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与优化路径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与优化路径

1星价 ¥96.0 (7.5折)
2星价¥96.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975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2719757 ; 978-7-5227-1975-7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使命要求,聚焦研究型大学如何引导区域创新这一核心问题,系统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诉求和内在逻辑、内外部动力机制及其协同机理,比较了不同国家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典型经验与特色,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分析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并基于现实困境提出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优化路径。本书对新时代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深化研究型大学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完善区域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创新实力等均具有重要启发。

目录

序言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问题 四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区域创新相关研究现状 二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相关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三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节 相关概念 一 区域创新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二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 三 协同动力机制 四 引导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区域创新理论 二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四螺旋创新理论 三 大学职能论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诉求和内在逻辑 **节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诉求 一 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研究型大学提高贡献度 二 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扩大支撑度 三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增强引领度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 研究型大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会聚的高地 二 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以及创新的活力源泉 三 研究型大学是高新技术集成创新转化的平台 四 研究型大学是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主要辐射源 五 研究型大学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动力机制 **节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动力机制 一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要素 二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动力 三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外部动力机制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 一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部要素 二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部动力 三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 一 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 二 协同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 三 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协同动力机制的内在机理 第五章 国外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分析 **节 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分析 一 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概况 二 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实践案例 三 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经验 第二节 德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 一 德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概况 二 德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实践案例 三 德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经验 第三节 英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协同动力机制 一 英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概况 二 英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实践案例 三 英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经验 第四节 国外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共性与特色 一 国外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共性 二 国外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特色 第六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实证分析 **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构建的基础 二 指标设计过程 三 指标体系确定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实证分析 一 实证分析框架 二 研究结果 三 研究型大学区域创新贡献度分析 第七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案例分析 **节 清华大学研究院 一 清华大学引导区域创新概况 二 清华大学研究院基本情况 三 内部动力机制 四 外部动力机制 五 内外部动力机制的协同过程 第二节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一 浙江大学引导区域创新概况 二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情况 三 内部动力机制 四 外部动力机制 五 内外部动力机制的协同过程 第三节 同济大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一 同济大学引导区域创新概况 二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基本情况 三 内部动力机制 四 外部动力机制 五 内外部动力机制的协同过程 第八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优化路径 **节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引导区域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一 各区域相关制度政策实施存在差异 二 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内各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 研究型大学校际协同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四 研究型大学自身需提升创新实力 第二节 我国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优化路径 一 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增强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活力 二 构建“政—校—企—社”深度合作机制,形成新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 构建研究型大学集群,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四 激发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郄海霞,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2015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做福布莱特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国际比较、职业教育国际比较、大学与区域(城市)互动、高等工程教育等。出版专著《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高校与城市互动机制比较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国际比较研究》(合著),译著《德国大学与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工程教学指南》。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CSSCI等来源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BU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城市化进程中高校与城市互动机制比较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校与城市互动机制比较研究》获天津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以麻省、伯克利、普渡、天大为例”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