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208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7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72020834 ; 978-7-5720-2083-4
本书特色
该教材侧重于“研究”,以期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的研究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做到掌握音韵学的基础理论、术语体系,了解学科研究概况及其前沿状态,通过系统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能够自主地运用音韵学知识开展音韵学或其他相关学科(如方言学)的科学研究。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适用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的研究生教材,共分三编:音韵与音韵学,《切韵音系》和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具体涉及音韵学的起源、发展、基础理论、术语体系、切韵的声母系统、声调系统、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古近音变趋势等。与一般知识性介绍的本科教材相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二是内在结构逻辑的严密性,三是学科研究的前沿性。该教材侧重于“研究”,以期读者通过学习本课程,做到掌握音韵学的基础理论、术语体系,了解学科研究概况及其前沿状态,通过系统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能够自主地运用音韵学知识开展音韵学或其他相关学科(如方言学)的科学研究。
目录
**编音韵与音韵学
**章音韵学的起源及发展 ............ 2
**节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与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韵学 ............ 2
二、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 2
第二节汉语音节的分析 ............ 4
一、 音节三要素——声、韵、调 ............ 5
二、 音节三要素的二维结构 ............ 6
三、 汉语音节的音素组合 ............ 6
第三节韵部与反切 ............ 12
一、 韵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节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 23
一、 韵书及其流变 ............ 23
二、 音韵学的分支学科与语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理论与术语体系 ............ 48 **节韵的分析 ............ 48 一、 韵目表及相关知识 ............ 48
二、 韵在韵图上的表现 ............ 58 第二节声的分析 ............ 66 一、 声母、声类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浊,附戛、透、轹、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韵图上的分布 ............ 70 第三节调的分析 ............ 73 一、 四声及其性质 ............ 73 二、 四声的二分 ............ 76 三、 清浊与阴阳 ............ 77
第二编《切韵》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81 **节《切韵》音系的研究概况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节音类的研究: 系联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联的原理与原则 ............ 83 二、 系联的操作: 正例与变例 ............ 84 三、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探讨 ............ 88 第三节音值的研究: 历史比较与梵汉对音 ............ 99 一、 历史比较 ............ 99 二、 梵汉对音 ............ 103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系统 ............ 104 **节音类研究 ............ 104 一、 诸家异同 ............ 104 二、 音位验证的思路 ............ 110 三、 《切韵》三十六声母 ............ 111 第二节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汉的声母构拟 ............ 124 二、 对高本汉声母学说的批评及修订 ............ 127 三、 《切韵》声母的音值构拟 ............ 127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与声调系统 ............ 129 **节音类研究(上): 韵母的确立 ............ 129 一、 据《切韵》韵类折合韵母 ............ 129 二、 据韵图确立切韵韵母 ............ 130 第二节音类研究(下): 韵母在韵图上的特殊表现 ............ 134 一、 某等与某等韵 ............ 134 二、 韵图显示的声韵拼合关系 ............ 135 三、 韵图对三等韵的特殊处置 ............ 138 四、 三等韵的结构特点 ............ 142 五、 内转、外转 ............ 143 第三节音值研究(上): 据韵图音理推测 ............ 146 一、 介音系统 ............ 147 二、 韵尾系统 ............ 154 三、 四等韵的主元音 ............ 159 第四节音值研究(下): 分摄构拟 ............ 164 一、 通摄 ............ 167 二、 江摄 ............ 170 三、 止摄 ............ 171 四、 遇摄 ............ 177 五、 蟹摄 ............ 180 六、 臻摄 ............ 185 七、 山摄 ............ 189 八、 效摄 ............ 192 九、 果摄 ............ 194 十、 假摄 ............ 196 十一、 宕摄 ............ 198 十二、 梗摄 ............ 199 十三、 曾摄 ............ 203 十四、 流摄 ............ 205 十五、 深摄 ............ 207 十六、 咸摄 ............ 208 十七、 《切韵》韵母表 ............ 211 第五节《切韵》的声调 ............ 213 一、 《切韵》的声调系统 ............ 213 二、 声调的发圈标记 ............ 214
第六节音韵地位 ............ 214 一、 何为音韵地位 ............ 214 二、 音韵地位的内容 ............ 215 三、 音韵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编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章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 ............ 219 **节语音发展观和语音史 ............ 219 一、 汉唐人偶说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实践 ............ 221 三、 古今音变思想与语音史 ............ 222 第二节转型: 时空结合的语音史 ............ 226 一、 单线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两个研究层面 ............ 231 三、 新型语音史: 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节材料与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与审音 ............ 236 三、 历史比较与构拟 ............ 237 第二节上古韵部系统 ............ 237 一、 顾炎武的古韵学说 ............ 238 二、 江永的古韵学说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韵学说 ............ 