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 ISBN:978780768379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807683797 ; 978-7-80768-379-7
本书特色
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世纪巨变。作者的这一努力,体现了中国许多年轻人类学家突破固有的民族志描述模式,进行大理论思考的野心。书中抓住的问题,无不深深扎根于田野经验材料,同时又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内在机理。对于关心当代中国乡村命运的人,《双面人》是一本很好的读物,既能给人揭示出一幅广阔而色彩斑斓的乡村生活画面,也能够给我们以理论上的深层启发。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乡村的“史记”。每个关心乡村及个体命运的人,都能从中发现时代巨变的轨迹和个人的心声。其跌宕起伏堪比《百年孤独》的叙事,细腻、悠长的笔调,让人领略以“文史哲”作为方法论穿透本土经验的美感与品位,以及文化自觉与学术自主的力量。 --吴重庆(《开放时代》特邀主编、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教授) 在众多描述当代中国乡村的民族志中,这本书非常特别。它呈现了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不同侧面、悖论和反思,而不是为了迎合理论的纯粹性而将其简化为单一侧面。它的“乡土气息”代表着对人类学“语法”本土化的努力,是对真诚极限的真诚探索。 --Hans Steinmüller(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所谓“双面人”,即指那些在“古今之变”中陷入悖论的农民。作者以粤西梧县“程村”为调查对象,通过书写三代人的人生史,呈现一个普通村庄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当地基层乡镇治理的转型、半工半农结构的形成,以及乡土人情、精神信仰等多个维度,进而直入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乡村的“史记”。每个关心乡村及个体命运的人,都能从中发现时代巨变的轨迹和个人的心声;这也是一部迈向普通读者的人类学专著。
目录
作者简介
谭同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名师。曾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访学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 曾出版专著《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人类学方法论的中国视角》,并发表论文《契约国家抑或民生政治:基于亲、礼与非对称互惠的思考》、《常民の視角から見る新農村建設運動》、“The Ironies of 'Political Agriculture'”、“Social Ties and the Market ”等。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偏见
¥19.0¥5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