱 18.杀得我弃甲丢枪 《取盔甲》 杨八娘[正旦]唱 19.路迢迢,山峡没花草 《取盔甲》 杨六郎[正生]唱 【一江风】 20.昔日二人分别去 《取盔甲》 杨宗保[小生]唱 【哭相思】 21.秦居雍州(一) 《破庆阳》 苏秦[正生]唱 22.下官亲自奏丹墀 《破庆阳》 苏秦[正生]唱 23.君臣今日路中宿 《破庆阳》 娘娘[正旦] 苏秦[正生]唱 24.小姐可尔道 《白兔记》 梅香[贴旦]唱 25.索债归家 《白兔记》 李洪信[净]唱 26.连丧公婆 《白兔记》 臭奴[夫旦]唱 27.抛离数载,景致依原 《白兔记》 刘智远[正生]唱 28.更深夜静月明朗 《双鞭记》 苏香莲[正旦]唱 29.心中思量 《双鞭记》 尉迟敬德[净]唱 30.一江风 《双鞭记》 尉迟敬德[净]唱 31.负屈含冤慢慢来到自家门 《玻璃盏》 高文举[正生]唱 32.爹,非是孩儿去而复回 《白兔记》 刘承佑[小生] 刘智远[正生]唱 33.待院开由人闹 《青袍记》 梁灏[外]唱 34.南海普陀山 《鲤鱼记》 观音[正旦]唱 35.三炷茗香透天庭 《破庆阳》 袁文正[净]唱 36.拜了奉请东方甲乙木 《破庆阳》 袁文正[净]唱 37.为国安邦,且喜今朝果非常 《金印记》 苏秦[正生]唱 【园林好】 38.秦居雍州(二) 《金印记》 苏秦[正生]唱 39.汉钟离腰系着紫金钩 《八仙献寿》 吕洞宾[老生]唱 【水仙子】 40.英雄盖世吐红霓 《征辽东》 薛仁贵[正生]唱 41.一瓶酒满满斟 《孔子归家》 孔子[老生]唱 42.香风阵阵袭人衣 《大八仙》 王母娘娘[老旦]唱 【清水令】 43.追思吾梦真奇美 《三代荣》 狐狸仙[小旦]唱 【步步娇】 (二)小 调  1.左边一撇不成字 《卖花线》 卖花郎[丑]唱 【十字拆】  2.担子挑上肩 《卖花线》 卖花郎[丑]唱 【卖花线调】  3.忙把担子来挑起(一) 《大补缸》 张古老[丑]唱 【小补缸】  4.忙把担子来挑起(二) 《大补缸》 张古老[丑]唱 【大补缸】  5.一更里进绣房 《合刀记》 管家[丑]唱 【五更里】  6.姑嫂看灯(一) 《打擂台》 花郎[丑]唱 【五更里】  7.姑嫂看灯(二) 《打擂台》 花郎[丑]唱 【五更里】  8.高高山上一个庙子堂 《打擂台》 花郎[丑]唱 【兵溜冷】(又称【打更调】【打兵梆】)  9.坐在房中绣花鞋 小调 【算命歌】 三、器 乐 (一)唢呐曲牌  1.点 绛  2.折桂令  3.金 榜  4.金榜牌  5.仙花子  6.奏朝牌  7.拜团圆  8.雷 鸠  9.广东歌 10.八板头 11.五马会朝牌 12.昂子金 13.水灯笼 14.算命歌 15.笔架楼 16.得胜令 17.沙白皮 18.家住在 19.广苏金 20.梅花序 21.紧过场 22.武点绛 23.接 驾 24.游 莺 25.步步娇 26.歹 牒 27.水仙仔 28.大战(一) 29.大战(二) 30.寿筵开(一) 31.沽美酒 32.清江引 33.《跳回回》出场乐 34.献宝 35.寿筵开(二) 36.尾声 (二)锣鼓谱  1.开台锣鼓  2.出八仙锣鼓  3.跳台锣鼓  4.收场锣鼓 四、剧本选录 《白兔记》(永安)全本唱腔  1.桃杏锦村 《**出·登台沽赏》刘智远[正生]唱  2.痴迷汉好赌钱 《第二出·开场赌博》刘智远[正生]唱  3.漫伤情,倚栏绿萼落脸红 《第五出·归家监相》李三娘[正旦]唱  4.过桥西,人生相会是姻缘 《第五出·归家监相》李章公[外]唱  5.俺这里华堂空砌 《第八出·刘高扫地》刘智远[正生]唱  6.紫燕衔泥堂前地 《第八出·刘高扫地》刘智远[正生]唱  7.往长街香尘满地 《第八出·刘高扫地》李三娘[正旦]唱  8.小姐你道不是下流之辈 《第八出·刘高扫地》梅香[贴旦]唱  9.又道是前人积下与儿曹 《第八出·刘高扫地》李三娘[正旦]唱 10.多蒙太公美意 《第八出·刘高扫地》刘智远[正生]唱 11.俺这里偷情观看 《第八出·刘高扫地》李三娘[正旦]唱 12.索债归家 《第九出·洪信索债》李洪信[大花]臭奴[夫旦]刘智远[正生]唱 13.自与刘郎偕伉俪 《第十出·三娘抢棍》李三娘[正旦]唱 14.英雄盖世谁能比 《第十出·三娘抢棍》刘智远[正生]唱 15.是谁叫开门 《第十出·三娘抢棍》李三娘[正旦] 刘智远[正生]唱 16.你把闲言闲语都抛却 《第十出·三娘抢棍》李三娘[正旦]刘智远[正生]唱 17.苦楚难挨 《第十六出·三娘挨磨》李三娘[正旦]唱 18.痛苦难挨 《第十七出·挨磨生子》李三娘[正旦]唱 19.拜谢养育 《第十九出·班师回府》刘承佑[小生]唱 20.帐下三军听号令 《第二十出·打猎汲水》刘承佑[小生] 夫[丑]唱 21.哥嫂狠心 《第二十出·打猎汲水》李三娘[正旦] 刘承佑[小生] 丑、夫[丑]唱 22.上告严亲 《第二十一出·回书见父》刘承佑[小生] 刘智远[正生]岳贞娘[小旦]唱 23.思量命蹇 《第二十二出·磨房相会》李三娘[正旦] 刘智远[正生]唱 五、人物简介 (一)陈龙山 (二)陈文星 (三)罗昌楼 (四)萧树腾 (五)康章植 (六)陈初穗 (七)萧先圭 (八)熊德树 (九)邢承榜 (十)熊德钦 附录 研究文章 尤溪大腔采访录 叶明生、周治彬 浅谈古老剧种大腔戏 卢天生 永安大腔戏《白兔记》演出座谈会发言纪要三明市剧目创作室整理 弋阳古韵 大腔稀声——永安大腔戏《白兔记》演出观感记略 叶明生 永安丰田村的宗族戏剧大腔戏 叶明生 试析大腔戏与四平戏的关系 周治彬 大腔戏传本题材剧目形态初探 罗金满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名家推荐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创作的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作牵头单位,组织了几十位我省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纂了这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以近千字的篇幅,共20余厚册,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和曲谱资料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陈桦(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本套书的亮点,除了它将有利于海峡两岸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外,它是具有工具书与教科书性质的大型图书。