241 四、 戴震的古韵学说 ............ 244 五、 孔广森的古韵学说 ............ 245 六、 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学说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韵学说 ............ 247 八、 黄侃的古韵学说 ............ 247 第三节上古声母系统 ............ 249 一、 钱大昕的古声母学说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251 三、 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 251 四、 黄侃古音十九纽及照二归精说 ............ 253 五、 现代音韵学的上古声母研究 ............ 256 第四节上古声调系统 ............ 258 一、 古音四声一贯说 ............ 258 二、 古无去声说 ............ 258 三、 古无入声说 ............ 259 四、 古有四声但归字有异于今四声说 ............ 259 五、 古平入二声说 ............ 259 第五节古音构拟 ............ 260 一、 方法与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学说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学说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节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韵》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韵》音系的性质 ............ 282 第二节中古通语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诗文用韵 ............ 285 二、 音释研究 ............ 290 三、 梵汉对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节近代通语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韵》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韵》研究简介 ............ 306 第二节近代语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语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韵书与近代官话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变大势 ............ 319 **节从上古到中古音变大势 ............ 320 一、 声母的演变 ............ 320 二、 韵部的演变 ............ 323 三、 声调的演变 ............ 326 第二节从中古到近代音变大势 ............ 327 一、 声母的演变 ............ 327 二、 韵部的演变 ............ 329 三、 声调的演变 ............ 333 第三节从近代到现代的音变大势 ............ 336 一、 声母的演变 ............ 336 二、 韵母与声调的演变 ............ 337
第六章历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节理论与方法 ............ 341 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历史方音的文献调查 ............ 352 四、 历史方音研究方法论 ............ 359 第二节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历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语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区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语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节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说 ............ 379 二、 文史语言学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诗文用韵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释方音研究 ............ 383 五、 对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节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说 ............ 394 二、 近代官话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吴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闽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赣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粤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晋、徽方音研究 ............ 430
参考文献 ............ 437 后记 ............ 455 **编音韵与音韵学 **章音韵学的起源及发展 ............ 2 **节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与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韵学 ............ 2 二、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 2 第二节汉语音节的分析 ............ 4 一、 音节三要素——声、韵、调 ............ 5 二、 音节三要素的二维结构 ............ 6 三、 汉语音节的音素组合 ............ 6 第三节韵部与反切 ............ 12 一、 韵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节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 23 一、 韵书及其流变 ............ 23 二、 音韵学的分支学科与语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理论与术语体系 ............ 48 **节韵的分析 ............ 48 一、 韵目表及相关知识 ............ 48
二、 韵在韵图上的表现 ............ 58 第二节声的分析 ............ 66 一、 声母、声类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浊,附戛、透、轹、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韵图上的分布 ............ 70 第三节调的分析 ............ 73 一、 四声及其性质 ............ 73 二、 四声的二分 ............ 76 三、 清浊与阴阳 ............ 77
