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23309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844页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550233096 ; 978-7-5502-3309-6

本书特色


**影响力的李小龙武学名著、截拳道理论经典
深度揭示《李小龙技击法》的精神内核
全球首次授权中文版

内容简介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精装版)》是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和武术理论作家吉尔伯特·约翰逊根据李小龙亲笔手稿整理而成,意在将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毕生的思想火花,以一种有凝聚力的方式汇集在一起。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精装版)》这是一部匠心独运的截拳道宝典,也是一本难以被定义的奇特书稿。书中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招式详解,只有蕴藏着无限意味的连篇妙语。这本书不设任何牢不可破的疆界,不作任何非黑即白的结论,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李小龙的武学精神——截拳道是没有终点的,想知道怎样做,你要自己寻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截拳道习练者奉为经典。本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迄今为止,它已经影响了几代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协助他们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之路。

前言

1975年原版序一
  我丈夫李小龙主要视自己为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从他13岁起,为了自卫防身,开始学习咏春拳。19年来,他把所得的知识转化成为一种科学、艺术、哲理和人生之道。他通过不断的锻炼和训练身体,通过阅读与反省培育其心智,一直不断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意念。本书每一页的内容都代表他毕生的心血。
  在李小龙一生无止境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之中,他从未尝中止过探索、分析与修正其所学之一切。他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其私人的图书室,藏书超过2,000册,题材包括各式各样的身体锻炼、各类武术、搏击技术、自卫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资料。1970年,李小龙的背部受了重伤。医生嘱咐他停止练武,并要乖乖卧床治理背伤。这段时间也许是他一生中难熬与沮丧的时刻了,他平躺在床上足足有6个月之久,可