它从民俗学的角度,把几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即把原来大家所熟知艺术分类中戏曲、曲艺、民歌、舞蹈音乐统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突出其民俗性、民间性、遗产性以及*重要的音乐性,因此,我们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戏曲类的“闽剧”“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可以看到曲艺类的“南音”“十番”“伬艺”“北管”“南词”等,可以看到民歌类的“畲族民歌”“锦歌”“东山歌册”,也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类的“拍胸舞”。同时,这套书还能做到经典性,因为具有了这个属性,它才能具有教科书的特质,比如,戏曲类所选录的地方戏剧选段时,尽量以经典剧目为主,如莆仙戏的《春草闯堂》、闽剧的《贻顺哥烛蒂》、高甲戏的《桃花搭渡》、歌仔戏的《三家福》,从中可窥见一斑。 ——周凯模(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对于这套书,我尤为看重的,是它以整理福建省传统民间音乐方式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两岸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对台交流工作不可以放松,在官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持续深入,那么,通过两岸的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载体,是一种让两岸交流无障碍地继续下去的可行途径。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两岸民众对这些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特别是南音、歌仔戏、锦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互相认同。因此,此项目的*大优势是:福建与台湾在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项目的自然交流无处不在,这是其他省份无法做到的。因此,通过这套书,让台湾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分享大陆的学术成果,参与到福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一件可以做到,也能做好的双赢之事,意义相当重大。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本书作者简介丛书主编简介 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本书作者简介 叶明生,1946年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山大学客座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合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戏剧文化学与民间宗教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有《宗教与戏剧研究丛稿》《中国傀儡戏史》等19种。主编《福建民间仪式与戏剧》等8种。学术论著《福建傀儡戏史论》《莆仙戏剧文化生态研究》分别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六届、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周治彬,1948年生,福建尤溪人,历任县文化馆长、县文化局长、县文联主席等职。有舞蹈《夫妻乐》《帽龙》、快板《桃花渡》等十多个艺术作品在全国或省级文艺调演中获奖。参与编纂《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2000年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优秀编审工作奖。2001年被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曾宪林,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兼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副主任。系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青年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与琉球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邀访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部、教·育·部课题四项,参与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三项,参与志书编撰三项,已出版专著五本(两本合著),已发表数十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