第二编《切韵》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81 **节《切韵》音系的研究概况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节音类的研究: 系联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联的原理与原则 ............ 83 二、 系联的操作: 正例与变例 ............ 84 三、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探讨 ............ 88 第三节音值的研究: 历史比较与梵汉对音 ............ 99 一、 历史比较 ............ 99 二、 梵汉对音 ............ 103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系统 ............ 104 **节音类研究 ............ 104 一、 诸家异同 ............ 104 二、 音位验证的思路 ............ 110 三、 《切韵》三十六声母 ............ 111 第二节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汉的声母构拟 ............ 124 二、 对高本汉声母学说的批评及修订 ............ 127 三、 《切韵》声母的音值构拟 ............ 127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与声调系统 ............ 129 **节音类研究(上): 韵母的确立 ............ 129 一、 据《切韵》韵类折合韵母 ............ 129 二、 据韵图确立切韵韵母 ............ 130 第二节音类研究(下): 韵母在韵图上的特殊表现 ............ 134 一、 某等与某等韵 ............ 134 二、 韵图显示的声韵拼合关系 ............ 135 三、 韵图对三等韵的特殊处置 ............ 138 四、 三等韵的结构特点 ............ 142 五、 内转、外转 ............ 143 第三节音值研究(上): 据韵图音理推测 ............ 146 一、 介音系统 ............ 147 二、 韵尾系统 ............ 154 三、 四等韵的主元音 ............ 159 第四节音值研究(下): 分摄构拟 ............ 164 一、 通摄 ............ 167 二、 江摄 ............ 170 三、 止摄 ............ 171 四、 遇摄 ............ 177 五、 蟹摄 ............ 180 六、 臻摄 ............ 185 七、 山摄 ............ 189 八、 效摄 ............ 192 九、 果摄 ............ 194 十、 假摄 ............ 196 十一、 宕摄 ............ 198 十二、 梗摄 ............ 199 十三、 曾摄 ............ 203 十四、 流摄 ............ 205 十五、 深摄 ............ 207 十六、 咸摄 ............ 208 十七、 《切韵》韵母表 ............ 211 第五节《切韵》的声调 ............ 213 一、 《切韵》的声调系统 ............ 213 二、 声调的发圈标记 ............ 214
第六节音韵地位 ............ 214 一、 何为音韵地位 ............ 214 二、 音韵地位的内容 ............ 215 三、 音韵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编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章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 ............ 219 **节语音发展观和语音史 ............ 219 一、 汉唐人偶说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实践 ............ 221 三、 古今音变思想与语音史 ............ 222 第二节转型: 时空结合的语音史 ............ 226 一、 单线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两个研究层面 ............ 231 三、 新型语音史: 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节材料与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与审音 ............ 236 三、 历史比较与构拟 ............ 237 第二节上古韵部系统 ............ 237 一、 顾炎武的古韵学说 ............ 238 二、 江永的古韵学说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韵学说 ............ 241 四、 戴震的古韵学说 ............ 244 五、 孔广森的古韵学说 ............ 245 六、 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学说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韵学说 ............ 247 八、 黄侃的古韵学说 ............ 247 第三节上古声母系统 ............ 249 一、 钱大昕的古声母学说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251 三、 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 251 四、 黄侃古音十九纽及照二归精说 ............ 253 五、 现代音韵学的上古声母研究 ............ 256 第四节上古声调系统 ............ 258 一、 古音四声一贯说 ............ 258 二、 古无去声说 ............ 258 三、 古无入声说 ............ 259 四、 古有四声但归字有异于今四声说 ............ 259 五、 古平入二声说 ............ 259 第五节古音构拟 ............ 260 一、 方法与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学说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学说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节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韵》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韵》音系的性质 ............ 282 第二节中古通语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诗文用韵 ............ 285 二、 音释研究 ............ 290 三、 梵汉对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节近代通语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韵》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韵》研究简介 ............ 306 第二节近代语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语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韵书与近代官话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变大势 ............ 319 **节从上古到中古音变大势 ............ 320 一、 声母的演变 ............ 320 二、 韵部的演变 ............ 323 三、 声调的演变 ............ 326 第二节从中古到近代音变大势 ............ 327 一、 声母的演变 ............ 327 二、 韵部的演变 ............ 329 三、 声调的演变 ............ 333 第三节从近代到现代的音变大势 ............ 336 一、 声母的演变 ............ 336 二、 韵母与声调的演变 ............ 337
第六章历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节理论与方法 ............ 341 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历史方音的文献调查 ............ 352 四、 历史方音研究方法论 ............ 359 第二节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历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语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区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语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节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说 ............ 379 二、 文史语言学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诗文用韵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释方音研究 ............ 383 五、 对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节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说 ............ 394 二、 近代官话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吴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闽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赣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粤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晋、徽方音研究 ............ 430
