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药物设计学(第4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ISBN:978711734438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117344388 ; 978-7-117-34438-8
本书特色
在广泛调研第八轮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的基础上,本次修订拟编写教材品种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并根据药学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本轮教材进行更新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力*广、发行量*大的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力*广、发行量优选的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教材,为我国药学类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泛调研第八轮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的基础上,本次修订拟根据药学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本轮教材进行更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力。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需求和我社数字资源的积累,本次修订将同步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
目录
**节 药物发现的三个历史阶段 / 1
一、 随机筛选阶段 / 1
二、 定向发掘阶段 / 2
三、 药物设计阶段 / 2
第二节 药物设计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 3
第三节 药物设计的概念与任务 / 4
一、 药物设计的概念 / 4
二、 药物设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4
三、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任务 / 5
第二章 药物设计的生命科学基础 / 8
**节 药物分子作用靶标 / 8
一、 药物靶标的分类 / 8
二、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10
第二节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药物靶标的相互作用 / 19
一、 药物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 19
二、 药物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的适配关系 / 22
三、 药物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 24
第三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 28
一、 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 / 29
二、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34
第三章 基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设计 / 38
**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 39
一、 信号与信号转导的物质基础 / 39
二、 化学信号分子——**信使 / 40
三、 细胞的信号接收系统 / 43
四、 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第二信使 / 44
五、 核受体——第三信使 / 47
六、 对信号转导系统的药物干预 / 48
第二节 基于调节第二信使的药物设计 / 48
一、 调节cAMP 和cGMP 信号通路的药物设计 / 49
二、 调节钙的药物设计 / 53
三、 调节激酶系统的药物设计 / 54
第三节 基于调节第三信使的药物设计 / 56
一、 核受体的概念及分类 / 56
二、 基于核受体为靶标的药物类型及特点 / 58
三、 案例分析——罗格列酮 / 59
第四章 基于类肽原理的药物设计 / 62
**节 肽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 62
一、 肽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62
二、 机体中某些重要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 / 63
第二节 类肽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 66
一、 构型限制性氨基酸的设计 / 67
二、 肽链骨架的修饰 / 71
三、 二肽片段拟似物 / 75
四、 整体分子构象的限定 / 77
五、 肽二级结构的分子模拟 / 80
六、 基于订书肽的类肽分子设计 / 82
第三节 类肽在药物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 83
一、 波西匹韦的发现 / 83
二、 利拉鲁肽的发现 / 86
第五章 基于酶促原理的药物设计 / 90
**节 酶促反应的基础知识 / 90
一、 酶促反应理论 / 90
二、 酶的激活与抑制 / 91
第二节 酶抑制剂的设计原理 / 92
一、 非共价结合机制的酶抑制剂设计 / 93
二、 共价结合机制的酶抑制剂设计 / 94
第三节 酶抑制剂药物研发案例 / 103
一、 可逆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反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的发现 / 104
二、 不可逆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的发现 / 106
第六章 基于核酸原理的药物设计 / 113
**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 / 113
一、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 113
二、 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 116
三、 核苷二磷酸、核苷三磷酸及脱氧
核苷酸 / 117
第二节 代谢拮抗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 / 118
一、 叶酸类抗代谢物 / 118
二、 嘌呤类核苷药物 / 120
三、 嘧啶类核苷药物 / 121
第三节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设计 / 123
一、 核苷糖环修饰药物 / 123
二、 核苷碱基修饰药物 / 125
三、 无环核苷 / 127
第四节 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 药物的设计 / 130
一、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 130
二、 小干扰RNA 药物 / 135
第七章 基于代谢原理的药物设计 / 141
**节 药物代谢与新药设计 / 141
一、 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 141
二、 药物代谢与创新药物发现 / 143
三、 药物代谢与剂型研究 / 145
第二节 前药设计的基本原理 / 145
一、 前药的基本概念 / 145
二、 载体联结前药的设计与应用 / 147
三、 生物前体药物 / 158
四、 案例分析——玛巴洛沙韦 / 160
第三节 软药 / 161
一、 软药的基本概念 / 161
二、 软药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 / 162
第四节 靶向前药 / 167
一、 主动靶向前药设计及其应用 / 168
二、 被动靶向前药设计及其应用 / 173
三、 案例分析——抗体偶联药物 / 176
第八章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药物设计 / 179
**节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一般概念 / 179
一、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提出与发展 / 179
二、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分类 / 181
第二节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 183
一、 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 183
二、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 191
第三节 优势结构的概念及应用 / 198
