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辑校古籍考(精)/石祥著

包邮鲁迅辑校古籍考(精)/石祥著

¥67.0 (7.6折) ?
1星价 ¥67.0
2星价¥67.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6586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101165869 ; 978-7-101-16586-9

本书特色

1.穷尽资料,还原鲁迅辑校工作的完整链条 本书将鲁迅辑校古籍手稿与古籍通行本、鲁迅日记等结合起来,还综合了现存鲁迅藏书实况,几乎穷尽式地占有资料,尝试对鲁迅辑校古籍的操作过程进行历史还原。 2.客观评价,揭示鲁迅辑校工作的“缺环” 本书不满足鲁迅对古籍的描述,而是重新审视鲁迅辑校手稿,在探求流程之外察觉到个别书籍的辑校手稿中存在“缺环”,敢于对鲁迅的古籍整理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3.考证扎实,丰富拓展鲁迅研究领域 鲁迅辑校古籍的手稿,此前影印公布并不全面,已有研究数量相对有限。本书在前贤基础上,系统考察鲁迅辑校古籍的具体情事,很多具体结论亦被新版《鲁迅手稿全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吸纳采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项目《鲁迅辑校古籍研究》结项成果。鲁迅辑校古籍是鲁迅研究领域相对薄弱的方面,本书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追根溯源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问题尚无研究专著的空白。本书共分三编,分别考察鲁迅对史部、子部、集部文献的辑校。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比勘考证及结合实物图像,较为全面地清理了相关史实,将文献学的实证方法与文本发生学、实物图像方法相结合,对鲁迅辑校古籍的整体情况、历史事实、鲁迅辑校各手稿本的特征与相互关系、辑校逐步累积成型的过程、鲁迅在辑校古籍中的处理材料的方法与细节操作等问题点进行系统的、追根溯源的研究。

目录

目 录 引 言/1
序章 鲁迅所用格纸与辑校古籍金石手稿的时间推定/1 上编 鲁迅辑录的史籍地志
**章 《会稽郡故书杂集》的生成:基于鲁迅诸手稿的文献学考察/3
一、《故书杂集》诸手稿的性质与分组/5
二、编次布局的演变与辑本的“结构化”/24
三、小序的渐次形成/30
四、佚文归属的判定/33
五、校勘与拼合归并:鲁迅的佚文处理/40
六、案语的次第增补与撰定/47
结 语/51
附 表/52
第二章 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考:增益型辑本的生成/53
一、稿本与抄本:鲁迅辑校诸手稿的性质、关联及书写时间/55
二、增补校订与连缀甄别:鲁迅辑本的佚文处理/65
三、结构的再建:卷次调整与条目分合/80
四、案语的增补与写定/88
结 语/94
附 表/95
第三章 《谢沈后汉书》鲁迅辑本考略/96
一、谢沈书的流传与诸家辑本/96
二、《谢沈后汉书》的鲁迅辑录手稿/98
三、结构编次与条目归属:鲁迅辑本与他家辑本之异同/102
四、案语的订补:鲁迅辑本对于汪本的修正/107
结 语/108
附 表/109
第四章 《虞预晋书》鲁迅辑本考述/110
一、虞预书的清人辑本与鲁迅辑录手稿/111
二、佚文条目的编次、归属与缀合/114
三、案语的差异/120
结 语/123
附 表/124
附 关于《姚辑本〈谢氏后汉书补逸〉抄录说明》/125 中编 鲁迅辑录的中古文史典籍
第五章 鲁迅辑校《嵇康集》考/133
一、《嵇康集》鲁迅诸抄校手稿/134
二、丛书堂本原钞旧校之取舍与校勘思路的变化/147
三、手稿 A的对校流程及校语的结构形式/151
四、手稿 B的底本与参校本的版本问题/155
五、手稿 B的校语结构与形态特征/159
六、搜检异文的范围与对校的周密度/160
七、鲁迅的理校与本校/166
结 语/168
附 表/169
附 《春秋左氏传嵇氏音》《圣贤高士传》的鲁迅辑录手稿/171
附 表/173
第六章 鲁迅辑校《谢灵运集》考/174
一、《谢灵运集》的流传与存世诸本/174
二、鲁迅辑校手稿的面貌与鲁迅的辑校操作/176
结 语/183
附 表/183
第七章 鲁迅辑录孔融遗文与柳恽诗手稿/184
一、孔融遗文手稿/184
二、《柳恽诗》手稿/188
附 表/192
第八章 鲁迅辑录《虞永兴文录》考略/193
一、《虞永兴文录》的构成与辑录时段/194
二、鲁迅的辑佚构思与手稿的“缺失”/202
三、鲁迅的校勘来源与方式/204
附 表/206
第九章 鲁迅抄校《沈下贤文集》考/208
一、《沈下贤文集》的流传/209
二、《沈下贤文集》的抄校手稿/212
结 语/220
附 表/220
第十章 鲁迅辑录《会稽览古集》述略/221
一、《会稽览古集》及华镇著作的流传与散佚/221
二、鲁迅辑录手稿的情况/228
结 语/230
附 表/231
第十一章 《文士传》鲁迅辑本研究/232
一、《文士传》的散佚与诸家辑本/233
二、鲁迅诸手稿及辑本的形成/234
三、手稿 C的原始次序与《文士传》的辑录初期手稿/241
四、检录诸书的次序/246
结 语/249
附 表/250
第十二章 鲁迅辑录《众家文章记录》考/251
一、文章志诸书概要/252
二、由现存手稿所见的《众家文章记录》的辑录流程/257
三、《众家文集记录》的辑佚水准/263
四、《众家文章记录》的学术史意蕴/268
附 表/270 下编 鲁迅辑录的博物杂考书
第十三章 鲁迅辑校《岭表录异》考/273
一、《岭表录异》及其辑本/274
二、鲁迅辑录《岭表录异》的诸手稿/277
三、辑校所用文献的先后次序与诸手稿的形成时段/282
四、异文处理、文句缀合与校勘记的整合:鲁迅的辑校体例/287
结 语/293
附 表/294
第十四章 鲁迅校录《云谷杂记》考/296
一、校录诸手稿的性质与特征/298
二、鲁迅的校录底本/302
三、鲁迅的校勘操作与思路/307
余论 鲁迅辑本与张宗祥/310
附 表/316
第十五章 鲁迅抄校《说郛录要》及其他博物书述略/317
一、《说郛录要》/318附 表/323
二、《南方草物状》《南方草木状》/324
附 表/327
三、《桂海虞衡志》/328
附 表/331
四、《释虫小记》/331
附 表/333
五、《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梦书》/333
附 表/334
六、《墨经正文》/335
附 表/337
第十六章 鲁迅辑录越人子书考述/338
一、鲁迅辑录越人著述的诸手稿/339
二、《范子计然》/345
附 表/349
三、《魏子》/349
附 表/351
四、《任子》/351
附 表/356
五、《志林》《广林》附《释滞》《释疑》《通疑》/357
附 表/361 附 录
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辑校古籍编”与“金石编”/365
新发现的与鲁迅相关的谭正璧书信/371 参考文献/381 后记/40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石祥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研究员。从事版本目录学、清代藏书史、书籍史研究与鲁迅研究。参与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曾在广东、河北、山东、四川、上海市的多家古籍收藏单位,进行古籍编目鉴定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籍版本学史”以及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撰有专著《鲁迅辑校古籍考》《八千卷楼书事新考》,主编《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书目书志丛刊》,参与编写《学习院大学所藏明刊本图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