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893719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68937191 ; 978-7-5689-3719-1
本书特色
科幻小说兴起于欧洲,在晚清之时,这一文类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译介到我国,并很快就出现了大量原创性的作品。 21 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演进,社会和生活变革的步伐加速,这对科幻创作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很多传统的科幻题材失去了吸引力,在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新鲜科技的映衬下,这些科幻主题变得不再有惊奇感,有的甚至已然成为了现实;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拓宽了科幻创作的主题领地,成为了更多新鲜设定的创意来源。与此同时,在新的社会和生活形态下,人们也需要更贴近其心理需求和现代理念的科幻作品。 本书旨在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产业的科幻创作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重点关注它们在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其未来的走向找到一定的脉络。
内容简介
在《科幻创作的未来版图》一书中,主编刘洋认真分析了这几年对创作发展的研讨成果,他结合我们邀请的作家撰写的文章提出,当代世界的科幻创作存在着四个重要趋势,分别是:类型之间相互交织频繁,边界显得越来越模糊;在西方创造的科幻小说类型模式之外,各民族的本土叙事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加强,科幻正在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科幻小说从边缘走向主流的通路已经被铺设;以及科幻正在从文学走向其他产业形式。
刘洋指出:“总体来看,当代科幻创作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包括故事题材的多样化、作者群体的多样化、叙事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在这一多样化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创造和呈现出新的惊奇感——这是科幻这一文类本身*核心的魅力所在,是所有科幻创作者们共同的使命。”这一看法无论对科幻的从业者还是爱好者,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目录
作者简介
刘洋,知名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理事,物理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科幻世界》《文艺风赏》等期刊发表科幻小说百万余字,作品被翻译为英语、德语等在多个国家出版。曾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引力奖、光年奖、原石奖等奖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完美末日》《蜂巢》《流光之翼》,长篇小说《火星孤儿》《井中之城》等,多部作品正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动漫。学术方面,主要从事数字人文、创意写作、复杂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此外,作为首席世界架构师,深度参与了多款3A级科幻游戏的开发制作。
-
乡土中国
¥18.5¥2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偏见
¥21.8¥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44.0¥50.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