一、 优势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 198
二、 常见优势结构的类型及应用 / 198
第四节 模仿创新药物的研发策略 / 203
一、 模仿创新药物的基本概念 / 203
二、 模仿创新药物的设计 / 203
三、 案例分析 / 204
第九章 基于分子杂合原理的药物设计 / 208
**节 分子杂合原理与孪药 / 208
一、 分子杂合原理的概念 / 208
二、 孪药的分类 / 209
三、 孪药原理的应用 / 210
第二节 多靶点药物 / 217
一、 药物的杂泛性 / 217
二、 多靶点药物的概念与应用 / 217
三、 多靶点药物的设计策略 / 224
四、 案例分析——培美曲塞的研发历程 / 227
第十章 基于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合物库的
药物设计 / 230
**节 高通量筛选技术 / 230
一、 高通量筛选的基本原理 / 230
二、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组成 / 231
三、 高通量筛选发现药物的基本过程 / 237
第二节 组合化合物库设计的基本原理 / 238
一、 组合化学的概念与原理 / 238
二、 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方法 / 239
三、 组合化合物库合成技术 / 243
四、 化合物库生物活性成分识别 / 247
五、 组合化合物库发展趋势 / 251
第三节 案例分析——抗特发性肺纤维化
候选药物X-165 的发现 / 252
一、 基因编码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 / 252
二、 基于ATX 蛋白结合力的基因编码组合化合物库高通量筛选 / 253
三、 抗特发性肺纤维化候选药物X-165的发现 / 253
第十一章 基于化学基因组学原理的药物设计 / 257
**节 基于基因组学的药物作用靶标的发现 / 257
一、 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 257
二、 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与表达 / 258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 / 260
一、 生物信息学的概念 / 260
二、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 261
第三节 化学信息学 / 263
一、 化学信息学的概念 / 263
二、 化学信息学的分子模型化技术 / 263
三、 化学数据的分析和化学数据库的创建 / 265
四、 化学信息学与新药开发 / 267
第四节 化学基因组学与药物设计 / 268
一、 利用化学基因组学发现和确证药物
及其靶标 / 269
二、 化学基因组学的关键技术 / 270
第十二章 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 273
**节 靶蛋白结构的预测 / 274
一、 靶蛋白结构的实验测定方法 / 274
二、 靶蛋白的三维结构预测方法 / 274
三、 活性位点分析方法 / 276
第二节 分子对接与虚拟筛选 / 276
一、 分子对接 / 276
二、 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 / 277
三、 反向分子对接 / 280
第三节 全新药物设计 / 281
一、 全新药物设计基本概念 / 281
二、 全新药物设计的分类 / 282
第四节 基于片段的药物分子设计 / 285
一、 基于片段的分子设计原理与方法 / 285
二、 活性片段的检测技术 / 287
三、 从活性片段到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 295
第五节 案例分析——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在抗肿瘤新药维奈克拉研发中的应用 / 300
一、 研发背景 / 300
二、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300
三、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 301
第十三章 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 / 305
**节 定量构效关系 / 305
一、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 305
二、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 308
三、 定量构效关系案例分析 / 311
第二节 药效团模型及其应用 / 314
一、 药效团元素的概念 / 315
二、 三维药效团的构建方法 / 315
三、 基于药效团的三维数据库搜索 / 318
四、 骨架跃迁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 320
五、 案例分析 / 322
第十四章 类药性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 325
**节 基本概念 / 325
一、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 326
二、 药动学及其表征参数 / 327
三、 药物产生毒性的机制 / 327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 329
一、 基于经验判断的类药性评价 / 329
二、 基于理化性质的类药性评价 / 331
三、 基于ADMET 性质的类药性优化 / 333
第三节 基于类药性的药物设计策略 / 348
一、 研发早期的类药性评价 / 348
二、 快速并行的成药性优化 / 348
三、 案例分析——索非布韦的发现 / 349
第十五章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355
**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掘与结构优化 / 355
一、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标准 / 355
二、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356
三、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 360
第二节 临床候选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 360
一、 临床前体内外药效学评价 / 360
二、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 363
三、 临床前药学研究 / 365
四、 药物临床研究 / 366
第三节 创新药物研发实例——托法替尼的
发现 / 368
一、 研发背景 / 368
二、 苗头化合物的发现 / 368
三、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与优化 / 369
四、 候选药物的确定 / 370
五、 托法替尼的临床研究 / 371
中文索引 / 373
英文索引 / 379
作者简介
方浩, 博士山东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所教授。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Drug Discovery & Therapeutics》杂志编委,《J.Med.Chem》、《Bioorg Med Chem》、《Bioorg Med Chem Lett》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7¥45.0 -
落洼物语
¥9.4¥28.0 -
唐诗经典研读
¥20.7¥58.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1.2¥48.0 -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西方服装史(第3版)
¥16.9¥49.8 -
剧本写作教程
¥15.4¥45.0 -
中医基础理论
¥51.7¥59.0 -
无人机低空基站组网与优化
¥70.6¥98.0 -
房屋建筑学(第六版)(赠教师课件,含数字资源)
¥50.0¥62.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版
¥58.8¥68.0 -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32.8¥49.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
¥14.6¥23.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
¥11.5¥23.0 -
法理学(第二版)
¥31.0¥50.0 -
(本科教材)西方哲学简史
¥38.7¥58.0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2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37.6¥61.0 -
精读韩国新闻,学地道韩语韩国新闻导读教程
¥13.6¥36.0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
¥39.3¥59.0 -
博雅大学堂·历史中国古代简史(第2版)/张帆
¥38.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