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记忆之场 电子媒介的实践、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1978-2010:基于L市的媒介社会学考察
1星价
¥42.0
(7.5折)
2星价¥42.0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3735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62373520 ; 978-7-5623-7352-0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电子媒介的实践,具体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录音机(含卡式磁带)、影碟机、CVD、DVD、VCD、录像机、卡拉OK机、BB机、随身听、大哥大、小灵通、移动通信手机、家庭游戏机、家庭音响等的变迁,考察各电子媒介如何对日常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存储、提取和传播,又如何在技术的影响下改变信息记录、存储和传播的方式,并在社会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本书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图景,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与集体记忆。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面向比较广泛的读者群体;既是学术问题的探讨,也是时代生活的呈现;既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人的阅读文本。
目录
绪论
**节 电子媒介研究回溯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章 L市的日常生活空间
**节 自然地理景观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节 通信媒介网络
第二章 新时期电子媒介实践的社会语境
**节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政治经济生态
第二节 后现代思想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进入电子媒介传播新时代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日常生活
第三章 录音机·听觉革新·人性复苏
节 录音机的诞生与进场
第二节 作为媒介技术物的可供性
第三节 卡式磁带的文本内容
第四节 个体经验与情感的激荡
第四章 家庭影音-视听体验-情感抚慰
节 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
第二节 CD、VCD、DVD的日常实践
第三节 家庭影音与空间文化的勾连
第四节 “卡拉之所以OK”:市民文化狂潮
第五章 通信媒介-信息连接一身份标签
节 “有事call我”:作为信息中介的寻呼机
第二节 “大哥大”:一种身份的象征
第三节 普通大众的选择:“小灵通”
第四节 2G手机:通信工具走向普及
第六章 电子媒介与社会生活的互构
节 电子媒介的“驯化”
第二节 日常交往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
第七章 记忆之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记忆
节 社会记忆何以可能
第二节 电子媒介作为建构记忆的载体
第三节 电子媒介作为记忆实践的客体
第四节 “昨日黄花今犹在”:电子媒介的再中介化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田野调查受访者情况表
附录二 L市政区图一
L市政区图二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小华女,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媒介文化与批评、媒介社会学、影视传播、国际传播、大众媒介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个人专著4部,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界》《学术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等10多项科研课题。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性心理学
¥19.7¥58.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4.1¥38.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万物皆无序
¥1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