参考文献 ............ 437 后记 ............ 455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理论与术语体系 ............ 48 **节韵的分析 ............ 48 一、 韵目表及相关知识 ............ 48
二、 韵在韵图上的表现 ............ 58 第二节声的分析 ............ 66 一、 声母、声类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浊,附戛、透、轹、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韵图上的分布 ............ 70 第三节调的分析 ............ 73 一、 四声及其性质 ............ 73 二、 四声的二分 ............ 76 三、 清浊与阴阳 ............ 77
第二编《切韵》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81 **节《切韵》音系的研究概况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节音类的研究: 系联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联的原理与原则 ............ 83 二、 系联的操作: 正例与变例 ............ 84 三、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探讨 ............ 88 第三节音值的研究: 历史比较与梵汉对音 ............ 99 一、 历史比较 ............ 99 二、 梵汉对音 ............ 103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系统 ............ 104 **节音类研究 ............ 104 一、 诸家异同 ............ 104 二、 音位验证的思路 ............ 110 三、 《切韵》三十六声母 ............ 111 第二节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汉的声母构拟 ............ 124 二、 对高本汉声母学说的批评及修订 ............ 127 三、 《切韵》声母的音值构拟 ............ 127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与声调系统 ............ 129 **节音类研究(上): 韵母的确立 ............ 129 一、 据《切韵》韵类折合韵母 ............ 129 二、 据韵图确立切韵韵母 ............ 130 第二节音类研究(下): 韵母在韵图上的特殊表现 ............ 134 一、 某等与某等韵 ............ 134 二、 韵图显示的声韵拼合关系 ............ 135 三、 韵图对三等韵的特殊处置 ............ 138 四、 三等韵的结构特点 ............ 142 五、 内转、外转 ............ 143 第三节音值研究(上): 据韵图音理推测 ............ 146 一、 介音系统 ............ 147 二、 韵尾系统 ............ 154 三、 四等韵的主元音 ............ 159 第四节音值研究(下): 分摄构拟 ............ 164 一、 通摄 ............ 167 二、 江摄 ............ 170 三、 止摄 ............ 171 四、 遇摄 ............ 177 五、 蟹摄 ............ 180 六、 臻摄 ............ 185 七、 山摄 ............ 189 八、 效摄 ............ 192 九、 果摄 ............ 194 十、 假摄 ............ 196 十一、 宕摄 ............ 198 十二、 梗摄 ............ 199 十三、 曾摄 ............ 203 十四、 流摄 ............ 205 十五、 深摄 ............ 207 十六、 咸摄 ............ 208 十七、 《切韵》韵母表 ............ 211 第五节《切韵》的声调 ............ 213 一、 《切韵》的声调系统 ............ 213 二、 声调的发圈标记 ............ 214
第六节音韵地位 ............ 214 一、 何为音韵地位 ............ 214 二、 音韵地位的内容 ............ 215 三、 音韵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编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章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 ............ 219 **节语音发展观和语音史 ............ 219 一、 汉唐人偶说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实践 ............ 221 三、 古今音变思想与语音史 ............ 222 第二节转型: 时空结合的语音史 ............ 226 一、 单线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两个研究层面 ............ 231 三、 新型语音史: 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节材料与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与审音 ............ 236 三、 历史比较与构拟 ............ 237 第二节上古韵部系统 ............ 237 一、 顾炎武的古韵学说 ............ 238 二、 江永的古韵学说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韵学说 ............ 241 四、 戴震的古韵学说 ............ 244 五、 孔广森的古韵学说 ............ 245 六、 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学说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韵学说 ............ 247 八、 黄侃的古韵学说 ............ 247 第三节上古声母系统 ............ 249 一、 钱大昕的古声母学说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251 三、 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 251 四、 黄侃古音十九纽及照二归精说 ............ 253 五、 现代音韵学的上古声母研究 ............ 256 第四节上古声调系统 ............ 258 一、 古音四声一贯说 ............ 258 二、 古无去声说 ............ 258 三、 古无入声说 ............ 259 四、 古有四声但归字有异于今四声说 ............ 259 五、 古平入二声说 ............ 259 第五节古音构拟 ............ 260 一、 方法与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学说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学说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节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韵》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韵》音系的性质 ............ 282 第二节中古通语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诗文用韵 ............ 285 二、 音释研究 ............ 290 三、 梵汉对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节近代通语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韵》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韵》研究简介 ............ 306 第二节近代语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语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韵书与近代官话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变大势 ............ 319 **节从上古到中古音变大势 ............ 320 一、 声母的演变 ............ 320 二、 韵部的演变 ............ 323 三、 声调的演变 ............ 326 第二节从中古到近代音变大势 ............ 327 一、 声母的演变 ............ 327 二、 韵部的演变 ............ 329 三、 声调的演变 ............ 333 第三节从近代到现代的音变大势 ............ 336 一、 声母的演变 ............ 336 二、 韵母与声调的演变 ............ 337
