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10547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586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69105476 ; 978-7-5691-0547-6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共四编,**编包含了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与西方影响、本书的课题与国外文学影响问题;第二编包含了俄国批评美学的确立及其所受的西方影响、别林斯基与法―德文学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的美学、托尔斯泰与德国古典美学、托尔斯泰与叔本华。第三编包含了**章俄国叙事美学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普希金与拜伦(上)、普希金与拜伦(下);第四编包含了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下)、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上)、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中)、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西方心理小说创作(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西方心理小说创作(下)。
目录
**编 绪论
**章 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节 历史背景与所接受的**次外来影响
第二节 文学新质的出现与所接受的第二次外来影响
第三节 开始摆脱“东方停滞”的17世纪文学
第二章 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与西方影响
**节 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拉季舍夫和赫拉斯科夫与古典主义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苏玛罗科夫、冯维辛与古典主义戏剧创作
第三节 艾明、卡拉姆津和拉季舍夫与感伤主义小说创作
第四节 特列佳科夫斯基、罗蒙诺索夫、苏玛罗科夫和卡拉姆津在建立俄罗斯文学语言与文学理论上的贡献
第三章 本书的课题与国外文学影响问题
**节 古代至18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文学的特性与超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对立与统一
第二编 批评美学
**章 俄国批评美学的确立及其所受的西方影响
**节 别林斯基的文学“现实性”观念与俄国批评美学的诞生
第二节 茹科夫斯基的“拉拉·路克的哲学”与俄国批评美学的源头
第三节 维亚捷姆斯基的文学“人民性”观念与俄国批评美学的另一源头
第二章 别林斯基与法一德文学批评
**节 别林斯基批评的法国式叙述
第二节 别林斯基批评的德国式辩证
第三章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的美学
**节 西方美学体系重心的变迁
第二节 美的本质论之异同
第三节 崇高、悲剧、滑稽等观念之比较
第四章 托尔斯泰与德国古典美学
**节 康德和黑格尔美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托尔斯泰由黑格尔返回康德
第三节 托尔斯泰论美感
第五章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
**节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美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托尔斯泰与叔本华对审美现象的哲学解释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艺术新概念
第三编 叙事美学(上) 影响比较
**章 俄国叙事美学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
**节 茹科夫斯基在移植德国故事诗上的贡献
第二节 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的影响
第三节 俄罗斯文学界的“司各特现象”与俄国历史小说的创作
第四节 “果戈理学派”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普希金与拜伦(上)
**节 普希金艺术系统的构成与中介环节
第二节 维亚捷姆斯基和日尔蒙斯基论拜伦“东方叙事诗”对普希金“南方叙事诗”的影响
第三节 “南方叙事诗”从模仿到超越
第三章 普希金与拜伦(下)
**节 拜伦对普希金创作影响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节 时间性是区分文体属性的关键性概念
第三节 《唐璜》的事件分布与文体特征
第四节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文体革新
第四章 普希金与莎士比亚
**节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
第二节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戏剧形式
第三节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综合之超越
第五章 普希金与司各特
**节 文体与叙事方式(观照方式)
第二节 普希金对司各特历史小说文体的同化与改造
第三节 普希金在历史小说叙事方法上的创新
第四编 叙事美学(下) 类型比较
**章 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上)
**节 小说叙事模式的多维结构
第二节 西方近代小说文体的沿革与“前吉尔·布拉斯体”
第三节 “吉尔·布拉斯体”
第四节 “后吉尔·布拉斯体”的“汤姆·琼斯体”
第五节 “后吉尔·布拉斯体”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体”
第二章 屠格涅夫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下)
**节 屠格涅夫叙事学的现代精神
第二节 屠格涅夫的创作个性
第三节 《贵族之家》与《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上)
**节 历史小说与历史意识
第二节 《威弗莱》与司各特历史叙事方式的创立
第三节 《威弗莱》与小说文体重构
第四节 巴尔扎克接受司各特的立场
第五节 《舒昂党人》的风格
第六节 雨果接受司各特的立场与《巴黎圣母院》和《昆廷·杜沃德》之比较
第七节 《巴黎圣母院》的文体变异
第八节 司汤达对司各特的批评和《巴马修道院》的文体特征
第九节 《巴马修道院》的内形式及其对托尔斯泰创作的直接影响
第四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中)
**节 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
第二节 托尔斯泰的生命哲学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
第四节 托尔斯泰的历史艺术概念的内涵及其中介性质
第五节 托尔斯泰历史叙事的特点与对西方小说形式的突破
第五章 托尔斯泰与西方历史小说创作(下)
**节 《战争与和平》与《浮士德》在艺术结构上的相似性
第二节 《战争与和平》的内结构——非单纯小说的内敛形式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的外结构——非欧洲小说的外铄形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日佳(1934—),浙江临海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被分配至贵州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贵州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发表有《普希金艺术系统的形成》《(静静的顿河)的叙事结构》《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美学》《中西历史小说观念比较》《托尔斯泰与叔本华文学思想比较》等文。代表作有《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作品研究》(副主编)、《美的问题》(合译)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