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名教与名学:儒家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研究

名教与名学:儒家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研究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2428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8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100224284 ; 978-7-100-22428-4

本书特色

名教与名学的内涵,传统儒家价值理想的理论与实践。 1.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苟东锋先生在自身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名教与名学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儒家的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2.全书分为三篇十二个单元,包括内涵篇、理论篇和实践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3.作者首先简明切要地界定了儒家传统价值,其次指出名教思想自诞生时起就一直遭遇着各种挑战,*后确认现在及未来中国仍需名教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新名学”立场,认为由孔子实质创立的儒家名学在先秦以后发展为以名教为形式的实践形态,其基本任务是设法使人产生践行儒家价值理想的道德动力。因为动力机制不同,曾出现过两汉与宋明两种名教模型,它们各有特长与局限,由此主导了先秦以后儒家发展的起承转合。 名教自诞生起就一直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中国社会正在遭遇历史上第五次名教危机。名教未来是否退场取决于儒家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是否能由君子为平民操心的旧格局转变为公民为自身操心的新格局。

目录

自序 引 论 作为古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名教 内涵篇 **章 儒家之名的内涵 一、三种名的内在关系 二、名言与名分的表达 三、名声与名分的确认 第二章 名与儒家形上学 一、名的省察与儒家的奠基 二、名可否把握实? 三、人为何遵循名? 四、我如何看待名? 第三章 名声与狭义名教 一、名声对人的意味 二、爱名与圣人之权 三、名与汉唐人性论 四、令名,德之舆也 第四章 名教的内在理路 一、两汉时期名教的确立与衰落 二、宋明时期名教的复兴与弊端 三、名教的危机与士民二元结构 理论篇 第五章 五种名的分疏 一、人伦名分 二、道德名分 三、平民之名 四、名物之名 五、超越之名 第六章 名分之义辨析 一、名必有义 二、十名之义 三、其他名义 四、君子与仁 第七章 君子无苟其言 一、有德者必有言 二、有言者不必有德 第八章 践行成就君子 一、躬行君子 二、博施济众 第九章 如何面对成名 一、名不可无 二、不轻信名 三、闻达之辩 实践篇 第十章 正名与孔子礼的思想 一、礼乐要义重探 二、士君子的挺立 三、礼的三重功用 第十一章 治生与名教的实践主体 一、治生难题的隔空争论 二、阳明治生问题的含义 三、对两种治生论的比较 第十二章 名教与儒家的正义论 一、正义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由正名所见的儒家正义模式 三、名教以及儒家正义论的实践 四、古今之变与权利主体的出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苟东锋,1982 年生,陕西礼泉人,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上海市儒学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目前正致力于“新名学”的研究。著有《孔子正名思想研究》(2016 年)、《国学素养一百篇》(合著,2017 年)等,另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文史哲》等学术刊物。曾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著作类二等奖(2016—2017 年)、上海社科新人奖(2019 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1 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