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94023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6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68940238 ; 978-7-5689-4023-8

本书特色

《唐诗修辞史研究》不仅是国内系统研究唐诗修辞史的**部专著,更是**部把断代修辞史和文体(语体)修辞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修辞史拓荒之作,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无论是在课题、材料和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内容考察、史料分析、观点提炼上都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开创性和借鉴性。

内容简介

专著包括绪论、本论(共八章)和结语三部分,以唐诗修辞现象的演变及其根源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言语风格用于(或见于)不同时期、不同诗体、不同流派、不同题材唐诗中的特点和变化进行了纵横相结合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考察主要着眼于不同历史阶段唐诗修辞现象的描述、分析和比较,对与前后朝代具有明显承传关系的某些修辞现象,如对偶(对仗)、语音修辞、“以文为诗”的修辞现象等,则做了一定的跨朝代比较,藉此探讨唐诗修辞在诗歌修辞史中的特色、地位和贡献。

目录

绪 论 **章 初唐时期(618—712 年)的诗歌修辞 **节 初唐诗语音修辞的继承和新变 第二节 初唐诗句法修辞的娴熟和丰富 第三节 初唐诗篇章修辞的定型和突破 小结 第二章 盛唐时期(712—756 年)的诗歌修辞(上) **节 盛唐五绝修辞的成就和创新 第二节 盛唐七绝修辞的演变和成就 第三节 盛唐五古修辞的继承与开创 第四节 盛唐歌行修辞的演变和成就 第三章 盛唐时期(712—756 年)的诗歌修辞(下) **节 盛唐五律修辞的演变和成就 第二节 盛唐七律修辞的演变和成就 小结 第四章 中唐时期(756—827 年)的诗歌修辞(上) **节 过渡时期的诗歌修辞特色和成就 第二节 “元白诗派”的修辞特色和贡献 第五章 中唐时期(756—827 年)的诗歌修辞(下) **节 “韩孟诗派”的修辞特色和贡献 第二节 后期其他诗人诗歌修辞的特色和成就 小结 第六章 晚唐时期(827—907 年)的诗歌修辞 **节 怀古咏史诗的修辞特色和成就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修辞的成就和贡献 第三节 写实诗和闲适诗的修辞特色和成就 第四节 “艳体诗”的修辞特色和成就 小结 第七章 唐诗重点修辞手法运用的变化和传承 **节 唐诗比喻运用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节 唐诗句法修辞的历史传承 小结 第八章 唐诗言语风格的变化和创新 **节 唐诗诗体言语风格的丰富和创新 第二节 唐诗言语时代风格的统一和变迁 第三节 唐诗言语个人风格的独特和多样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段曹林,湖南炎陵人,海南师范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暨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负责人、海南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台湾省学术期刊《中文》栏目主编。2002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后出站于武汉大学。 主要从事唐诗修辞、修辞史、修辞学史、修辞方法、语言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当代修辞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大学教材3部、教学指导用书1部,合著、参编12部。《中国修辞史》(三卷本,合著,独立撰写第三编)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主持)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语言学纲要同步辅导与习题集》多次修订再版,服务大学语言学概论的课程研修,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