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319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100231923 ; 978-7-100-23192-3
本书特色
一场社会化的“传播之旅”——探秘知识生成和影响的“后台逻辑”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中,大卫·休谟如何“媒介化”自己,在文坛暴得大名,并引来英国一代文宗约翰逊的讥讽?对书籍出版一向不闻不问的莎士比亚又如何无心插柳“促成”了莎剧的千古流传?曾经作为家庭晚间口述故事的《霍比特人》,又是怎样走向英国民众,并*终成就了“托尔金神话”的?当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四处碰壁的时候,又是谁雪中送炭,成就了文学经典?向来冷眼看世界、看人世的鲁迅,是怎样扶助困厄中的文化青年的?武侠小说作家如过江之鲫,为何偏偏只有金庸造就了“传奇”?本书给出了一种答案:知识之所以能够成为知识,是媒介有意“制造”的一种社会化过程。知识从*初生成到被我们认知,其自身也完成了由“私人化”到“社会化”的过程。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是,这一过程是有意的制造而非无意的生成,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精心运作”的成果。 本书聚焦于“制造出”知识的媒介: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和推动知识传播的出版。相较于信息网络的虚拟性,书籍和出版如今似乎处于没落的“危机”中,但其实体性的特质又是构筑人类线下线下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索知识如何被“制造”,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书籍和出版的意义与价值。
内容简介
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中,大卫·休谟“媒介化”自己,在文坛暴得大名,引来英国一代文宗约翰逊的讥讽;对书籍出版不闻不问的莎士比亚无心插柳,“促成”了莎剧千古流传;《霍比特人》从家庭晚间口述故事一步步走向英国民众,*终成为“托尔金神话”;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四处碰壁,几经周折方成文学经典;冷眼看世界、看人世的鲁迅,以扶助困厄中的文化青年助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前进;武侠小说作家如过江之鲫,独有金庸造就了“传奇”……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都隐含着知识经由媒介传播进而社会化的规律。本书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私人化知识”到“社会性知识”的转变进行考察和分析。作者认为,社会化知识的形成经历了从“私人”到“社会”的复杂过程,社会性知识不是“创作”出来,而是“制造”出来的。在制造知识的过程中,媒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书籍和出版,都是知识制造中赖以凭借的媒介,它们以媒介的特质,勾连了社会的不同层面,使得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成为可能。同时,又是某种程度上“媒介丛”,汇集了图像、肖像、书目、广告甚至知识人本身等不同类型的单一媒介,它们共同为知识的制造与社会效应的发挥提供了助力。
目录
作者简介
姜华,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18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3)、第三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2016)、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优秀论文奖(2014)、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9)。著有《新闻文化的现代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现代思潮与新闻文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4)等,合作主编有《出版的品质(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21)。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8.6¥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4¥3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21.1¥48.0 -
理解生命
¥13.8¥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5.9¥39.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乡土中国
¥11.2¥2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2.6¥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8¥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5.6¥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9¥28.0 -
自卑与超越
¥13.8¥36.0 -
中国人的精神
¥12.8¥29.0 -
钱基博讲古籍版本
¥5.4¥18.0 -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
¥28.6¥65.0 -
(精)水乳大地(八品)
¥20.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