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

1星价 ¥87.8 (7.2折)
2星价¥87.8 定价¥12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376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73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307237643 ; 978-7-307-23764-3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并凝练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的成绩与不足;以档案双元价值论、“5W”传播模式理论、整体互动传播模式理论、“使用与满足”传播效果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经验,从传播机制、传播模式、传播策略和实施保障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设计出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机制基本框架;引入分众传播新模式,从细分受众、传受互动、整合内容、融合媒介、评估效果五个方面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创新策略;并从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权益保障、安全保障和动力保障五个方面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实施的保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目录

**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非遗、非遗传播研究现状与评述 (二)非遗档案、非遗档案传播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国内外公共文化下的非遗传播研究现状与评述 四、研究内容 (一)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经验结与启示 (三)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创新 (四)基于分众传播的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策略创新 (五)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实施的保障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七、创新之处. 八、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公共文化服务 (二)非遗档案信息 (三)非遗档案信息传播 二、理论基础 (一)档案双元价值论 (二)“5W”传播模式理论 (三)整体互动传播模式理论 (四)“使用与满足”传播效果理论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一、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政策与实践 (一)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相关政策 (二)“5W”模式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实践考察 二、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成绩结 (一)以政策扶持保障非遗档案信息传播 (二)以多元主体践行非遗档案信息传播 (三)以丰富内容充实非遗档案信息传播 (四)以科技元素助力非遗档案信息传播 三、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存在的不足 (一)传播主体上的缺陷 (二)传播内容上的失衡 (三)传播形式上的雷同 (四)传播受众上的泛化 (五)传播效果地域上的差异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实践与经验 (一)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实践 (二)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经验 二、国外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融入公共文化服务 (二)共同治理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创新 一、我国现行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审视及优化探索 (一)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概念与内涵 (二)我国现行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审视 (三)其他型国家的传播优势 (四)型和分权共建型机制国家的建设经验 (五)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我国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优化的探索 二、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构建思路与框架设计 (一)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构建原则 (二)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建构思路 (三)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的基本框架 (四)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机制框架解析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众传播: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策略创新 一、分众传播的理论阐释及其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中的适切分析 (一)分众传播的理论阐述 (二)分众传播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中的适切分析 二、国内外分众传播经验的借鉴 (一)国外: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网站的分众信息服务 (二)国内:南京博物院的分众传播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策略 (一)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主要思路 (二)基于“5W”的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实施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传播规则的政策保障 (一)政策保障的类型 (二)政策保障的构建 二、保持传播活力的资金保障 (一)保证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联动 (二)建立多级财政投入分担模式 (三)鼓励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 三、规整传播秩序的权益保障 (一)知识产权的保障 (二)隐私权的保障 四、维持传播稳定的保障 (一)完善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 (二)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防护策略 (三)培养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人才队伍 五、传播力量的动力保障 (一)以非遗保护传承为前驱动力 (二)以档案信息共享为引擎动力 (三)以网络传播技术为后驱动力 六、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主要贡献 三、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旸,女,1981年3月生,博士,安徽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档案文化遗产保护、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讲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献保护技术学、电子档案管理学、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科学》、《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