第六章历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节理论与方法 ............ 341 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历史方音的文献调查 ............ 352 四、 历史方音研究方法论 ............ 359 第二节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历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语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区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语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节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说 ............ 379 二、 文史语言学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诗文用韵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释方音研究 ............ 383 五、 对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节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说 ............ 394 二、 近代官话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吴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闽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赣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粤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晋、徽方音研究 ............ 430
参考文献 ............ 437 后记 ............ 455 **编音韵与音韵学 **章音韵学的起源及发展 ............ 2 **节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与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韵学 ............ 2 二、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 2 第二节汉语音节的分析 ............ 4 一、 音节三要素——声、韵、调 ............ 5 二、 音节三要素的二维结构 ............ 6 三、 汉语音节的音素组合 ............ 6 第三节韵部与反切 ............ 12 一、 韵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节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 23 一、 韵书及其流变 ............ 23 二、 音韵学的分支学科与语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理论与术语体系 ............ 48 **节韵的分析 ............ 48 一、 韵目表及相关知识 ............ 48
二、 韵在韵图上的表现 ............ 58 第二节声的分析 ............ 66 一、 声母、声类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浊,附戛、透、轹、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韵图上的分布 ............ 70 第三节调的分析 ............ 73 一、 四声及其性质 ............ 73 二、 四声的二分 ............ 76 三、 清浊与阴阳 ............ 77
第二编《切韵》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81 **节《切韵》音系的研究概况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节音类的研究: 系联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联的原理与原则 ............ 83 二、 系联的操作: 正例与变例 ............ 84 三、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探讨 ............ 88 第三节音值的研究: 历史比较与梵汉对音 ............ 99 一、 历史比较 ............ 99 二、 梵汉对音 ............ 103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系统 ............ 104 **节音类研究 ............ 104 一、 诸家异同 ............ 104 二、 音位验证的思路 ............ 110 三、 《切韵》三十六声母 ............ 111 第二节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汉的声母构拟 ............ 124 二、 对高本汉声母学说的批评及修订 ............ 127 三、 《切韵》声母的音值构拟 ............ 127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与声调系统 ............ 129 **节音类研究(上): 韵母的确立 ............ 129 一、 据《切韵》韵类折合韵母 ............ 129 二、 据韵图确立切韵韵母 ............ 130 第二节音类研究(下): 韵母在韵图上的特殊表现 ............ 134 一、 某等与某等韵 ............ 134 二、 韵图显示的声韵拼合关系 ............ 135 三、 韵图对三等韵的特殊处置 ............ 138 四、 三等韵的结构特点 ............ 142 五、 内转、外转 ............ 143 第三节音值研究(上): 据韵图音理推测 ............ 146 一、 介音系统 ............ 147 二、 韵尾系统 ............ 154 三、 四等韵的主元音 ............ 159 第四节音值研究(下): 分摄构拟 ............ 164 一、 通摄 ............ 167 二、 江摄 ............ 170 三、 止摄 ............ 171 四、 遇摄 ............ 177 五、 蟹摄 ............ 180 六、 臻摄 ............ 185 七、 山摄 ............ 189 八、 效摄 ............ 192 九、 果摄 ............ 194 十、 假摄 ............ 196 十一、 宕摄 ............ 198 十二、 梗摄 ............ 199 十三、 曾摄 ............ 203 十四、 流摄 ............ 205 十五、 深摄 ............ 207 十六、 咸摄 ............ 208 十七、 《切韵》韵母表 ............ 211 第五节《切韵》的声调 ............ 213 一、 《切韵》的声调系统 ............ 213 二、 声调的发圈标记 ............ 214