目录

《截拳道之道》成书因由
1975年原版序一 
1975年原版序二 
章 清空你的思绪 
1.1论 禅 
1.2灵魂之艺术 
1.3截拳道 
1.4有组织的绝望 
1.5截拳道的真相 
1.6无形之形 
第二章 入 门 
2.1训 练 
2.2热 身 
2.3对敌预备姿势 
头 部 
前臂与前手 
后臂与后手 
躯 干 
马 步 
2.4渐进式武器图解 
2.5八个基本防守姿势(左及右前锋桩) 
某些目标范围 
第三章 素 质 
3.1协 调 
3.2精 确 
3.3力 量 
3.4耐 力 
3.5平 衡 
3.6身体感觉 
3.7优良的表现形式 
3.8视觉意识 
3.9速 度 
3.10时 机 
反应时间 
动作时间 
不规则节奏 
韵 律 
拍 子 
3.11截 击 
反 击 
3.12态 度 
第四章 工 具 
4.1工具的基本原理 
前手攻击 
虚 招 
诱 敌 
贴身近战 
4.2截拳道的一些攻击武器 
手 法 
肘击法 
腿 法 
其 他 
4.3打 击 
前手直拳 
对身体的前手攻击 
顺延动作 
4.4对前手直拳之防御 
前手刺拳 
前手标指 
后手直拳突击身体 
后手直拳 
右前锋桩的后手直拳 
勾 拳 
前手勾拳 
后手勾拳 
铲勾拳 
旋转勾拳 
手掌勾击 
上击拳 
组合拳击 
4.5腿 击 
前脚腿击的例子 
对胫骨/膝部的腿击 
4.7擒 拿 
第五章 准备 
5.1虚 招 
实 行 
5.2格 挡 
5.3操 作 
拍 击 
捆 手 
压 手 
封 缠 
揿 手 
第六章 移动性 
6.1距 离 
攻击距离 
防御距离 
6.2步 法 
前滑步 
后滑步 
快速前进 
踏前与踏后 
绕至右侧 
绕至左侧 
踏入/踏出 
快速后退 
侧移步 
6.3闪 避 
滑 步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截拳道之道》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因为它是传达李小龙截拳道武术精髓的文章的有机汇集。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练成”的书。此书是一个异数。   ——李香凝,李小龙之女   每次翻开《截拳道之道》,我会在脑海中浮现李小龙卷曲书籍、手执笔杆的画面。我对于他在人类身、心、灵方面的探索所下的工夫感到惊讶。   ——琳达·李·卡德韦尔,李小龙遗孀   《截拳道之道》事实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本书也只能作为读者的一个开端,它是无形、没有层级的。……你会发觉,截拳道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或界限,除非你划地自限。   ——吉尔伯特·约翰逊,《截拳道之道》编者   许多《截拳道之道》的思想和概念,都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发现《截拳道之道》   在我的整个人生都非常有用。1.1论禅
  从武术中获得启发,是指要破除一切令“真知灼见”与“真实人生”迷蒙不清的障碍。同时,亦含有无穷的扩展。事实上,重点不是要把片面的发展融入于整体,而是整体处理及统一片面。
  超越因果业力之道,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所有生命的同一性都是一个真理,只有在那命中注定从整体分开、隔离自我的错误观念被彻底消灭时,它才能被充分理解。
  虚空正是处于彼此之间。而虚空是无所不包,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与之相反的。这个活生生的虚空是一切形式的源头。谁认清了虚空,便会被生命、能力及众生的爱所充满。
  成为一具木制的玩偶:它没有自我,亦没有思想,它不贪婪也不粘连。让身体及四肢按照它们受过的训练而运作吧。
  假如你无所执著,外界之事物就会自己显露。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
  “虚空”是无法被定义的,正如至柔之物无法被折断一样。
  我在动,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下的明月,永远颠簸、摇移不止。这不是“我正在做这件事”,而是在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觉:“有什么事通过我而发生了”或“有什么东西在为我做这件事”。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阻碍。
  心灵的局限意味着它凝固。当需要时它不再自由流动,它已不再是心灵中的真如。“固定不动”是指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焦点上,而不是分散在零散的活动中,一如轮子之中轴。
  重点在于做事之过程而非其结果。没有行动者只有行动本身,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本身。
  不以个人偏好与欲求,不着色彩地观察事物,就是在观察事物的纯朴简约本性。
  当自我意识虚空时,艺术便能达至其境界。当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正在建构或即将建构的印象时,则必可发现自由。
  1.2灵魂之艺术1.1论禅
从武术中获得启发,是指要破除一切令“真知灼见”与“真实人生”迷蒙不清的障碍。同时,亦含有无穷的扩展。事实上,重点不是要把片面的发展融入于整体,而是整体处理及统一片面。
超越因果业力之道,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所有生命的同一性都是一个真理,只有在那命中注定从整体分开、隔离自我的错误观念被彻底消灭时,它才能被充分理解。
虚空正是处于彼此之间。而虚空是无所不包,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与之相反的。这个活生生的虚空是一切形式的源头。谁认清了虚空,便会被生命、能力及众生的爱所充满。
成为一具木制的玩偶:它没有自我,亦没有思想,它不贪婪也不粘连。让身体及四肢按照它们受过的训练而运作吧。
假如你无所执著,外界之事物就会自己显露。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
“虚空”是无法被定义的,正如至柔之物无法被折断一样。
我在动,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下的明月,永远颠簸、摇移不止。这不是“我正在做这件事”,而是在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觉:“有什么事通过我而发生了”或“有什么东西在为我做这件事”。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阻碍。
心灵的局限意味着它凝固。当需要时它不再自由流动,它已不再是心灵中的真如。“固定不动”是指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焦点上,而不是分散在零散的活动中,一如轮子之中轴。
重点在于做事之过程而非其结果。没有行动者只有行动本身,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本身。
不以个人偏好与欲求,不着色彩地观察事物,就是在观察事物的纯朴简约本性。
当自我意识虚空时,艺术便能达至其境界。当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正在建构或即将建构的印象时,则必可发现自由。
1.2灵魂之艺术
艺术的目的是将内在的想象力,投射于世界之中,以描述人类深处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艺术是使这些经验能在理想世界的完整架构中,变得可理解及获广泛接受的途径。
艺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为人提供一个他们与虚空之间关系的形态,当中包含了的性质。
艺术是生活的表达,超越时空。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灵魂,通过艺术赋予自然界或世界一种新的形式和意义。艺术家之表现使其灵魂更为明晰,所受的教育及其“沉着”更易表现出来。在每一个举动的背后,均可使其灵魂之旋律变为可见。否则,他的举动是空泛的,空泛的举动就像是空泛的言词般了无意义。
从你的根源消除“暧昧不明”的思想和功能。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
  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译者简介
  杜子心,原名李志雄,1954年出生于台湾南投武术家庭。台南成功大学研究所毕业,后任专科学校科主任。李氏年轻时习武,且博览武术群籍,对不同门派之武术,皆有深入钻研及独到见解。作者简介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
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译者简介
杜子心,原名李志雄,1954年出生于台湾南投武术家庭。台南成功大学研究所毕业,后任专科学校科主任。李氏年轻时习武,且博览武术群籍,对不同门派之武术,皆有深入钻研及独到见解。
罗振光博士,“彼岸文化”创办人,人力资源培训专家。曾习咏春拳、泰国拳、巴西柔术等,多次参与拳击及自由搏击比赛;先后在《功夫世界》《搏击》《新格斗》《武林》等武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多篇,着有《以无为有》《格斗纵横》《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等;其中《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已翻译成日文版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