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81869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522818696 ; 978-7-5228-1869-6
内容简介
讨论中国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需要重新思考几个问题,即文学是什么和大众是谁?如果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就无法理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以及演变,并且也容易把文艺大众化的殊内涵泛化为一般的如何使文艺普及于大众以及如何将大众提高到能接受文艺的程度的问题。文学和语言都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标准的客观存在,对它们是什么的认识和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大众也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所指的词汇,而是具有其历史阶段上的意味的。对大众的认识必须放到一个“关系”性的体系中来认识。作为1930年代的两种文艺类型——民族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双方所分别坚持的民族和阶级的立场互相对立,但是又互相涵盖。
本书与已有的研究中将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文学”只放在左翼文学叙述的框架之内评价其得失的做法不同,而是将大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放在一个历史互动的“关系”性体系中来叙述。就研究方法而言,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着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的思维模式,比如文学/政治、知识分子/大众等之间的关系也许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需要用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强调运动发起的契机并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讨论问题。
前言
语词密林中的大众面影
——齐晓红著《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序言
汪晖
1996年初春,我刚刚接任《读书》杂志执行主编,董秀玉总编辑带着我去拜访几位前辈,**位便是《读书》杂志首任主编、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陈原先生。我在2004年第12期《读书》杂志的编辑手记中忆及那次见面的情况:“在拜访他之前,我读到过他撰写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在语词的密林里》等书,知道他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的创始者之一,却从未有机会请教。”那次谈话之前,我刚刚买到商务印书馆重印的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译者是三位中国语言学的重镇: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谈话也由此开始。陈先生说,这部著作不是普通的译作,因为作者、译者都是这个领域的人物,故这个译本是真正的经典。他由此书谈到了一点古音与方言的研究,也引起我对现代文学史上有关方言与地方形式问题的联想。我曾写过一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形式”讨论的论文《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形式”的论争》,其中涉及方言、地方形式、拉丁化运动和民族语言等问题,而陈原先生从1930年代起即参与拉丁化和世界语运动,不但是语言学问题的专家,而且是这场伟大的历史运动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我们的话题自然集中到这些问题上。陈原先生侃侃而谈,其中包括了那篇编辑手记中未曾记载的人与事,例如19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和胡愈之先生,以及后者直接参与的“别字运动”,等等。1990年代以降,对于近代语言变革及其局限的研究以民族主义为主要问题和框架,国语问题、书写文字、声音中心主义及相关问题研究渐成潮流,而大众语运动、拉丁化运动、世界语运动等与阶级问题和国际主义关系更为密切的语言运动鲜有人研究,偶尔提及,也多语带讥讽。那天陈原先生谈兴浓郁,他用平易的语言,在社会语言学的脉络中阐述这些运动的意义......
目录
**章“大众”与作为运动的“文艺大众化”
**节大众的时代:“大众”释义
第二节“大众”的兴起与“民众文学”的讨论
第三节“大众文艺”与《大众文艺》
第四节作为一种运动的文艺大众化
第二章“大众”与“文学”叙述的政治学
**节“大众”是谁——“关系”中的大众
第二节民族还是阶级——对抗中的大众叙述
第三节“我们”是谁——大众与知识分子叙述的政治学
第四节当文学遇到大众:重新定义“文学”
第五节“大众文艺的广大运动”与“文化革命”的整体性
第三章大众与语言:作为“斗争之场”的大众语运动
**节大众语运动的发生及其规定性
第二节“现代中国普通话”与大众语的标准问题
第三节大众语、国语与拉丁化运动
第四节大众语与声音中心主义——由“别字”讨论说开去
第五节“大众语”=“大众”的语言吗——语言、社会和阶级斗争
第四章艺术的政治化:基于左翼文艺文本的考察
**节阶级叙事和民族叙事的困境
第二节一种阶级的和国际主义的视角:《水》及其他
第三节“哀怨”的政治:《丽莎的哀怨》
第四节作为“新兴文学”的《南北极》
第五章民族主义文艺的战争美学
**节《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及其背后
第二节民族主义主题的自我解构:《陇海线上》
第三节黄种民族主义与中东路事件:《黄人之血》与《国门之战》
第四节民族主义文艺的非典型样本:《大上海的毁灭》
结论大众的嬗变——以“两个口号”的论争为节点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齐晓红,山东高密人。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2008-2009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现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思想史。曾在《文学》《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等。2013年获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女性生存战争
¥31.0¥6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0.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4.8¥45.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万物皆无序
¥14.3¥4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26.7¥55.0 -
乡土中国
¥21.3¥2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7.3¥36.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 -
字海探源
¥25.0¥78.0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