第六节音韵地位 ............ 214 一、 何为音韵地位 ............ 214 二、 音韵地位的内容 ............ 215 三、 音韵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编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章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 ............ 219 **节语音发展观和语音史 ............ 219 一、 汉唐人偶说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实践 ............ 221 三、 古今音变思想与语音史 ............ 222 第二节转型: 时空结合的语音史 ............ 226 一、 单线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两个研究层面 ............ 231 三、 新型语音史: 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节材料与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与审音 ............ 236 三、 历史比较与构拟 ............ 237 第二节上古韵部系统 ............ 237 一、 顾炎武的古韵学说 ............ 238 二、 江永的古韵学说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韵学说 ............ 241 四、 戴震的古韵学说 ............ 244 五、 孔广森的古韵学说 ............ 245 六、 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学说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韵学说 ............ 247 八、 黄侃的古韵学说 ............ 247 第三节上古声母系统 ............ 249 一、 钱大昕的古声母学说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251 三、 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 251 四、 黄侃古音十九纽及照二归精说 ............ 253 五、 现代音韵学的上古声母研究 ............ 256 第四节上古声调系统 ............ 258 一、 古音四声一贯说 ............ 258 二、 古无去声说 ............ 258 三、 古无入声说 ............ 259 四、 古有四声但归字有异于今四声说 ............ 259 五、 古平入二声说 ............ 259 第五节古音构拟 ............ 260 一、 方法与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学说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学说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节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韵》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韵》音系的性质 ............ 282 第二节中古通语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诗文用韵 ............ 285 二、 音释研究 ............ 290 三、 梵汉对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节近代通语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韵》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韵》研究简介 ............ 306 第二节近代语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语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韵书与近代官话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变大势 ............ 319 **节从上古到中古音变大势 ............ 320 一、 声母的演变 ............ 320 二、 韵部的演变 ............ 323 三、 声调的演变 ............ 326 第二节从中古到近代音变大势 ............ 327 一、 声母的演变 ............ 327 二、 韵部的演变 ............ 329 三、 声调的演变 ............ 333 第三节从近代到现代的音变大势 ............ 336 一、 声母的演变 ............ 336 二、 韵母与声调的演变 ............ 337
第六章历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节理论与方法 ............ 341 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历史方音的文献调查 ............ 352 四、 历史方音研究方法论 ............ 359 第二节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历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语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区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语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节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说 ............ 379 二、 文史语言学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诗文用韵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释方音研究 ............ 383 五、 对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节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说 ............ 394 二、 近代官话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吴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闽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赣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粤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晋、徽方音研究 ............ 430
参考文献 ............ 437 后记 ............ 45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古籍所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任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编委、副主编,学术集刊《中国语言学》的编委。专业方向为汉语史、音韵学,研究领域为语音史、历史方言学。出版学术专著《宋代闽音考》等。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0.2¥32.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女性生存战争
¥31.0¥66.0 -
万物皆无序
¥14.3¥4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4.8¥45.0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26.7¥55.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乡土中国
¥21.3¥26.0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7.3¥36.8 -
字海探源
¥25.0¥7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 -
六说文学教育
¥1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